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外资行数字化征途: 零售业务各有侧重 对公业务押注跨境贸易融资与供应链金融

2021-12-07 06:25:41 21世纪经济报道 

渣打、汇丰、富邦华一等众多外资银行都争相引入区块链技术,大幅提升供应链金融与跨境贸易融资方面的数字化运营效率。

随着金融与科技日益紧密融合,外资银行的数字化征途悄然提速。

“在将区块链技术引入供应链金融与贸易融资业务后,我们正尝试在财富管理业务开展新的数字化尝试,包括将跨境个人金融服务搬到线上,以及借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个人资产配置服务。”一位外资银行IT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

他承认,相比中资银行在金融科技应用方面的全面布局,外资银行主要采取精准投入策略。

“我们的业务数字化布局,一方面受到母行业务战略规划的影响,比如母行侧重打造贸易融资数字化,我们就只能将大量科技资源投向这项业务,暂时放缓在零售业务数字化的投入;另一方面也与当地金融市场发展有着紧密相关,比如近年东南亚地区的财富管理数字化发展相当迅猛,我们有相当高几率说服母行同意我们加大这方面的资金资源投入。”这位外资银行IT部门负责人直言。

记者多方了解到,尽管越来越多外资银行意识到金融服务数字化的重要性,但他们的发展步伐“截然不同”。相比而言,大型外资银行的数字化业务布局相对广泛,涵盖财富管理、供应链金融、跨境贸易融资、智能客服等多个领域;中小型外资银行则选择聚焦某些单一的业务环节与应用场景,作为提升金融服务体验的突破口。

“这背后,与外资银行在华法人机构能获得多大的预算投入权限有着密切关系。”一位外资银行业务负责人向记者指出。他们在财富管理数字化布局方面之所以比其他外资银行“慢一拍”,一个重要原因是母行一直没有同意他们大幅增加预算投入。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母行需要权衡财富管理数字化令促进大陆地区用户创造多大的业务收入与利润贡献增加值。

“我们有信心在年底前说服母行同意我们加大财富管理数字化投入的建议。”他告诉记者。毕竟,母行也意识到科技与金融的紧密融合,正在大幅度改变亚太地区财富管理业务模式。但是,随着中国持续加大个人信息数据保护与金融科技合规操作监管,也令他们的数字化进程变得“小心翼翼”。

“以往,境内金融机构的科技应用主要侧重运营效率最大化,忽视对合规操作与客户体验的关注。未来科技+金融的融合,需要在客户体验、合规操作与运营效率提升方面达到最佳平衡。”这位外资银行业务负责人指出。

零售业务数字化的不同考量

记者多方了解到,围绕零售业务数字化,不少外资银行各有侧重与考量。

今年8月底,汇丰中国自主研发的财富管理先锋导航系统完成组网,推动FinFit财富健康体系面世,令广大客户只需一部手机,就能完成全流程的资产配置,并时时跟踪自己的财富管理目标达成状况。

此前,汇丰中国推出了投资产品/保险的远程视频销售模式,填补这两类产品“专人服务、远程销售”模式的空白,令客户足不出户享受专属理财顾问的面对面在线服务。

汇丰中国副行长李峰向本报记者表示,这背后,是汇丰中国看到科技与金融日益融合,正给亚太地区财富管理业务模式带来三大变革:一是越来越多金融机构不再拘泥于线下服务,而是打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金融服务,令财富管理服务效率大幅提升;二是越来越多金融机构积极借助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智能技术,更精准全面地洞察了解客户财富管理需求,提供更具个性化的资产配置方案;三是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借助线上渠道触达客户,形成更紧密的用户互动关系,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协助客户调整优化资产配置方案,更好实现人生财富管理规划。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业界普遍热捧的理财产品线上超市模式,汇丰中国选择聚焦精准满足客户财富管理需求。

在李峰看来,财富管理的数字化应聚焦解决三大核心问题,一是通过数据分析等智能技术,更精准地认知客户财富管理需求,二是根据客户需求构建合适的资产配置方案,三是根据市场波动定期优化调整客户的资产配置方案,成功实现客户的财富管理目标。

“某种程度而言,财富管理数字化的发展,不是比拼资产管理产品数量多少,也不是比较资管产品投资策略的多样性,而是要看谁能充分发挥数据分析等智能技术优势,更精准地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设计合适的资产配置方案,并及时调整优化以实现用户财富管理目标。”他表示。

富邦华一银行行长陈峰对此感同身受。

在陈峰看来,银行业的金融科技应用,主要在于增强业务操作效率同时,给予用户更卓越的金融服务体验。

作为一家主要服务台资企业与台胞的外资银行,富邦华一银行将零售业务数字化的重要方向,放在解决台胞急需的业务需求。

“疫情期间,很多台胞因往来不便,衍生出大量线上金融服务需求,因此我们推出线上营业厅,为台胞用户提供台胞证更新等远程服务。”陈峰告诉记者。此外,富邦华一银行推出智能客服,后者能契合台籍客户的对话沟通习惯与业务操作特点,提供高效便利的金融服务。

“这背后,是我们融合AI+RPI大量算法与知识库,令智能客服具备深度学习能力进行自我更新。未来,我们还计划推出闽南话的语音机器人,更好地服务台胞客户同时,将越来越多业务迁移到线上运营。”他指出。

在多位外资银行人士看来,这些外资银行能在零售业务数字化方面取得较快发展,主要得益于母行的鼎力支持。

“相比而言,我们没有那么幸运。”上述外资银行业务负责人向记者感慨说,尽管他们多次向母行建议加大零售业务数字化的布局投入,但母行对此显得犹豫不决。究其原因,一是母行担心加大零售业务数字化投入会令外资银行在华法人机构业绩“不够好看”,二是他们尚未精准评估零售业务数字化能让大陆地区个人客户创造多大的业务收入与利润贡献增加值。

他直言,近期他们向母行坦言——若再不加大零售业务数字化投入,可能会触发零售业务缩水。目前,越来越多大陆地区个人用户已将线上金融服务视为“标配”,他们迟迟不提供这种标配服务,大量客户“改换门庭”将难以避免。

“近日,母行总算松口了。但受制投入预算有限,我们只能先从智能客服、远程合同签订、在线客户风险承受力测评等几个细小应用场景切入。”这位外资银行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零售业务数字化的预算投入低于预期,但他们依旧倍感兴奋——若这些投入能创造预期成效(比如提升客户粘性与增加获客量),他们就有充足数据说服母行继续加大投入。

在他看来,当前他们推进零售业务数字化的最大挑战,是人才储备缺乏。尤其在零售业务线上化方面,他们需要大量兼顾产品经理思维与互联网科技知识的客户经理,捕捉新的零售业务线上化应用场景。但预算投入的制约,令他们只能寻找“价廉物美”的人才,但这绝非易事。

集体发力供应链金融与跨境贸易融资数字化

相比外资银行在零售业务数字化方面各有侧重与考量,他们在供应链金融与跨境贸易融资领域数字化层面则达成高度“共识”。

记者多方了解到,渣打、汇丰、富邦华一等众多外资银行都争相引入区块链技术,大幅提升供应链金融与跨境贸易融资方面的数字化运营效率。

究其原因,区块链技术兴起,有效解决跨境贸易融资与供应链金融业务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痛点。以往,中国企业从海外进口采购原材料时,往往是通过信用证方式结算资金付款。但传统的信用证付款操作涉及纸质单证环节核实(银行需确认各方贸易的真实性以避免骗取贷款行为发生),令银行与贸易双方只能反复沟通确认交易各类信息,导致整个信用证付款操作流程相当漫长,时常出现付款违约现象。

“这背后,是贸易双方、银行、航运公司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不对称现象,甚至触发个别企业虚构贸易合同骗取贸易融资,令银行只能牺牲业务效率,先确保信贷安全。”一位外资银行贸易融资部门主管向记者直言。区块链技术的面世,则妥善解决外资银行在业务效率与信贷安全之间“艰难取舍”的难题。

具体而言,众多外资银行将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与电子提单功能相结合,打造全新的跨境贸易融资业务操作平台。在这个平台里,银行、贸易双方与航运公司被连接到单一区块链网络共同处理单证交换与相关信息核对工作,不但将原先4-5天才能完成的单证交换工作压缩到一天内完成(大幅提升业务效率),还有效增强贸易合同真伪核实效果,最大限度避免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信贷安全问题。

一位外资银行对公业务部门人士向记者透露,过去3年以来,母行一直加大投入打造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贸易融资体系,令他们收获相当大的“技术红利”——仅用半年时间,他们将母行的这套数字化技术搬到境内,不但快速安全记录境内多个产业链上下游各家企业跨境贸易记录,还能及时对其贸易真实性(包括现金流、物流、商品流、信息流)开展自动验证,令银行随时随地看到产业链上下游贸易信息与付款凭证材料,给予更快速的跨境贸易融资支持。

陈峰表示,富邦华一银行基于金融科技技术,推出了基于大数据的供应链融资业务。以往,处于供应链中间环节的企业要获取上下游企业信息数据,是相当麻烦的。如今借助底层区块链技术,富邦华一银行连接了政府大数据,将众多上下游企业信息成功打通,令供应链金融融资不再依托企业资产负债表,而是以商流、货流、现金流为基础提供供应链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业务日益融合,也成为越来越多外资银行拓展对公业务的新引擎。首先,相比以往外资银行供应链金融主要服务少数核心企业,在区块链技术应用下,他们可以将供应链融资扶持对象扩展到大量产业链中小企业,形成更大的企业获客量与业务量;其次,区块链大幅改善传统供应链融资环节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令外资银行可以根据各家中小企业以往贸易记录与收付款周期给予合理的授信额与贷款利率,增强自身的金融服务竞争力;第三,区块链改变了核心企业需提供融资担保的做法,令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凭借自身贸易记录与收付款凭证向银行申请供应链融资贷款支持,促进外资银行采取差异化信贷风险定价策略推动业务增长。

在业内人士看来,区块链技术在外资银行跨境贸易融资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日益普及,也带来了同质化竞争新问题。

上述外资银行对公业务部门人士向记者直言,他们对其他外资银行同行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业务进行研究发现,各家外资银行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与业务流程相当类似,导致数字化在运营效率方面的竞争差距日益缩小,最终外资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拓展,依然取决于他们能否给予更低信贷融资成本与更高授信额度。

“目前,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进一步发挥区块链技术优势,实现差异化的供应链金融业态。”他指出。这需要外资银行在两大方面发力,一是联合更多的专业金融科技公司,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往贸易记录、资金周转状况转变成“更丰富的企业信用资产”,加快外资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反应速度与精准风险定价能力,二是外资银行需融合其他智能技术,解决区块链的高并发处理能力偏低问题,令供应链金融数字化的服务范畴更快扩张,通过规模化效应实现更低运营成本,助力企业获得更低信贷融资利率。

“我们已与一些专业金融科技公司正开展相关的业务合作探索,但随着相关部门加大数据信息安全保护与金融科技合规操作,如何以合规方式共享各类用户数据信息,俨然成为一项新挑战。”他指出。以往专业金融公司开展业务会重点强调如何充分使用金融科技,最大限度获取客户数据以实现风控最优化与业务效率最大化,如今双方最关心的话题,变成客户数据获取方式是否合规,相关数据是否得到客户充分授权,金融科技业务合作能否实现客户体验、合规操作、运营效率的最佳平衡。

(作者:陈植 编辑:曾芳)

(责任编辑:董云龙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