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银保监局关于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风险提示

  近期,我局接到数起疑似电信网络诈骗的举报件,主要反映不法分子通过欺骗手段,在银行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其个人信息并冒名签订贷款合同、骗取账户资金等问题。为预防、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及合法权益,山西银保监局提示广大消费者:

  一、全面认识诈骗,注意关键环节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话、短信、互联网等方式,编制虚假信息,设置骗局,通过远程、非接触方式,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一)冒充公检法机关或银行、商户等单位

  电信网络诈骗往往通过冒充他人达到诈骗目的。例如,冒充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通过视频通话以虚假布景、虚假证件增强其可信度,从护照管理不当、法院有传票、涉嫌洗钱等话题切入,以法院传唤、公安逮捕、账户冻结等进行恐吓,要求受害人提供账户验资、核实本人身份、接受领导询问等,诱导受害人将资金汇入指定账户或录制面部认证视频。例如,冒充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利用受害人急于获得贷款的心理,以缴纳手续费、解冻费、保证金等名义骗取受害人财物。

  (二)利用金融类APP等平台

  不法分子往往会主动询问受害人微信、支付宝、手机银行等账户信息、借款额度,获取短信验证码、账户支付密码或录制受害人面部视频,借此通过相关金融类APP程序验证,之后迅速将相关账户资金转出。不法分子还会诱骗受害人安装使用所谓的“犯罪通缉追查系统”“网上清查系统”“保护账户安全”“公安防护系统”等软件,并利用软件对受害人手机等设备进行远程操控。

  (三)紧盯受害人银行卡余额或贷款额度

  传统的电信诈骗方式主要以受害人银行卡余额为目标,受害人损失的是账户现有资金。近期,诈骗目标转向受害人贷款额度,一些不法分子假借受害人名义在金融类APP上进行贷款操作,受害人被动承担还本付息责任,经济损失巨大。

  二、切实防范风险,维护合法权益

  (一)保护个人信息

  保护好个人信息是保障财产权的重要基础,消费者应时刻保持警惕,尤其要对个人账户信息保持高度敏感,建议在接听电话、发送短信或微信时,不泄露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不透露银行卡余额及贷款额度,不轻易开启面部识别程序,不下载来源不明的程序软件,审慎进行手机银行操作,不随意提供账户授权。申请贷款确需授权时,应仔细阅读服务协议及贷款合同,准确掌握贷款方信息、计息方式、还款要求、违约责任等。

  (二)依法维护权益

  建议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及时接听96110来电,理性对待疑似涉诈资金账户拦截止付工作。对个人信息有疑问时,应及时求助官方机构核实,不轻信、不盲从身份不明人员。发觉被骗后,第一时间搜集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说明事件经过,尽力挽回损失。

(责任编辑:邱光龙 HF056)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