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P2P

[导语]作为一种金融创新的产物,从2007年进入中国以来,短短4年时间,P2P贷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其蕴藏的风险也随着规模的扩大而逐步显现。[评论][微博]

     4月2日凌晨,一网名为“飞牛”的自由投资者发现自己突然被踢出了“众贷网”的官方投资者群。他立即打开众贷网的官方链接,发现网站上数据信息已全部清空,仅留下一份公告。[详细]

     9月14日,红岭创投向公安机关举报贝尔创投的诈骗行为,贝尔创投成为国内首家被公安机关调查的P2P贷款平台,P2P贷款平台的监管和行业发展也纳入监管部门的视野。[详细]

最新动态>>更多

网友投票

1.您如何看待人人贷后市的发展?
看好,影响积极
不看好,整个环境复杂
说不清
2.您认为人人贷的风险能否控制住?
可以的
很难,模式繁杂
不太清楚
  

人人贷简介

  “人人贷”是P2P(Peer to Peer)借贷的中文翻译,源自英国,是一种新型民间借贷模式。
  定义:指有资金并且有理财投资想法的个人,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牵线搭桥,使用信用贷款的方式将资金贷给其他有借款需求的人。
  借款人无需贷款抵押物,第三方平台通过了解其经济效益、经营管理水平、发展前景等信息,来确定贷款额度和贷款利率。

P2P发展回顾

投行削减支出案例:汇丰人员成本双“瘦身”

  P2P贷款平台有两种身份注册:一是投资咨询公司,二是网络技术类的电子商务公司,两种注册身份反映了对P2P贷款理解的差异。
  注册为网络技术公司的P2P贷款平台,更重视线上业务,将自身定位为提供金融信息服务的互联网公司;而注册为投资咨询公司的P2P贷款平台,偏重线下业务,更愿意从理财服务的角度来理解自身业务。

·英国Zopa:会员已相互出借1.35亿英镑
·拍拍贷:月成交量增长超过20%
·宜信:月贷款成交额已经超过1亿元
·哈哈贷:发展了近10万会员

□ 【起源】人人贷鼻祖英国Zopa成立
  2005年3月,公认的人人贷鼻祖Zopa成立,打着“摈弃银行,每个人都有更好的交易”的口号,为网站会员提供相互借贷的平台,借贷利率完全由会员自主商定,Zopa负责对借款人进行风险评估,这也是最原始的P2P借贷平台模式。2007年8月,最早在中国商业化经营的P2P公司拍拍贷成立,且至今依然保留着最原始的经营模式。

□ 【兴起】紧缩货币政策推动人人贷行业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业高速增长的模式已经无法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推动了民间借贷的迅速发展,社会融资结构也正在发生迁移,2007年以来,人人贷经历了三次发展浪潮。

·[第一波浪潮]在2007年至2008年11月的一轮紧缩政策,助推了民间借贷的繁荣,第一批P2P贷款平台也在这个时期开始出现。
·[第二波浪潮]到2009年底,P2P借贷进入第二波发展高潮。
·[第三波浪潮]2010年1月以来,央行先后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银行间市场利率也开始飙升,紧缩的货币政策下,民间借贷逐渐繁荣,P2P借贷平台也开始进入第三波发展浪潮。


□ 【现状】线上线下业务结合
  进入第三波浪潮以后,P2P借贷平台的经营模式也逐渐丰富起来,越来越多的P2P贷款平台开始将重心转向线下。纯线上的P2P平台不参与实际交易,没有信贷员、销售人员,完全通过互联网开展业务;转做线下业务的P2P平台的模式也更多地带有小额贷款公司的特点。

国内3家典型P2P贷款机构对比 (资料来源于新世纪周刊《贷款脱媒试验》一文)

机构名称

成立时间 注册资本 创始股东 引资情况 成交量 坏账率 盈利状况 贷款特点 其他信息

拍拍贷

2007.8 100万 创始股东5名 正和风头洽淡增资扩股 每月约1000万元 0.97% 低水平盈利
纯线上,信用贷款,刚推出本金保障计划,注册用户40万,贷款上限20万元,每笔贷款平均1万元
国内首家

红岭创投

2009年初 1000万 创始人包括周世平等两位 现有70多名股东。在首轮增资扩股中,部分出借人和员工加入 年初约1400余万元,7月达到3000多万元 1.4%-1.6%
今年盈利目标500万元
线下审贷,立足深圳本地及珠三角,开创饿了本金垫付模式
员工四五十人

宜信

2006年 500万 创始人唐宁 2010年4月获得了KPCB中国基金千万美元及首轮投资 每月超过1亿元 低于2%
收支平衡
产品线最多,主要做线下,理财顾问+P2P贷款结合;本息赔付
成交金额全国最大,全国布点最多(30多个),员工数千人
中国P2P贷款模式剖析                                             返回顶部
 

     以宜信集团所代表的为"个人对个人"(Peer to Peer,点对点,下称P2P)提供贷款平台服务的商业机构,在中国悄然兴起。坊间传闻,宜信的月贷款成交额已经超过1亿元。
    从中国最高的P2P贷款机构拍拍贷成立至今,中国P2P贷款模式已与国际惯例分道扬镳,很多模式背后蕴藏不可预知的风险因素。

中国P2P贷款模式剖析
P2P贷款模式核心是金融脱媒

  P2P贷款平台摈弃银行这一吸存放贷的传统媒介,建立一个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愿意将闲置资金出借的个人,以及有贷款需求的个人,将信息在平台上发布并自行配对。

中国P2P贷款模式剖析
中国P2P机构内核采用保底甚至保息

  对比国际"个人对个人"提供贷款平台服务的商业模式,中国P2P机构为吸引借贷者,多采用保底甚至保息的方式,这一方式扭曲了P2P贷款模式的内核。

中国P2P贷款模式剖析
P2P贷款平台业务重心转向线下

  以宜信集团为代表的很多P2P贷款机构,在线上业务发展滞缓后的背景下,开始做线下业务,脱离了网站最初点对点的模式、更多带有小额贷款公司的特点。

中国P2P贷款模式剖析
P2P机构强调"平台"或居间人身份

  目前,所有有P2P机构均强调"平台"或居间人身份,功能仅是发布信息介绍贷款,无意吸存或放贷。但在流程上,资金是要经过公司或高管个人的银行账户或支付宝账户。

P2P贷款优势风险PK                                             返回顶部
模式比地下金融更规范 利率水平更低
   过去银行业高速增长的模式已无法持续,社会融资结构必然将发生迁移,未来几年,银社会的金融资源将以各种形式向此前常被忽视的小企业流入,而P2P以比地下金融更规范利率更低的优势逐渐发展壮大。
信用评级未必真实 审核信息可能掺假
    对于借款者来说,美国有完备而透明的个人信用认证体系,个人信用记录、社会保障号、个人税号、银行账号等材料可以得到充分验证。而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还处于初建阶段,仍然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满足民间借贷需求 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银行信贷占到整个社会的比例将逐渐减少,过去银行业高速增长的模式也无法持续,社会融资结构将发生迁移,社会金融资源将以各种形式向此前常被忽视的小企业流入,而P2P贷款平台以其独特的优势满足民间借贷需求,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P2P公司贷后跟进困难 贷款用途难知晓
    放款人必定关心借款人借款目的,但有碍于成本限制,P2P服务公司的贷后跟进很难实施,几乎很难了解贷款最终的实际用途。如果借款人有意欺瞒,将贷款投资于高风险领域博取高收益,一旦出现大幅亏损,借款人往往会无力偿还而违约。
创新融资方式 补充商业银行小微贷业务空白
    2010年1月以来,央行先后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大型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达21.5%创历史新高,信贷持续收紧。紧缩政策造成银行必然偏爱国企,P2P贷款平台创新直接融资方式,满足小企业贷款需求,补充商业银行小微贷款业务空白。
坏债将引发大规模违约 风险难以掌控
    有些P2P公司公司设立一定额度的风险基金,当发生坏账时,公司将先行赔付给借款人,之后由公司去追偿。一旦发生还贷危机,社会经济有所变动引发较多的违约时,风险基金恐怕只能是杯水车薪,由此引发的社会风险难以掌控。
监管无门 P2P贷款平台风险隐现                                      返回顶部

监管无门P2P贷款平台七大风险隐现

P2P贷款机构在信贷收紧的背景下获得快速发展机会,但是行业发展的背后却遭遇监管空白的尴尬,日前,银监会发文警示P2P贷款平台七大风险。
·央行:P2P贷款平台不属于央行管辖范围
·银监会:P2P贷款平台不由银监会监管
·工商管理部门:P2P小贷公司不属于工商部门监管范围

国家对地产及两高一剩行业调控政策趋紧,民间资金可能通过人人贷中介公司流入限制性行业。

门槛低,人人贷中介机构或突破资金不进账户底线,演变为吸存放贷非法机构甚至非法集资。

人人贷网络交易面临巨大风险。他们无法像银行一样了解借款人资信情况,有效贷后监管难。

不实宣传影响银行体系声誉。如银行为人人贷公司提供开户服务,便被当成合作伙伴来宣传。

国外实践表明,这一模式信用风险高,贷款质量远劣于普通银行金融机构。

国内目前立法不完备,对人人贷监管职责界限不清,人人贷性质缺乏明确法律法规界定。

人人贷公司开展房地产二次抵押业务存在风险隐患。

P2P贷款机构出路在何方                                          返回顶部

监管缺位 模式可持续性待考 P2P贷款机构出路在何方

   从国际经验来看,小额信贷走向自律、主动提高透明度,也是赢得市场信任的重要方式,而不是依赖于金融监管的"背书"。
   P2P平台在法律和监管还真空的情况下,开展行业自律。目前,正在筹划成立一个小贷联盟下的P2P专业委员会,对行业进行自律。如果被行业普遍接受,就可以成为行业标准。
   自律的要点有五项:一是在行业内部制定明确的P2P标准,"不能任何一个人都打着P2P的旗号开展业务";二是行业内一定程度的客户信息交流,防范借款人的重复借贷和过度负债;三是由委员会对平台进行行业认证;四是对借款人进行一些金融知识的宣传和行业利率的公开透明披露,让这些借款人了解各家平台真实的融资成本。
   每家机构成本和效率不一样,应该向借款人披露整个行业的真实利率水平,让借款人有个选择。 P2P贷款平台机构应该联合起来在法律、政策和监管上谋求地位。就像第三方支付平台一样,最终得到牌照。
P2P贷款机构出路在何方
最新资讯>>更多
 
相关评论>>更多
CopyRight © 和讯网 北京和讯在线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r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