股票/基金   微博   新闻   个人门户  search2
聚焦地方融资平台贷款
四部委框定地方平台“新老划断” 70%划界三类债务
四部委拟清理平台贷 银行担忧成最后买单人

存量地方平台贷款或将有条件延期处理

【编者按】2008年末,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央出台“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井喷。而今整个地方债总额已逾10万亿元,风险突出。[评论][微博]

    2012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热度不减。根据一季度投融资平台发债情况来看,无论债券数量还是融资规模,比往年同期均有大幅增长。[详细][评论][微博]

事件进展

2
和讯调查
1.对于数万亿融资平台贷款或将展期,您怎么看
挺好,争取了时间来解决问题
只是延迟了违约潮罢了
不太清楚
2.您认为最终谁会为平台贷进行埋单
商业银行自身
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
不太清楚
3.您对地方债风险怎么看
风险可控,有各项监管措施
风险巨大,对经济有极大威胁
不太关心
  
地方融资平台从何而来?                                            返回顶部

中央出台四万亿方案应对金融危机 地方融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地方融资平台由来已久,它的概念是指各级地方政府成立的以融资为主要经营目的的公司,包括不同类型的城市建设投资、城建开发、城建资产公司。地方政府成立这些城投公司的主要目的,即曲线从银行贷款,来进行地方基建、市政、公共事业的建设。
     为什么今年会受到这么大的关注?主因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将全球经济拖下低估的同时,也深刻影响到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出口严重下滑,行业景况太差,因担忧企业破产银行不敢将贷款直接授信。
     2008年底,中央出台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地方政府面临大量的资金配套的任务。在上述情况下,地方政府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就是以政府的信用做担保,通过地方融资平台来从银行贷款,从事公共事业的建设。
     于是地方融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快速膨胀,当前业内对此的估算范围在4000家到8000家左右,为中国经济的恢复立下巨大功劳;而银行09年全年信贷规模也达到了9.59万亿,可谓“天量信贷”…[详细]
上市银行2010年度中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据表                                  返回顶部     
银行简称 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 占贷款比例 不良贷款比例 拨备覆盖率
工商银行 约6900亿元 11% 1.26% 189.81%
农业银行     2.32% 136.11%
中国银行 4197亿元 8.68% 1.20% 188.44%
建设银行 5000亿元 9.3%以上 1.22% 204.75%
交通银行     1.22% 161.17%
招商银行 约1900亿元 10.77% 0.67% 297.59%
中信银行 1682亿元 14.00% 0.81% 169.92%
民生银行 2015.53亿元 21.10% 0.79% 229.42%
兴业银行 1590亿元 20.10% 0.49% 278.80%
深发展 587亿元 16% 0.61% 224%
华夏银行 755亿元 15% 1.28% 194.12%
南京银行     1.05% 203.69%
宁波银行     0.62% 205.69%
北京银行     0.76% 255.13%
浦发银行     0.62% 302.26%
光大银行     0.95% 238.14%
总计:约25000亿元
风险一:地方政府举债规模巨大                                         返回顶部     
风险一:地方政府举债规模巨大 超过7万亿元
    中金公司发布报告披露,截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约为7.2万亿,其中09年新增额为3万亿。预计2011年末,地方融资平台负债恐将达到10万亿元左右。地方政府偿债率将从2009年的12.0%继续逐年上升,至2012年将突破20%的警戒线,为26.6%,之后缓慢回落但继续保持在20%以上,直至2014年下降为19.5%。
2012年将迎还款高峰
    由于地方融资贷款期限一般为2-3年,到2012年会出现还本付息的高峰。据估算,到2012年,当还本付息压力上升到2.7万亿元时,财政收入也只能达到3万多亿元的水平。
危险系数:
    一:如果不加重视,保守估计,不出三年融资平台负债总规模将可能翻番;
    二:若不回成本,隐性债务必然显性化,给地方财政造成巨大压力;
    三:地方政府存在大量为政绩和面子工程的项目,难以处理;
    四:巨额地方负债,令宏观调控政策备受掣肘,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延续相当长时间,资金成本将继续保持低水平,可能会带来过剩产能的继续累积及资产价格的继续爬升,成为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又一大风险。
化解:“新老划断” 70%划界三类债务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被分为三类:一,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的债务;二,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项目本身有稳定经营性收入并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的债务;三,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非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的债务。
数据:
    在7.66万亿元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中,被划入有第一还款来源、没有任何还款问题的贷款,约有2万亿元,占比27%;
    需依靠政府收入作为还款来源的贷款占50%,约3.83万亿元;
    划为存在风险、不规范的贷款占23%,约1.76万亿。
治理:
    第一类主要由财政资金解决;第二类则需要政府与银行信贷的双重介入;第三类则应市场化运作。
    一、对还款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的公益性项目,不再通过融资平台公司融资;
    二、对于自身没有稳定经营性现金流,或者没有可靠偿债资金来源的融资平台公司,银行不得发放贷款。
风险二:平台数目达数千家 区县融资发热
风险二:平台数目达数千家 区县融资发热
    2008年年底,中央出台四万亿应对金融危机的方案,地方政府面临大量的资金配套的任务,地方融资平台成为主要的融资工具。在此背景下,地方融资平台的数量急剧扩张至数千,当前业内对此的估算范围在4000家到8000家左右。地方政府建融资平台的层级也逐步向下移动。据统计有70%投融资平台集中在区县级。
危险系数:
    一:一些地方特别是县级以下政府融资平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责任主体不清晰,操作程序不规范;
    二:绝大多数的地方政府平台信贷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平台自身经营收入承载的能力;
    三:县域改革后,现在是省直管县,而地市一级财政被空心化了,所以地市一级的财政收入承载能力是没有保障的。
化解:“解包还原”工作全面展开
    从今年年初开始,银监系统针对各地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情况进行了“解包还原”的工作。银行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2009年的贷款逐笔打开梳理,对每笔贷款逐个开展重新评审和风险排查,对项目贷款要重点审核报批手续、环评结果、用地审批、项目资本金到位、银行内部审批及担保落实情况等。
差异化体检指标:
    首先,是看地方政府的情况,地方财政收入来源及负债水平,以及这两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对债务的依存度,债务负担率,以及政府的管理水平;其次是平台公司自身的情况,以及具体项目的情况。
体检结果:
    市级地方融资平台预计未来情况良好,而区级平台则问题重重,风险主要是集中在县乡镇层面。
风险三:地方财政违规担保 法律上有瑕疵
风险三:地方财政违规担保 法律上有瑕疵
    地方融资平台融资担保不规范存在瑕疵:地方政府为了让融资平台公司能从银行获得贷款,就想方设法向银行出具各种形式的担保,既有地方人大、政府出具的还贷支持性文件,也有地方财政出具还本付息的承诺函,尽管这种做法在法律上有瑕疵但却有一定的普遍性。
危险系数:
    一:地方政府通过多个融资平台公司从多家银行获得信贷,形成“多头融资、多头授信”的格局,地方政府的总体负债和财政担保承诺情况错综复杂,部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比较混乱以及各地融资平台在贷款使用上缺乏统一安排和部署等问题;
    二:一些地方政府出于各种目的,在扩大融资量的同时,尽可能延长融资偿还的期限,把还贷负担转给了后几届政府。
化解:财政部遏制地方政府违规担保
    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机构和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的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均不得以财政性收入、行政事业等单位的国有资产,或其他任何直接、间接形式为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行为提供担保。
责任承担:
    一:地方各级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有关债务人偿债责任。对融资平台公司存量债务,要按照协议约定偿还,不得单方面改变原有债权债务关系,不得转嫁偿债责任和逃废债务。融资平台公司等要统筹安排资金,制定偿债计划,明确偿债时限,切实承担还本付息责任。;
    二:对于融资平台公司的新增债务,地方政府仅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如果债务人无法偿还全部债务,债权人也应承担相应责任。
风险四:银行不良贷款的风险加剧
风险四:银行不良贷款的风险加剧
    上半年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敞口约在1.5万亿元,超过了银监会公布的整个银行业约在1.3万亿元的拨备。由于众多融资平台项目存在违规担保、项目投资难收回成本等一系列风险,银行自身不良贷款率面临加剧局面。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深入,以及地方融资平台高峰期的即将到来,地方政府将面临严峻还款压力,而同时,这也将直接或间接地传导至银行贷款资产,甚至直接由银行来承担最后风险。
危险系数:
    一:信贷高速增长情况下隐藏的信贷资产质量风险巨大;
    二:由于清理存量贷款的信用风险,各银行将提高风险拨备,贷款的不良率可能会上升,这些都将影响到未来银行的盈利;
    三:在未来融资平台公司的新增债务,地方政府仅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如果债务人无法偿还全部债务,银行也应承担相应责任。
化解:银行需对平台贷计提200%拨备率
    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应充分考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潜在风险和预期损失,单独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而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拨备覆盖率不应低于200%。而银行需根据监管机构要求,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进行模拟五级分类。
地方融资平台风险五级模拟分类:
    一:第一类正常项目贷款,商业银行根据目前《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操作;
    二:第二类贷款当中有企业做第三方担保的或拥有抵押品的平台贷款,监管层对现金流和担保及抵押提出严格要求,明令平台类贷款第一加第二还款来源(含抵押物)折现金流要求120%覆盖本金和利息,不能达到要求的进入次级类;
    三:商业银行不得对政府贷款债务率超过100%的地方融资平台发放政府信用贷款,而对已发放贷款违规展期应至少归为次级类;
    总:贷款五级分类标准中,次级类贷款坏账准备不低于20%。
各方影响                                                   返回顶部

商业银行自查融资平台贷款 地方政府还款能力堪忧

    2009年的放贷狂潮中,各商业银行为了争夺地方融资平台项目不惜降低条件,因此加大了项目的风险。最常见的例子是政府资本金的缺位。按照国务院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占总投资比例的规定,政府注资项目中投资方资本金比例不得低于20%,其余的80%可以从银行贷款。政府在项目中并无真正投入,而银行在大量进行信贷投放后并没有真正的抵押金及抵押物,因此还款还息的唯一抵押就是政府的信用。
     在政府地方融资平台项目中,最大的风险还是在于地方财政的还款能力。在以往政府的地方财政收入中,土地出让收入占了很大的比重,但今年以来楼市新政导致成交惨淡,开发商拿地热情大减,直接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还债能力…[详细]

现金流成地方平台贷隐忧 部分项目面临“烂尾”风险

   地方融资平台项目贷款的存续期间一般为五到七年,能产生多大的现金流至关重要。但目前,受项目集中上马、地产调控政策、信贷收紧等因素影响,相当一批已经出现现金流枯竭隐忧…[详细]
地方政府影响几何?

平台贷清查遭地方政府强烈反弹

    针对高达7.38万亿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一系列的监管组合拳正在推进。更为严格的要求势必会导致地方政府更为强烈的反弹…[详细]

“解包还原”:地方平台贷款洗牌加速

    对县级和一般地市级的区级政府融资平台压缩退出,一方面使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比例减少,另一方面是提高优质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占比…[详细]
商业银行影响几何?

银行担忧成最后买单人

    银行给融资平台公司整体授信,根本没考虑项目,但现在解包还原,贷款项目落实不了,而贷款资金却已经被挪用了。这部分贷款由谁买单,银行也在等待监管部门的说法…[详细]

小银行风险较大 或引发新一轮整合

    工商银行发布一季度的“投资理财指数”显示,城市居民投资理财意愿趋于谨慎…[详细]
风险如何根除?                                                返回顶部

根除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须推进财政体制改革

    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大规模增加与当前我国财政体制有关。财政体制过分集中,地方缺少财力和财权。2009年融资平台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为积极财政政策提供配套资金。地方债问题的解决最终需要彻底的财政体制改革。
    现行土地财政模式不可持续的风险日益凸显。以卖地为核心的土地财政模式虽说所卖的是数十年的土地使用权,但能够用于出售的土地是有限的,“寅吃卯粮”的土地财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不能为地方政府提供稳定的财源…[详细]

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可控 长效管理机制正在建立

    财政部、银监会等部门负责人指出,融资平台公司贷款的确存在一定风险,但目前整体风险可控,不会形成系统性风险,地方债务管理的长效机制也正在建立当中…[详细]
民间资本注入

地方资金缺口 亟须民间资本补漏

    截至2009年底,审计调查的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合计2.79万亿元,地方政府偿债压力较大,存在债务风险。专家表示,归根结底还是要放宽资本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相关领域…[详细]

溢价出让成熟国资给地方一个出海口

可将老国有资产转让给民间资本

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

适时考虑让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

    我国各地方政府当前正在高度累积的债务风险不容忽视。地方政府举债欠账的形式多种多样,特别是近年来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既然地方政府发债只剩下虚掩的正门,打开门让地方政府规范地发债,尤其是市政类债券,就是现实之举…[详细]

清理细则出台 未来发债条件明朗

微博热议                                                   返回顶部
最新资讯>>更多
 
相关评论>>更多
    CopyRight © 和讯网 北京和讯在线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r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