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火热推进中,谁是“领头羊”?试点推广如何走?

2023-11-13 20:58:57 北京商报网 

数字人民币试点火热推进中,作为最先推出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方案的江苏省,已然交出了不错的答卷。11月13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日前江苏省举行的全省数字人民币试点推进会议(以下简称“会议”)上,江苏数字人民币位居全国第一的交易数据令人“眼前一亮”。

而除了江苏的“领头羊”作用发挥,近期,数字人民币愈发向B端延伸,结合智能合约的跨境换汇、产业链数字化成为了热议话题。展望未来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多名资深行业人士指出,智能合约的深化应用将成为重点之一。

数币试点成绩亮眼

会议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江苏全省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1.06亿笔2.27万亿元,消费金额全国第一;新增数字人民币受理商户109万个,线下商户数量全国第二;新增个人钱包1709万个、对公钱包92万个。

今年2月,江苏省率先印发《江苏省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方案》,推动数字人民币应用增量扩面、场景持续创新、生态不断完善。在对数字人民币的试点推广上,江苏省一直走在前列。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行长郭新明介绍,今年以来,江苏分行业领域制定40项细化实施方案,并推动试点纳入高质量发展绩效考评体系,指导各设区市建立试点工作机制。

具体来看,全省商业银行为1127家企事业单位提供数字人民币系统升级改造服务,为9200家企事业单位、414万人代发数字人民币工资329亿元。全省税务系统上线数字人民币展码缴税,以数字人民币办理住房公积金结算130亿元,公共资源交易8.1万笔150亿元,缴纳数字人民币电费47万笔39亿元。

“数字人民币的试点推广,离不开各地区的积极参与。”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评价,江苏省在数字人民币的推进工作中思路明确,有顶层制度建设、有重点场景、创新应用的推进,有城市、地区之间的良性竞争,可以观察到,在此次会议之前,江苏省各地级市就已经积极对外公布数字人民币钱包开立等相关数据情况,其稳扎稳打的推进风格,确实能够对全国其他地区推进数字人民币形成重要的示范效应。

而其他省市的成绩单也同样亮眼。据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此前披露,截至10月底,长沙数字人民币试点商户落地50万家,流通交易8400万笔,金额140亿元。在第二批6个试点地区中,长沙地区消费业务笔数排名第一,消费业务金额排名第二,线上消费笔数在全国17个试点省区(市)中排名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长沙采用数字人民币代发工资的队伍逐渐扩大,长沙数字人民币财政代发试点实现省市区(县)三级贯通。截至9月,长沙共有107家财政预算单位参与数字人民币工资代发试点,累计使用数字人民币代发工资逾10万笔,累计金额5亿元。

对于未来的试点规划,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表示,将进一步推动数字人民币试点增量扩面、提质增效。2024年底前,全省建成100个数字人民币应用聚集区,打造50个数字人民币应用示范村镇,力争在2024年开展宣传推广活动2000场以上,消费红包总额超5亿元,确保江苏试点成效走在全国前列。

拓展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

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遍布政务服务、公共交通、医疗服务、零售消费、普惠金融等市民生活的各个领域。除了C端的交易与场景拓展,如今,数字人民币在B端逐步推广行业应用,形成产业链的数字化。

近日,深圳数据交易所携手珠海市香洲区数字金融中心,创新推动完成全国首个跨区域“政所直连”公共数据产品场内交易。此次交易基于公共数据产品价值,在全国率先探索“基础数据价值+加工服务投入”定价模式,并以数字人民币方式完成交付结算,在探索数字人民币在数据交易领域的使用、公共数据市场化流通道路上实现全国首创。

数据交易、供应链金融、跨境换汇……随着试点的逐步深入,这些场景的数币应用在近期引发着广泛的探讨。如何更好利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构建数币生态体系成为了下一步重点发展方向。

在业内人士看来,B端的数字人民币应用具有更多拓展可能性,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智能合约的支持。在11月初举行的香港金融科技周论坛上,八达通行政总裁应天麒就表示,与数字人民币结合,能够解决内地旅客访港的痛点,包括换汇、商户网络等。除了跨境零售外,其他潜在案例亦包括如何利用智能合约,为客户的交易提供安全保障,例如在美容院购买预付卡,智能合约可以提供相关保护。

“数字人民币可以通过加载不影响货币功能的智能合约实现可编程性,使数字人民币在确保安全和合规的前提下,根据交易双方商定的条件规则进行自动的支付交易,促进业务模式创新。”11月10日,在2023金融街(000402)论坛年会“金融科技守正创新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介绍道。也正如狄刚所言,智能合约赋予了数字人民币可拓展性,无论是供应链金融还是产业端的数字化改造,“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都能给予行业一定的数字能力升级,以实现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落地。

狄刚指出,面向未来,智能合约有五个主要的发展方向。第一,致力于建立全面自主可控的智能合约技术支撑体系;第二,要研究自主可控的智能合约领域的开发语言;第三,要构建数字金融智能合约法律分析框架;第四,构建软硬一体化隐私保护能力;第五,建立多层次的技术生态体系,构建安全高效且商业可持续的生态体系。

数字人民币试点已逐步迈入深水区,伴随着多名资深行业人士的发声,试点的“进阶阶段”或要开启。苏筱芮表示,后续预计有三个主要拓展层面:第一,C端用户层面,从关注用户数量到质量进行延伸,想方设法提升用户留存;第二,B端商户层面,尽可能下沉至小微商户,让数字人民币走进路边烧烤摊、菜场小贩;第三,注重跨境及其他政务类场景的延伸。此外,部分地区就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在预付式消费领域取得一定成效,建议加快向其他试点地区进行普及,使得C端用户能够在数字人民币App中更好地使用“元管家”及相关功能。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同样提到,要打破现有模式限制,重点发展产业端,更好发挥数字人民币实时到账、零成本、点对点结算,加载智能合约后的可追溯等特性,争取让数字人民币在G端和企业端早日成为真正的金融基础设施,成为数字人民币发挥自身价值并倒逼C端改革的关键因素。

北京商报记者 岳品瑜 董晗萱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