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和讯银行
导 语
6月30日,证监会公布了最后一批IPO预披露名单,11家银行赶上了末班车,其中浙江地区的杭州银行榜上有名。由于位处长三角坏账风暴的核心地带,其信贷资产质量下滑、贷款对象过于集中、营收渠道过窄等风险因素或对未来业绩增长造成一定隐患。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1年、2012年、2013年,该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7.54亿元、14.82亿元、20.59 亿元,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59%、0.97%、1.19%。
由于报告期内区域宏观经济下行、风险管理的前瞻性不足、客户风险暴露对商业银行整体资产质量带来较大不利影响,以及浙江地区部分制造业企业开工不足、商贸企业过度投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下滑的整体影响,未来该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可能会由于贷款组合的质量下降而进一步上升。
招股说明书显示在贷款业务地区分布方面,截至2013年12月31日,杭州银行贷款75.8%投放在浙江省,其中,杭州市的贷款占本行贷款余额为61.9%。其贷款投放的主要行业为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业、房地产业。
在2011年至2013年期间,该行这5各行业的贷款余额占整个公司贷款余额的78.5%、77.5%、75.7%,尽管占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上述5大行业仍是杭州银行贷款的主要对象。据银监会发布的2013年年报数据来看,批发零售和制造业正是长三角地区不良贷款高发的行业。
制造业方面,该行在“产能过剩行业贷款风险”的提示中提到,截至2013年底,杭州银行在包括钢铁、水逆、风电等产能过剩行业中的贷款余额已达7.25亿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0.18亿元,据此推算,不良率为2.48%,远高于全行1.19%的不良率,存在的潜在风险不容小觑。
招股说明书中称,若贷款较为集中的任一行业出现较大衰退,均可能会导致该行不良贷款大幅增加,也可能会对该行向这些行业新发放的贷款或对其现有贷款续贷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对该行的资产质量、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招股说明书写到,该行收入结构较为单一,主要来自利息净收入。2011年,杭州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收比为89.5%,2012年占比为90.3%,但到了2013年,该比例已经攀升至93.7%。而除了利息收入外,杭州银行的其他收入也主要集中于手续费、佣金等。
然而,在整个招股说明书中,杭州银行也暂未有拓宽收入来源的其他计划。也就是说,在短时期内,该行的营收结构将继续由利息收入独挑大梁。在长三角地区坏账风暴山雨欲来之时,单纯的收入来源可能为杭州银行的未来业绩带来相当风险。
该公司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