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际金融巨鳄汇丰业绩暴雷 香港房贷却撑起半边天?
文|易典
世道艰难,年关难过,几乎是每年最后几个月的共同话题。
国际金融巨鳄--汇丰提前在深秋感到了“难过”。
2019年10月29日,汇丰控股有限公司(HSBC Holding,以下简称为“汇丰”)发布三季度业绩,远逊于市场预期,多家投行下调目标股价。早在十月初,大摩就发布报告将汇丰的评级降为“减持”。
但三季报更有价值的在于,提供了一组及时的经济数据,反应了一些真实的商业现象:汇丰网点坐落在香港街头巷尾,业绩是否受到影响?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是否影响了当地居民消费和贷款的需求?作为金融巨鳄,汇丰是否在暗中调整香港地区的业务布局?
这份长达103页的报告用数据隐晦的解答了上述问题。汇丰在伦敦、香港、纽约、巴黎及百慕大等证券交易所上市,为避免语言翻译引发的偏差,凤凰网财经本次主要查阅的是汇丰三季报英文版。
全球业绩滑坡,哪个地区是“好学生”
从总营收来看,汇丰2019年三季度总营收为133.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4亿美元,降幅为3%。
比营收下滑的更快的是利润。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不到30亿美元,同比降幅达23.8%。
图注:汇丰控股归属普通股东净利润同比下降23.8%(
对于总资产高达2.7万亿的国际金融巨头,一个季度内净利润蒸发了五分之一,堪称“暴雷”,引发业界关注,花旗、大摩、美银美林等多家投行下调其股价预期。
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财报犹如“成绩单”。哪一块业务拨得头筹?哪个区域是“优等生”?哪个区域是“后进生”?
汇丰在香港地区的优势明显,从这份季报来看,汇丰香港(HSBC Hong Kong)依然是名副其实的“优等生”。
图注:五大区域业绩一览,其中香港区域营收最高,达48.9亿美元(
汇丰香港地区三季度营收为48.9亿美元,占亚太地区营收的63%,占全球总营收的37%。
换句话说,香港这一颗“东方明珠(600637,股吧)”为金融巨鳄贡献了三分之一的营收,远超其他任何区域。
有意思的是,季报中披露了汇丰在几个重要区域的营收排名:
香港地区排名第一,遥遥领先;排名第二的是“大本营”英国, 营收为31亿美元;排名第三的是美国,营收为11.3亿美元;排名第四的是中国内地,营收为7.9亿美元;排名第五的是墨西哥,营收为6.5亿美元。
汇丰(HSBC)的英文全称是Hong 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直译过来是“香港上海银行集团”, 如此命名是因为他的发家与崛起都与香港密切相关。至今汇丰银行依然是港币的发钞行之一。虽然总部位于伦敦,但汇丰在香港地区深耕多年,颇有根基,汇丰香港拨得头筹,并不意外。
跨区域的横向比较,香港地区表现亮眼,首屈一指。然而,如果纵向和过去的成绩比,香港的“荣光”已略有褪色。
提前布局,留下后手
网络上有不少金句:“人最重要是和自己比,要不断战胜自己。” 对于公司如此,不仅要和同行比,要和其他区域比,还要和过去的自己比。
回顾过去,汇丰香港似乎已经告别了“高光时刻”。
图注:纵向比较,香港地区三季度营收和营业利润较上季度出现下滑,利润下降4%。
凤凰网财经对比了过去两个季度汇丰香港的业绩,三季度营收为48.9亿美元,较二季度下降3%;三季度营业利润为30.1亿美元,较二季度下降4%。
汇丰业绩下滑,是否是因为外部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答案并不完全是这样。
令人意外的是,在一些核心业务上,汇丰香港做到了“逆势”增长。
汇丰香港的营业收入包括五大部分:净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收入、保险及衍生品净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利息收入,三季度香港地区利息收入为28.8亿,较上季度增长1%,占地区总营收的56%。
占营收近六成的核心业务能做到“逆势”增长。其他几项营收(除衍生品以外)也基本持平,为何营业利润会出现4%的下滑?
其中奥秘在于一项特殊的会计处理---“预期信贷损失和减值准备(Expected credit losses and other credit impairment charges),缩写为“ECL”。
凤凰网财经注意到,在103页的财报中,ECL是一个关键词,其中81页都提到了ECL。
什么是预期信贷损失(ECL)?通俗来说就是“坏账准备”,银行借出一笔钱,眼看着企业陷入危机,大事不好,预估一块损失作为“坏账准备金”。当实际坏账发生后,不至于措手不及,可以用“坏账准备金”冲抵部分损失。
汇丰在三季度财报中一共计提了8.8亿美元的“预期信贷损失(ECL)”,不管是和上季度还是去年同期相比,都是大幅上升,较去年同期增长近4亿美元,增长了74%。
哪些区域计提的“预期信贷损失ECL”最高?英国排名第一,香港地区屈居第二。
英国三季度计提了2.18亿的信贷损失,排名第一;其次是香港地区,计提了2.07亿的信贷损失。
凤凰网财经进一步计算,汇丰香港三季度计提的信贷损失较上季度猛增1.7亿,二季度香港地区的预期信贷损失仅为3400万美元。
为何要大量计提“预期信贷损失”?汇丰在财报中“一笔带过”:“2019年三季度预期信贷损失包含了(我们)对香港经济前景的展望。”
对此,一位曾担任大型企业财务总监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解释:每个企业在提取坏账准备都有一定的“自主裁量权”,有的企业也是按照个别客户处理,有的企业是按照综合比例计算。但共同点是,坏账准备反映了企业对风险的预估。
“大量计提信贷损失,并不代表这些损失真的会发生,但说明企业对于客户风险的担忧。” 上述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直言:“你可以把这看成一个黄灯或者警示信号。”
另一位曾在国内某上市公司工作过的财务人员坦率说到:“坏账准备怎么提,提多少,什么时候提,都大有文章可做。”
他认为汇丰选择在三季度提“坏账准备”是一个提前布局、留下后手的明智之举,“三季度计提一大笔坏账准备,给投资者敲响了警钟,打上预防针,后续年报发布时,业绩压力就能减小。”
世道艰难,幸好还能吃房贷
上文中提到的,2019年的夏天,各种不确定性叠加,但汇丰香港的利息收入依然能做到“逆势”增长。这是如何实现的?
或许要感谢香港的昂贵房价和背负几十年房贷的购房者。
银行的利息收入来源于贷款,汇丰在财报中将贷款分为个人贷款,和企业贷款,并分别披露了香港地区的贷款余额。
图注:截止2019年9月30日,汇丰香港的个人贷款余额为1201亿美元,去年同期余额为1078亿美元不管是个人贷款余额还是企业贷款余额,汇丰香港今年三季度都较去年同期都出现增长。但增幅最快的是个人贷款余额,从1078亿美元增长为1201亿美元,年增幅达11.5%。
汇丰香港的个人贷款中有多少是房贷?财报中并没有披露。但从集团平均数据来看,汇丰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FirstLien ResidentialMortgage)占个人贷款的74%。
“对银行来说,房贷是非常优质的资产。”一位从事银行信贷业务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特别是香港,房价高,首付低,贷款额度高,还款周期长,银行简直躺着赚钱。”
香港的房子有多贵?从“千尺豪宅”、“棺材房”这些特殊词语或能有所感受。
据媒体测算,香港地区房价均价在20万人民币/平方米,五六百万只能买到一个不到三十平的小屋。不少家庭在十几平的狭小空间里生活了一辈子。而让香港人艳羡不已的“千尺豪宅”,面积折算下来仅为93平方米。记者查阅房地产中介网站,能看到维多利亚港湾的“千尺豪宅”价格动辄过亿。
“香港房价高的离谱,有钱人也要贷款”,一位旅居香港的内地购房者介绍:这么贵的房价,房地产商首付政策一般较低,尽量拉长还款年限。
10月16日,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发表任期内第三份施政报告,其中提到将放宽首次置业人士按揭计划楼价上限。首次置业人士可申请最高九成按揭贷款的楼价上限由目前的400万港元提升至800万港元,即一套800万的房子,首付只需要付80万就能上车。
高总价,低首付,还款长,利息多,对于银行来说,房贷成了“躺着赚钱”的生意。
汇丰在香港地区深耕多年,知名度高,网点分布广泛,其财报中直言“在香港,我们在抵押贷款方面保持领先地位。”
局势风起云涌,环境波云诡谲,世道不好,幸好还能吃房贷。
看完103页的财报,上述疑惑或许基本能得到解答:
虽然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增加,但汇丰香港的业绩基本维持平稳,相比国际其他区域没有出现暴雷或灾难性滑坡。维护稳定的是香港居民的“房贷”刚需。然而这并不是可以“掉以轻心”的理由,站在金融市场第一线的金融巨鳄,已经通过计提信贷损失,提前准备,暗中布局。
关于汇丰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外有风云变幻的地缘政治,内有高管离职,万人裁员计划呼之欲出。前任行政总裁范宁辞职,随后大中华区行政总裁黄碧娟辞职,至今大中华区行政总裁一职仍然空缺。
内忧外患之下,金融巨鳄将如何应对?“暴雷”之后,是戳破脓包,触底反弹?还是大势所趋,每况愈下?或许三个月后出炉的2019年报将给出一份答案。
年关难过,关关难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