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成立一波三折 |
|
|
□ 2001年3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成立“金融改革与金融安全课题组”。提出加强金融监管,成立专门的银行监管部门的观点。 |
□ 2002年初,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前夕,课题组的报告公布,分拆央行业务的声音开始出现。 |
□ 2002年1月28日,《金融时报》头版头条署名评论员文章《发挥中央银行的监管优势》,驳斥“央行分拆说”、“银行监管局说”以及更为激进的“银监会说”。 |
□ 2002年2月5-7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期间,传说中央银行的分拆方案将暂缓讨论。 |
□ 2003年3月6日,根据国务院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 2003年4月28日,银监会正式挂牌亮相。 |
主席 刘明康 |
副主席 蒋定之 |
副主席 蔡鄂生 |
副主席 郭利根 |
纪委书记 王华庆 |
副主席 王兆星 |
|
前副主席 阎海旺 |
前副主席 史纪良 |
前副主席 李伟 |
前副主席 唐双宁 |
前纪委书记 王松鹤 |
前纪委书记 胡怀邦 |
|
|
【胎动】央行监管模式遭诟病 银监会横空出世 |
|
|
|
央行大一统 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职能和货币政策职能的分立,一直是中央银行学中争议不已的课题。分立支持者们认为当中央银行一身兼二任时,会在制订货币政策时更多地考虑商业银行的承受能力和特殊利益。[详细]
|
魏加宁:最早提出银监会设想的官方学者 |
我在2000年秋季就“发达国家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的最新动向”撰写了一份内部研究报告,2001年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准备认真研究金融改革与金融安全问题。[详细]
|
|
|
|
【出生】银监会“分家”单过 一管机构二管人 |
|
|
|
36路人马全国布阵 银监会央行咋分家? |
仿佛一夜之间,在经历“漫长”的沉寂后,按照“人随业务走”的原则,各地派出机构纷纷走上前台,金融界期待已久的银监会“布阵”运动,在全国顿成燎原之势。
[详细] |
掌舵人刘明康:我是做过运动员的裁判员 |
从商业银行行长到银行监管机构的负责人,刘明康的经历引起记者的浓厚兴趣。“我是一个做过运动员的裁判员,因此我非常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他们的愿望。”[详细] |
|
|
|
【疑问】权利划分 商业银行存两个“婆婆”? |
|
|
|
央行银监会协调、掣肘、暗战? |
央行和银监会之间能否建立一个稳定的沟通协调机制,成为众商业银行的焦点。如果这两个部门协调不好,商业银行可能会由过去的一个“婆婆”变成了两个“婆婆”。[详细] |
“综合经营”下的金融监管模式面临挑战 |
目前,建立一个跨越于“一行三会”之上的“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或者类似机构或许是可行的,该机构负责人不能沿袭传统思路由“一行三会”的主要负责人兼任,应该是更高的行政级别。 [详细] [十字路口] |
|
|
|
【破解】功能性金融监管:建“一行三会”联席会议 |
|
|
|
在国务院领导下,央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以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形式,加强货币政策与监管政策之间以及监管政策、法规之间的协调。
[详细] |
所谓功能性金融监管,是指依据金融体系基本功能而设计的监管。较之传统的金融监管如机构监管,它能够实施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的协调,且更具连续性和一致性。
[详细] |
|
下期预报 |
|
中行建行获450亿美元注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