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推万款吸金8万亿 理财产品“大跃进”

视频:银监会出手规范理财业务

【导读】2010年来央行已十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四次加息,为应对流动性紧张以及规模排名,各家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发行井喷、收益率持续上涨。[评论][微博互动]

  更多的揽储“高招”正在上演。这些招数包括,通过向“揽储中介”以高息的形式获取存款,存款有“礼”,结算上面做“手脚”,瞄准第三方存管业务等手段。[详细][评论][微博]

  银监会新规要求商业银行做好风险揭示和信息披露,真正做到“卖者有责”,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买者自负”,最终实现“将适合的产品卖给适合的客户”。[详细][评论][微博]

热点聚焦

网友投票

1.您购买过银行理财产品吗?
买过,是理财客户
观望中,没买过
不太关心
2.您觉得今年理财产品收益率,是否比去年更高?
是的
差不多
不太清楚
3.您觉得造成产品发行井喷、收益率上涨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为了存款规模排名
银行流动性紧张,缺钱
就是为赚钱,高收益只是噱头
不太关心
  
7月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大跳水

名称

东亚银行

星展银行

平安银行

宁波银行

南京银行

民生银行

渣打银行

光大银行

工商银行

中信银行

深发展

广发银行

招商银行

建设银行

北京银行

6月预期收益率(%) 7.50 7.17 5.45 5.39 5.30 5.15 4.93 4.80 4.79 4.63 4.63 4.47 4.43 4.23 4.22
7月预期收益率(%) - - 4.71 5.12 5.11 5.23 4.20 4.78 4.88 - 4.41 - 4.52 4.21 4.32
涨跌(BP) - - -74 -27 -19 +8 -73 -2 +9 - -22 - +9 -2 +10
6月银行高收益理财产品一览

名称

所属银行

年化收益率

管理期

认购起点金额

起售日

到期日

乾元-特享型(跑赢CPI) 中国建设银行 5.42% 30天 100万 2011.4.29 2011.5.3
“心喜”系列G011141606号 北京银行 4.60% 8天 5万 2011.6.30 2011.6.30
个人高净值客户专属人民币理财产品(3天)SUXT1129 中国工商银行 6.80% 3天 5万 2011.7.1 2011.7.3
搏·弈BY1107A14D-1 中国银行 4.10% 15天 5万 2011.6.30 2011.7.3
招银进宝系列之人民币日日盈51号 招商银行 6.30% 3天 10万 2011.6.30 2011.7.1
“金钥匙·汇利丰”2011年第120期 中国农业银行 6.30% 17天 5万 2011.6.29 2011.7.1
周周安盈14期 平安银行 7.00% 8天 300万 2011.6.29 2011.6.30
珠联璧合(1015期)人民币理财产品 南京银行 5.70% 8天 10万 2011.6.27 2011.6.29
沃德添利14天2231110050 交通银行 5.10% 15天 10万 2011.6.24 2011.6.27
华夏理财-增盈增强型1110号14天期ZG1105802 华夏银行 5.20% 15天 20万 2011.6.23 2011.6.29
银行理财产品现状                                               返回顶部

揽存型理财产品月末突击发行 2天理财收益破7%

  

    和讯银行消息 “我行于6月28日10:00-14:00发行2天高收益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7%,代码3478,当天起息,请您做好准备”。临近半年度考核节点,银行一大早就给客户一个“大诱惑”,2天理财产品收益率突破7%。
   随着6月30日的临近,持续数月的存款大战更趋于白热化,存款规模事关存贷比达标以及半年报业绩,各家银行皆使出浑身解数,突击拉存款。不过由于监管层对“违规揽储”的严格监管,存款返现、送礼品等“变相”突破存款利率上限的手段受限。
   一方面,银行不能突破存款利率;而另一方面,由于CPI持续高企,远远高于一年期定存利率,存款“外逃”从今年4月已经势起,仅4月就出逃了数千亿。
  为了遏制存款“外逃”,银行疯狂地使用发行理财产品这项“合法武器”,靠着精准的期限设计,来保卫年中的存款规模。于是就出现了月末揽存型理财产品突击发行的景况。[详细]

揽存型理财产品月末突击发行
1天期理财产品

1天期理财产品 是投资还是配合拉存?

123
  “最近特别推荐1天理财,年化收益率6%—6.5%,6月29日下午4点前申购结束,6月30日晚上资金到账。”某行上海某支行客户经理坦言,“同在29日下午4点结束申购的还有14天理财产品,20万元起售,年化收益率5.3%。”     
银行“很差钱”

银行“很差钱”

银行结算账户
  在存款准备金率一提再提的背景下,缺钱成为困扰银行的一大难题。眼下又到年中关口,无论是理财产品收益率走高、揽存成本飙升,还是暗示按揭客户提前还贷,种种迹象都凸显当下各家银行对资金的争夺战已趋白热化。
   
浙江中小企业面临“六碰头”问题

收益率节节高抬

  临近月末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投资期越发短,有的甚至只有1天的投资期,宣传的预期收益率也是节节高抬。一业内人士表示,近几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走势都呈现出一个大幅下挫的曲线。银行理财产品屡屡爆出亏损,而且幅度惊人。
“倒逼”利率市场化?

“倒逼”利率市场化?

银行结算账户
  有分析人士就指出,日趋白热化的吸存实际上显示了银行经营转型、利率市场化以及考核模式改革的迫切性,补充资本、放贷扩张、赚取利差、吸收存款的“怪圈”需要有所改变,而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利率市场化的身影。

3个月以内
本月平均到期收益率(%)
月份/年份
2011
2010
6
3.4
2.23
5
3.16
1.88
4
3.17
2.36
3
3.09
2.29
2
3.11
2.17
1
2.98
2.18
银监会订立三大铁律                                              返回顶部


银监会出手整治银行理财产品

  银监会出手整治银行理财产品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6月29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目前,部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在宣传销售文本管理、产品风险评级、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等方面确实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尤其是去年以来,随着货币政策逐步收紧、存贷比考核日益严格,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尤其是短期理财产品的热情高涨。

□ 一:制作专页风险揭示书
  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在理财产品销售文件中制作专页风险揭示书,内容至少应包括风险提示语句、产品类型、产品风险评级及适合购买的客户评级、示例说明最不利投资情形和结果、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级、风险确认语句抄录等。

□ 二:制作专页客户权益须知
  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在理财产品销售文件中制作专页客户权益须知,内容至少应包括办理理财产品的业务流程、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流程、商业银行进行信息披露的方式、渠道和频率等内容。

□ 三:双向风险评估:将合适产品销售给合适的客户
   要求商业银行按规定对理财产品进行风险评级,对客户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按照风险匹配原则,将适合的产品卖给适合的客户。

发行井喷收益暴涨原因剖析                                           返回顶部
 

     “紧急通知:今早10点抢购代码102009,收益5.5%,3天,先到先得。”29日一早,很多招商银行的客户都收到这样的短信。期限3天的产品年化收益达5.5%,这无疑对客户具有较大吸引力。
     近日各家银行会如此超规模的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将银行揽存大战推向白热化阶段,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银行超发高收益理财产品原因分析
银行为避监管层严格限制违规揽存

  监管层严限违规揽存,银监会认定违规揽存包括:擅提利率、变相提利率、向存款中介支付不当费用、以其他名义返现金送礼,各银行为增加存款只能依靠发行银行理财产品这个武器来实现。

银行超发高收益理财产品原因分析
流动性持续紧张银行“真的很缺钱”

  去年来央行共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2次,共加息4次,政策面的收紧促使资金流动性很紧张。在上缴存款准备金日,SHIBOR利率多飙升,银行间资金流动性真的很紧张,股份制商业银行“真的很缺钱”。

银行超发高收益理财产品原因分析
银行间竞争压力大“不进则退”

  在银行存款争夺大战中,各家银行为揽存使出浑身解数,试想,别家银行为揽存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而你无动于衷,结果就是你的存款会被“挖走”,为防止出现这种局面,各银行必争相发行理财产品。

银行超发高收益理财产品原因分析
考核节点临近为确保实现存款规模

  6月30日是银行年终监管考核节点,而存款规模大小事关银行存贷比和年报业绩,银行年中揽存任务严峻。为避监管层对吸收存款的相关规定,多银行大规模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委实是“逼不得已”。

银行超发高收益理财产品原因分析
通胀背景下为吸引流出存款资金

  目前通胀形势严峻,大量客户不愿意把钱存在银行,更愿意将存款资金转向投资渠道,如股市、债市,存款资金流失严重。而银行为吸引流出的存款资金,“不得已”超规模发行高收益短期理财产品。

银行超发高收益理财产品原因分析
一举多得,银行何乐而不为?

  据了解,银行销售理财产品,不仅仅能够吸引大量资金流入,而且还能够绕过监管部门对吸收存款的相关严格规定,与此同时还能获得一笔不菲中间业务收入。一举多得,银行何乐而不为?

解决之道                                                  返回顶部

银行业解决缺钱困境出路在何方?

□ 一:稳步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
  逐步扩大银行的贷款定价权和存款定价权,商业银行要对风险溢价作出独立判断,并以此确定价格。逐步推动整个金融产品与服务价格体系的市场化。

□ 二:转变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与国外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相对较晚,在产品种类上也比较单一,非利息收入所占比例仅11%,中间业务所占比例仅6%左右,商业银行应当发展资产评估、个人理财、期货期权以及衍生工具类业务,提高中间业务收入,从而减轻存款收入对银行业务发展的制约。

□ 三:转换银行间竞争模式,创造稳定健康的竞争环境
   银行超发高收益理财产品也是迫于负债压力大而采取的“无奈之举”,负债压力大引发银行间的负债竞争,势必不利于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应转变行业竞争模式,增强行业内协作。

银行理财案例                                                返回顶部
汇率挂钩产品“零”声不断

结构悲剧:汇率挂钩产品“零”声不断

123
  受5月以来原油、黄金、白银等大宗商品暴跌,国际股市大幅波动的影响,相关结构型理财产品的收益受到很大损失。而多家商业银行的挂钩汇率的结构性产品,也出现零收益甚至负收益。考虑到当下经济局势正处于“十字路口”,结构性理财产品也许无法在短期内告别“零收益”。
短期产品存“陷阱”

申购期长短有讲究 短期产品存“陷阱”

  银行近期热衷发行超短期理财产品。与客户期盼的高收益初衷不同,拉长的申购期限,使得这类产品的实际利率并不如想象中高。有理财经理推荐8天产品年化收益率为4.1%,但实际上,申购期就需要4天,也就是12天的收益为4.1%,收益去掉了1/3,实际收益仅为2.79%,低于当前一年期定期存款3.25%。
   
花旗银行理财产品“保本”被指不靠谱

花旗银行理财产品“保本”被指不靠谱

  理财产品的“花头”何其多。根据客户反映称,花旗银行一款理财产品的所谓“保本”不靠谱,产品介绍前后自相矛盾,一方面表示“到期100%澳元保本”,另一方面又表示“在最差情形下,投资者可能损失全部本金”。
理财产品巨亏

理财产品巨亏 渣打银行深陷“投诉门”

  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南京投资者于女士在渣打南京分行新街口支行累计投入180万元买入6只QDII理财产品,而到2010年11月产品赎回到账时,却发现已经亏损80万元。另外一位投资者沈女士于2007年7月投入3万美金买入,到2010年1月到期时账面缩水41%。在与渣打沟通无果后,两位投资者向江苏省银监局报送了投诉材料。
富翁变负翁

富翁变负翁 荷兰银行被指先骗后抢

   被称为“中国内地KODA第一案”的“香港银行受害者联盟牵头人”赖建平,状告荷兰银行侵权案,曾闹得沸沸扬扬。这次理财经历,使他在短短几个月内,就从富翁变成“负翁”。赖建平甚至称银行对他实施了“先骗后抢”。
    
中信银行理财产品被指不合规

中信银行理财产品被指不合规

  针对有投资者反映中信银行相关理财产品存在违规问题,银监会北京监管局近日回复说,中信银行在销售、运作相关理财产品时的做法不完全符合《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相关要求,同时其信息披露工作也不够完善。
 
最新资讯>>更多
     
    相关评论>>更多
    微博热议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和讯网 北京和讯在线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r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