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民担任主编的“金融发展与创新译丛”系列图书将陆续面市。其中的《风险管理精要》一书于2010年2月正式出版发行。… [详细]
最新连载
1988年巴塞尔协议
1988年巴塞尔协议(也被称为协议或巴塞尔I),规定了国际统一的最低资本金标准,该标准将银行的资本金要求与其信用风险敞口联系了起来,将借款者分成几大类,比如OECD成员国的银行、非OECD成员国的银行,以及公司借款者。每一类借款者又与特定的资本金要求相联系。
  协议的目的在于提高当时被认为过低的银行资本比率,并将各国的资本金要求统一起来。协议主要关注信用风险,因为当时认为信用风险是银行的主要风险。1988年巴塞尔协议作为一个标准是非常成功的,现在有超过100个国家以不同的形式采用了这一协议。
  尽管银行业已经设计出新的监管构架来取代1988年巴塞尔协议,但是1988年巴塞尔协议并不过时。新的巴塞尔II在2007年底之前并不会取代1988年巴塞尔协议,而且至今仍不确定各国的监管当局会在多大程度上采用新协议。事实上,包括美国大多数小银行在内的许多银行将会被允许在之后的几年内继续实施1988年的协议,并且期限有可能无限延长。…[详细]
即将连载
银行市场风险敞口以及1996年市场风险修正案
在设计1988年巴塞尔协议时,监管者关注的主要是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而忽略了市场风险和其他风险。但是即使是在20世纪80年代,这也没有反映许多银行 …
30人小组(G-30)的政策建议
1996年修正案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尝试。在1993年,30人小组(G-30)提交了一项报告,为金融衍生品交易商和最终使用者(以及立法者和监管者)提出了最优价格风险管理原则。报告中的一部分是对世界范围内的交易商和衍生品最终使用者的行业实践的详细调查。 …
为什么1988年巴塞尔协议需要修订?
人们普遍认为1988年巴塞尔协议存在以下五方面缺点:首先,现行的风险加权比率没有充分考虑银行资产风险的差异,因而在某些方面是不合理的。例如,现行规则认为公司贷款风险是对OECD成员国银行贷款风险的5倍,而不管借款人的实际信用状况如何。 …
精彩章节
第3章 银行及其监管者——风险管理的实验室?
前面我们讨论了公司风险,本章我们将转向一个特例——银行风险监管。之所以要单独讨论银行风险监管,一方面是因为其本身就很重要,另一方面是因为银行风险管理的技术对更一般的金融风险管理有重大影响。…[详细]
银行监管和风险管理
监管者关注着银行的行为,密切地监控其风险标准,同时设置了一个必须达到的最低资本金要求。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有两个主要原因:银行从一般储户那里吸收存款,同时银行在支付和信用体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详细]
标准化银行资本管理的动力
在1988年巴塞尔协议于1992年正式实施之前,一些国家的监管当局通常是设置统一的最低监管资本标准。这个标准要求适用于所有的银行,而不管各银行的风险状况、表外项目头寸和贷款承诺情况如何。…[详细]
介绍
“金融发展与创新译丛”策划完成
这套译丛共有五本,由朱民[详细]
其他连载
 《迷失的盛宴》用一种独特的叙事风格讲述了90年中国...



和讯银行、保险频道联合出品
CopyRight @ 和讯网 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r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