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半年过会零记录 中小银行IPO缘何“入冬”

2020-07-07 02:31:23 21世纪经济报道 

IPO的冰封仍然无法阻挡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需求,这一审核形势下,一些有上市意图的中小银行正在纷纷取道港股等市场进行曲线融资。

在IPO规模放量的2020年上半年,一些特殊行业却坐了“冷板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Wind数据发现,虽然2020年上半年IPO审核过会公司多达152家,但其中没有一家商业银行过会或发行,甚至没有一家商业银行被安排上会审核。

从审核数据来看,截至7月6日,仍然有19家已申报A股上市的银行正在参与IPO排队程序,其中不少银行的IPO信息已经停更了较长时间,例如浙江绍兴瑞丰农商行的最新公告时间距今已过去2年半。

不过据记者了解,目前监管层在IPO政策上对于中小银行并无新的变化,但目前监管层仍然提高了对中小银行IPO监管审核的关注度。

多位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透露,目前中小银行IPO事宜推进迟缓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中小银行资产质量的不透明问题。一方面,潜在的坏账风险正在给一些区域性中小银行的资产质量带来压力,而另一方面,近年来资管新规等政策的落地,也让一些小规模银行承受业务主动收缩的压力。

IPO的冰封仍然无法阻挡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需求,这一审核形势下,一些有上市意图的中小银行正在纷纷取道港股等市场进行曲线融资。

冰封时刻

2020年上半年的IPO市场可以用“丰收”来形容。排队银行却是另一番光景。

Wind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上半年IPO实施家数多达128家,募资总规模突破1400亿元,超过去年同期已一倍,但同样是这一时期,却并无一家商业银行实现过会或首发。

这种状况之所以并不寻常,是因为近年来IPO市场中银行业的IPO已经成为一场常态现象。

2016年,上海银行杭州银行常熟银行(601128,股吧)等多达8家区域性城商行或农商行纷纷IPO上市;虽然2017年仅有张家港行(002839,股吧)一家银行上市,但2018年,有青岛银行(002948,股吧)、郑州银行长沙银行(601577,股吧)、紫金银行(601860,股吧)4家银行完成上市;而2019年,成功IPO的银行更是达到了7家之多,其中邮储银行、浙商银行、渝农商行等百亿级项目的上市,更是让当年银行股的IPO规模达到了600亿元之巨。

“其实2019年这么多银行上市,加上好几年这样一个趋势,市场已经习惯于银行股IPO的常态化了。”一家上市券商银行业分析师表示。

“和近几年相比,今年银行股的上市进程非常之慢,几乎进入了一种冰封的状态。”一位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表示,“其实这几年推动中小企业融资,加强区域性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所以是鼓励城商行、农商行上市的,但是今年似乎这种风向却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事实上,IPO审核的队伍中并不缺少银行股。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6日处在IPO审核排队进程中的银行业机构仍然多达19家,但其中的绝大多数申报者并未能够在今年推动IPO程序向前迈进。

其中,重庆三峡银行、广州银行为今年6月底受理的两家新加入审核队伍的发行人;此外仅有广东顺德农商行、广东南海农商行以及湖州银行三家在年内实现了IPO进度的更新——广东顺德农商行、广东南海农商行更新了预披露,而湖州银行则在3月27日实现了“已反馈”。

这也意味着,包括重庆银行、兰州银行、厦门银行、上海农商行等在内的其余14家正在排队的中小银行的IPO进度并未能获得进一步推动。

“这种现象不太简单,这说明这些年银行的IPO常态化的进程正在出现变化,其实市场中也密切观察是否中小银行的IPO潜在审核要求或政策正在出现调整。”一位从事银行类项目的投行人士表示。

何以从严?

有关银行股IPO进入冰封期的讨论,市场中也正在形成多种猜测。

有分析人士认为,由于银行是受到风控指标强监管的重要持牌机构,因此其上市事宜的推进往往较为谨慎,所以部分银行的上市节奏可能受到了拖延。

“银行的IPO程序就是比较慢的,比如除了向证监会申报,还要银保监会同意,此外很多银行都是国资旗下的,那么上市本身也需要国资部门的审批,还有一些银行中间进行了更改,引入了社会资本,这些社会资本进入的历史沿革、身份正当性往往需要较为严谨的论证。”一家城商行董办人士坦言,“可能很多因素堆叠到一起,导致银行的IPO出现了减速。”

银行类金融机构的特殊性的确是一种解释,但这并不是其IPO进度缓慢的全部原因。

上述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透露,目前针对银行类金融机构的IPO审核要求及政策并无明确变化,但监管层在审核过程中,正在加强对拟IPO银行资产质量问题的关注。

“监管层正在加强对资产质量的关注,这个资产质量并不一定是银行披露出来的坏账率,而是一些可能出现的隐形坏账率。”上述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表示,“原因在于近年来信用风险抬升之下,一些高杠杆运作的银行机构可能埋藏了隐形的坏账问题。”

一些银行的信贷业务人士也坦言,近年来伴随资管新规的落地,影子银行治理下的资产缩表以及部分潜在信用风险的高企,正在给银行的资产质量带来更多的压力。

“这些年企业的信用风险越来越高,尤其是一些大型民营企业、地方城投平台的流动性风险,的确有一部分正在传导给商业银行。”“虽然目前暴露了一些问题,但可能还有一些风险埋藏在水平线以下,在借新还旧以及展期的一些操作下,不排除个别银行的坏账率可能被掩盖了。”

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果存在资产质量风险的银行申报A股上市,一旦其坏账隐患超过招股说明书中所披露的程度,那么显然是对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挑战,监管部门不得不对其强化审核与关注。

“近年来的IPO审核趋势是弱化公开标准以外对发行人持续盈利的‘软要求’,转而去强调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合规性,这也是注册制改革方向所决定的。”上述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称,“但中小银行资产质量的这个问题,确确实实是和信息披露息息相关的,因此从严审核也是对市场的负责。”

但在分析人士看来,中小银行通过IPO等方式补充资本金仍然是当下的“刚需”。

“在资管新规的要求下,前些年表外的资产不断回表,加上一些坏账,实际上一些中小银行的资本金正在面临考核压力,所以对不少中小银行来说,通过上市、增资等方式补充净资本存在硬性需求。”上述银行业分析师表示,“从宏观来看,中小银行的客户往往也是中小企业,那么只有进一步补充中小银行的资本金,才能提高其风险偏好和展业能力,为更多中小企业提供信用,并助力逆周期调节。”

在这一趋势下,不少银行其实已经在另谋出路,例如借道港股市场就成为一些中小银行的曲线上市规划。例如6月30日,渤海银行在港交所启动了招股计划,并成为今年国内第一只实施IPO的银行股,而在两天之前,东莞农商行也提交了港股上市申请。

此外,监管部门也在鼓励中小银行通过多种渠道来补充净资本。

例如银保监会上月就表示,鼓励采取市场化方式引进投资者,同时积极推动增强银行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提升资本使用效率;支持银行通过发行普通股、优先股、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二级资本债等方式,拓宽资本补充渠道;亦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帮助中小银行补充资本。

“从大的趋势上看,中小银行还是会不断补充净资本,虽然其资产质量可能会在审核过程中被进一步关注,但推动更多优秀的中小银行上市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目标仍然是一致的。”上述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表示。

(作者:李维,汤婉月,左静仪 编辑:罗诺)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