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关注信贷如何更有效率投向实体经济 商业银行:我们也很难

2021-04-19 16:26:41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群 金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2017年全国第五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已给出答案。

“作为监管者,我们主要关注信贷三方面的变化情况:一是信贷总量增长的平衡性,信贷增长要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二是信贷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看信贷是否投向实体经济最有效率、最急迫需要的地方。三是银行放贷的审慎性,就是如何控制好信贷的风险。”4月16日, 统信部副主任刘志清在中国银保监会2021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目前情况看,一季度银行保险机构投入实体经济的各项资金增长合理适度、效率显著提升,较好满足了实体经济恢复发展需要。

然而,商业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

“最实质性障碍:风险与收益难平衡。”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发布的《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2021》显示,39.07%的商业银行受访者认为当前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面临的最实质性障碍,是服务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风险与收益难平衡;30.23%的受访者认为银行风险控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风险缓释手段不足;15.81%的受访者认为是银企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仍然较为严重;9.3%的受访者认为是尽职免责制度难以真正落实;认为是银行自身资本实力不足、银行内部绩效考核制度存在扭曲和管理层对服务实体企业的重视程度不足的受访者占比分别为3.26%、1.86%和0.47%。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3.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183亿元,不良贷款率1.89%,较年初下降0.02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81.5%,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

3月2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银行业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大步推进,2017年至2020年累计处置不良贷款8.8万亿元,超过之前12年总和。2020年处置不良资产3.02万亿,2021年将保持处置力度不减。

《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2021》显示,商业银行受访者普遍认为,2021年商业银行仍承受不良贷款规模增加、不良率上升和处置难度加大的压力,其处置不良贷款的紧迫性更强。其中,城商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压力最大。与2020年相比,2021新增信贷风险最集中的行业将是建筑业和房地产业。

“现在除了督促各家银行应核尽核、应处尽处以外,对不良贷款关键还要帮助他们简化畅通处置的渠道、扫清处置的障碍,特别是加强与有关部门合作,在司法认定以及相关程序等方面进一步简化。比如说前一段时间推出的批量处置,特别是个人贷款批量处置试点就是其中一个努力,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按既定的部署推进。”4月16日,中国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肖远企在中国银保监会2021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称。

目前,个贷类不良资产处置的有效方式有批量转让和不良资产证券化。

2021年1月,监管部门发布《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批准开展单项不良贷款向社会转移试点和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试点。自2016年商业银行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以来,已有多家商业银行发行个贷类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

但是,个贷类尤其信用卡类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回收率并不理想。据中债资信有限责任公司对个贷类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的统计,信用卡类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的回收率仅13.13%,个人抵押贷款类的回收率达54.76%,对公不良贷款的回收率达31.41%。此外,个人信用卡类不良回收率与入池贷款成为不良的时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据此推算,预计2021年个贷类不良资产平均转让价格在2-3折。

为引导金融机构更有效率服务实体经济,破解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中遭遇的风险与收益难匹配的问题,《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2021》建议,一方面监管部门加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统筹协调,采用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收益,增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挖掘新形势下实体经济需求,灵活运用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金融科技,研发个性化、快捷化及智能化服务体系,提供个性化、多元化产品服务,逐步由贷款供应商向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型,同时,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责任编辑:李显杰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