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论坛央行银保监会共议普惠金融 科技支持金融发展已进入新阶段

2021-10-21 20:07:58 财联社 

财联社(北京,记者 姜樊)讯,在今日举行的2021金融街(000402,股吧)论坛年会上,普惠金融成热议话题。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在论坛上指出,当前,发展普惠金融应在两个方面做细做实:一是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发现和满足真实金融需求;二是金融机构提供可以熨平经营周期和收入波动的金融服务,防止客户因经营周期发生变化和收入波动而停止生产、影响生活。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论坛上表示,未来金融机构应优化金融服务,丰富金融产品供给,扩大金融服务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基础金融可获得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除了监管政策引导之外,金融科技的发展已成为重要推动因素之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表示,当前数字金融、普惠金融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有门槛、有规则、有市场秩序的新阶段,这给普惠金融未来发展留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金融机构应满足真实金融需求

我国的经济发展正从“要素驱动型”走向“创新驱动型”,其中,小微企业、民营经济是创新的主力军,这意味着我国必须搞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但小微企业、民营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存在。随着监管层推出的诸多措施,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已经有所提升。

范一飞表示,近年来监管层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激励项目,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等领域的支持,全面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绩效。同时,9月30日起,已全面实施12项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账支付续费成本,政策效果逐渐显现。

根据数据显示,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8.6万亿元,同比增长27.4%,已支持4000余万户小微经营主体,同比增长35.8%。目前我国县域平均已有8.8家银行,服务网点平均有55家,过去在县域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现在大型银行、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都在县域设立了网点。

不过,肖远企表示,金融机构还应进一步发现和满足真实金融需求,并提供可以熨平经营周期和收入波动的金融服务。

“除了数量增加和成本下降外,金融机构还要关注真实金融需求的变化。”肖远企指出,比如当前老百姓(603883,股吧)对大病保险、长期护理险、巨灾险,以及农业险需求很大,满足这方面的需求既有利于快速恢复生产生活减少损失,也有利于防止因病致贫、因灾返贫,同时,还能使需要照护的老年人通过商业渠道得到较好的护理。这些都是真实的金融需求,需要金融机构去发现、去满足。

肖远企表示,小微企业主、灵活就业者及广大农村居民,受经济环境和劳动力市场变化等因素影响,经营周期变化与收入波动都比较大。外出务工人员每月收入可能相差很大,有时工作满负荷、收入较高,有时甚至几个月都找不到工作。在此情况下,收入高时,对信贷需求不大,但收入低时,由于存在刚性支出或紧急财务支出,信贷需求则比较大。

“金融机构必须善于在评估风险基础上提供在期限、使用条件和还款安排等方面更具弹性,更有稳定预期的金融产品,满足不同情形下的金融需求,防止客户因经营周期发生变化和收入波动而停止生产、影响生活。”肖远企表示。

科技已成推动普惠金融关键因素

范一飞在论坛上表示,未来金融机构应优化金融服务,丰富金融产品供给,扩大金融服务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基础金融可获得性。这主要聚焦于小微企业、农民群体、老年群体,用数字金融服务手段,弥合“数字鸿沟”。

实际上,在普惠金融发展中,金融科技的发展亦成为推动普惠金融的关键因素。黄益平表示,数字工具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将原本没有得到很好金融服务的群体加以覆盖,当前该类人群贷款难情况已得到很大改善,这是意想不到且进展惊人的。

“随着普惠金融不断发展,数字金融跟普惠金融的发展可能会进入新阶段。”黄益平认为,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正走向有门槛、有规则、有市场秩序的状态。当前金融创新已不再是过去“野蛮生长”的状态,所有金融业务、创新专利都需接受金融监管的覆盖,同时,大型科技公司做金融业务也需申请金融牌照。

不仅如此,黄益平表示,金融科技不断创新迭代,普惠金融服务范围已从过去仅服务于互联网消费信贷需求,转向产业互联网融资需求。预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与数字供应链相结合,为供应链上的诸多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可为我国缓解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留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普惠金融仍应坚持市场化

黄益平认为,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仍应让金融机构保持市场化发展。简单来说,金融机构可以给各类企业发放贷款,但对各类企业应执行差异化定价,要让利率与客户风险水平相匹配。

“当前普惠金融应是金融机构在市场化基础上提供的一种商业持续的金融服务,合理的风险评价对于普惠金融而言非常重要,但这并不有碍于降低融资成本。”黄益平表示,在市场发展过程,监管层可以利用货币政策实现精准信贷投放、增加市场竞争等,为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提供空间。

此外,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主任何平认为,金融普惠发展中,如果单纯依靠市场化力量,或无法缓解金融普惠与“金融排斥”之间深层次的矛盾。

他认为,探讨普惠金融发展还应关注“金融排斥”问题。“金融排斥”是人们在获得主流金融服务时受到约束的现象。由于小微企业、长尾客户缺少必要信用背书、担保或者抵押物,因此会被传统的金融业务模式所“排斥”。

如何避免“金融排斥”现象?何平认为,不仅需要私有资本通过市场化形式来提高金融服务效率,还应从宏观层面利用税收等手段,保证公共资本的可持续性。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