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践行大行责任做LPR改革先行者

2021-10-11 11:20:26 中国金融杂志 微信号 

作者|廖林「中国工商银行行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1年第19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2019年8月,人民银行启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这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举措。工商银行作为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主任委员单位和LPR报价行,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人民银行要求,通过高质量报价提供市场定价基准,以改革方式降低贷款利率,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充分展现了大行的责任担当。2020年以来,综合运用降低贷款利率、减免相关费用、延期还本付息等“降、减、延”措施,向各类企业减费让利超千亿元。

坚持高质量报价,发挥大行市场引领作用

做实报价支撑,精准传导货币政策。LPR改革的核心是优化报价形成机制。作为LPR报价行,工商银行高度重视报价工作,坚持通过高质量报价及时准确传导货币政策和贷款市场信息,为贷款市场主体提供有效的定价基准。2013年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设立伊始,工商银行统筹谋划、周密部署,在报价行中率先构建自动化报价模型系统。同时,利用LPR贷款利率监测系统,定期监测本行和市场利率运行情况,为科学报价提供坚实基础。LPR改革以来,进一步完善报价机制,提高报价质量。在报价管理上,优化报价流程,完善报价审批把关制度;在报价决策上,健全对经济金融形势、宏观政策导向、市场利率变动和政策利率走势的跟踪研判机制;在报价模型上,引入中期借贷便利、存款准备金率等新变量,增强报价反映和传导货币政策的能力。

巩固成本优势,增强LPR传导效果。LPR改革以来,工商银行坚持在报价中真实准确反映资金成本及其影响因素变化,通过加强资金成本、风险成本管理,巩固成本优势,引导LPR报价合理下行。截至2021年6月末,工商银行1年期LPR报价较改革前累计下降65BP,5年期以上LPR报价较改革前累计下降35BP,比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同期限LPR分别多下降19BP和15BP,有效发挥了大行报价的市场引领作用。

加强LPR应用,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把握主线,有序开展LPR推广应用。2013年10月25日,工商银行率先发放了银行业首笔LPR定价贷款,制定了“先对公、后个人,先长期、后短期”的LPR应用推广策略,推动LPR应用范围逐步覆盖中长期贷款和利率互换等衍生品。到2019年LPR改革前,工商银行已累计发放LPR定价贷款超过100万笔,贷款余额近3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2万亿元,为LPR应用、改革和定价基准转换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LPR改革后,工商银行以推动LPR贷款“量增、面扩、价减”为主线,加强LPR改革政策宣导,着力夯实LPR推广应用基础,积极完善各类系统LPR定价功能,修订贷款合同文本,不断拓展改革广度深度。改革以来至2021年上半年,全行累计新发放LPR定价对公贷款10万亿元,贷款平均利率累计下降50BP,助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完善机制,稳步增加金融供给。工商银行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与实体经济共担风雨、共同成长。为更好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2018年工商银行率先在银行业对普惠贷款实施优惠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政策,旨在减少分支机构普惠贷款“不想贷”“不愿贷”的顾虑。此项政策得到了监管部门认可并在同业进行推广。工商银行普惠贷款每年都实现“增量、扩面、提质、降本”目标,截至2021年6月末,普惠贷款余额较2018年末增加7000多亿元。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多重考验,工商银行进一步完善LPR应用机制,健全分级分类的LPR定价贷款授权体系和重点业务快速审批机制,持续加大对制造业、普惠、民营企业和稳外贸稳外资等领域的融资支持力度。湖北地区新发放对公贷款利率较上年下降83BP,有力支持了当地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发展。

克服疫情影响,高效完成存量贷款定价基准转换

前瞻研判,确保转换工作“有备而动”。工商银行坚持做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坚定拥护者和践行者,面对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以来日趋改变的市场形势,及时跟踪、前瞻研判改革政策,积极做好改革落地工作。2019年,在人民银行存量贷款利率转换政策正式出台前,工商银行就着手研究制定了改革实施预案。2020年初,工商银行印发全行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为LPR工作方案,确定不同贷款品种的转换思路和策略,梳理完善贷款融资合同与补充协议,加快线上渠道定价基准转换系统功能的优化升级,为后续转换做好充分准备。

科技赋能,确保转换工作“顺利收官”。2020年3月LPR转换工作启动时,正值国内疫情防控攻坚关键期。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工商银行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为存量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工作赋能。为减少转换过程中的人员聚集,避免疫情传播风险,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智能终端、远程银行等非接触方式,高效提供转换服务;特别是在武汉和湖北其他疫情严重地区,有效克服了网点暂停营业、企事业单位停工等不利影响。对确需线下办理的大额对公贷款转换业务,确定以“重点客户、重点区域、重点分行”为核心的转换策略,运用大数据手段,做好统筹安排;在确保合规的前提下,合理简化业务流程,缩短业务办理时间。同时,持续做好人员培训,提高转换操作效率,加强疫情防控,保质保量完成转换任务。在整个转换过程中,严格落实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等政策要求,并给予客户充分的协商议价权利,助力客户降低融资成本。

截至2020年8月末,存量贷款定价基准转换窗口期结束时,工商银行累计完成10万亿元存量贷款LPR基准转换,其中个人类存量贷款转换户数1300万户,个人住房贷款转换率超过99%;存量对公客户贷款利率平均下降10BP。

拓展应用领域,释放改革转型潜力

加强资产负债利率联动,疏通利率传导渠道。LPR改革打通了政策利率(MLF利率)向信贷利率传导的渠道,有效提升了政策利率传导效率。随着LPR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有必要将“政策利率→LPR→贷款利率”的传导链条有效延伸至存款端,进而持续降低企业实际融资利率水平。2014年,工商银行率先在银行业建立了基于LPR的贷款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曲线,实现FTP与LPR同向同幅变动,强化贷款内外部定价及存贷款收益的联动。此举引导各经营单元有效平衡存贷款收益,及时将LPR变动向下游传导至新发放贷款利率,向上游传递到存款业务发展中。LPR改革以来,工商银行着力完善资产负债利率定价传导的联动机制,稳步优化存款期限结构,积极吸收低成本稳定资金,持续加固服务实体经济、降低贷款融资成本的基础。依托存款定价模型,探索开展以客户为中心的存贷款综合化定价,在微观定价上打通存贷款利率传导渠道。2020年第二季度,率先下调3年期、5年期大额存单利率自律上限,释放降低存款利率的信号;新发行大额存单平均利率环比2020年第一季度下降约57BP,对合理确定市场存款利率起到了示范效应。

主动调整同业存款定价,防控资金脱实向虚。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人民银行连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市场资金利率明显下行,在有效应对疫情冲击、促进复工复产、推动经济恢复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确保货币政策传导效果,避免低利率资金在银行体系内空转套利、脱实向虚,工商银行根据市场利率走势,连续差别化调降人民币同业活期存款内外部定价标准近50BP。2020年以来,全行同业存款付息率下降近30BP,为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降低贷款融资成本拓展了空间。

履行大行担当,全力支持LPR改革产生更大实效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完善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体系,更好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基准作用。LPR改革在经过增量扩面、机制重塑和全面应用三个阶段后,已从根本上打通了政策利率向贷款市场利率传导的渠道,取得了重要进展。

下一步,工商银行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金融“三大任务”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有效发挥好推动LPR改革的“主力军”作用,认真履行报价行职责,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  纪崴)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