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首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完成测试 相关项目或将纳入正常金融监管

2021-09-28 08:51:02 财联社 

财联社(北京,记者 姜樊)讯,财联社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近日,工商银行的“基于物联网的物品溯源认证管理与供应链金融”、中国银行的“基于区块链的产业金融服务”、百信银行的“AIBank Inside产品”、“百行征信信用普惠服务”等多个项目完成测试,成为首批完成测试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

首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的创新应用出炉,是我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的重要一步,表明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作从试点阶段迈入了常态化阶段。

首批完成测试的项目中,工商银行的“基于物联网的物品溯源认证管理与供应链金融”、百信银行的“AIBank Inside产品”为北京市金融科技监管试点的首批项目,中国银行的“基于区块链的产业金融服务”项目为北京试点的第二批项目。而“百行征信信用普惠服务”则为深圳试点的首批项目。

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曾公开表示,中国的金融科技创新已经百花齐放,也存在一些风险隐患,因此,我国的创新监管工具设计初衷是规范引导金融科技创新,选入试点的机构主体必须是持牌机构,这些机构的相关产品在完成测试后,就不再作为金融科技创新产品来监管,而是纳入正常的金融监管。

有业内人士认为,本次首批创新项目完成测试,是金融科技创新监管机制落地实施的重要一步。这表明,通过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包容审慎的监管理念,能够有效保障金融科技创新与安全的平衡,提升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推动金融科技的守正创新。

以“百行征信信用普惠服务”项目为例,该项目由深圳市福田区政府与百行征信联合建设,在深圳市福田区政务服务信用审批系统上线,借助机器学习、大数据等多种新兴信息技术,把信用信息嵌入政务服务审批流程,通过“信用+秒批”“信用+容缺”“信用+承诺”三种模式,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提升各项事项的办理效率。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王志诚副教授认为,充分发挥征信机构作为金融基础设施的数据和经验优势,通过“征信+政务”新型模式,将信用的理念深深植入到日常办事场景中,有助于充分发挥诚信价值,对推动守信具有正面激励作用,达到信息主体和政府等多方共赢的目的,有效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目前全国共有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雄安、成都、重庆、苏州等9个地区正在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有知情人士表示,目前各地试点工作进展顺利,试点项目在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夯实金融安全基础、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有所成效。

据深圳人行透露,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已建立了涵盖创新应用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机制。其中,事前做好业务合规和技术安全的审慎把关,督促测试机构建立健全风险内控制度和相关处置机制,确保金融科技创新风险可控;事中运用数字化监管手段持续动态监测创新应用运行状况,做好金融科技应用风险态势感知,一旦发生风险,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发挥风险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事后从创新价值、服务质量、合法合规、数据安全、风险防控等方面对创新应用进行综合评价,防止创新风险外溢。

此外,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下一步监管层应按照“成熟一个,测试一个”原则,经过严格测试,逐步推动试点项目完成测试,推动创新项目在更大范围内发挥积极作用,助力数字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小微和民营企业,提升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的效能。同时,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建议推出支持绿色金融创新的监管工具,加快推动绿色金融科技发展。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