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行公布疫情防控期间投入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之后,专项资金的投放瞬间成为了市场的焦点。一批一线“战疫”企业陆续被纳入到了此次授信的名单中,银行在贷款审批上也纷纷开通了绿色通道。然而,由于专项再贷款实际融资成本不高于1.6%,利益博弈和套利成为了市场担忧的潜在风险。对于救命钱能否用在“刀刃”上,其中最关键的一环仍落在银行上。
《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了解到,目前在专项再贷款发放列入的10个疫情重点区域中,已发放的专项再贷款统计笔数已经达到了575笔,其中近半数信贷主体为医用物资生产企业,其次是农业中粮油生产和肉类供应,也有一小部分大型连锁超市、物流等企业在其中。但是,专项再贷款资金中的“专项”意味着对于贷款资金有严格的用途限制,是否投入生产以及是否有利于抗疫成为银行授信的重要标准。
授信“名单制”
“央行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实行的是名单制。在名单公布之后,分行层面立刻进行了跟踪,看哪些企业在辖区内,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合作的情况。”浙江一家国有大行分行人士表示。
他告诉记者,银行内部明确要求分支机构与企业进行接触,并对具体的客户需求上报相关的方案。“名单是全国性和地方性的重点防疫企业,大部分还是银行的老客户。这些企业的具体情况银行掌握得比较多,可以通过绿色通道直接加大授信力度让企业扩产增产。”
该国有大行分行人士表示,在央行投入专项再贷款之后,对企业的最大的帮助在于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贷款成本,打消企业的后顾之忧,这与普通银行贷款存在较大区别。
“贷款是需要偿还的。眼下在防疫特殊时期,可能企业能够扩产增产,但是疫情过后企业的生产和市场有没有持续性,贷款的偿还也是企业担忧的。同时,制造企业的实际利润并不高,要去贷利息较高的资金也不划算。”上述国有大行分行人士认为,专项再贷款通过财政贴息的方式减轻了企业融资负担,这也是应急资金短期内就能见效的原因。
据了解,在央行和银保监会明确防疫“用好用足政策”的同时,银行对于专项再贷款的投放也在近期密集落地。在此次疫情中,共有137家企业被列入了全国重点抗疫企业。在湖北、北京、上海、广东、重庆、湖南、浙江、江西、河南、安徽10个重点城市2月16日和18日的统计中,专项再贷款的发放共计有575笔,近半资金是用于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其中浙江省发放贷款81笔最多,北京、上海和广东分别发放39笔、75笔和34笔。
记者了解到,由于疫情的原因,全国口罩需求量猛增,供给存在较大的缺口。在此次专项再贷款中,口罩生产企业是各家银行的支援重点。以杭州惠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是浙江杭州唯一一家规模以上口罩生产企业,也是萧山区内唯一一家列入全国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的企业。由于春节期间原材料紧缺、用工成本增加,企业在生产中面临较大的融资缺口和人员缺口,产能仅为30%左右。在工行授信500万元之后,人员等各方位保障的持续到位,该企业产能逐步恢复至75%以上,目前每天1万只N95口罩和5万只医用外科口罩源源不断支持抗疫一线。
2月9日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专项再贷款要快速精准落实到位”,其中,“快速”原则上是一天发放,而精准则是实行重点企业名单制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专项再贷款和名单制在战疫过程中还起到了杠杆效应。记者了解到,由于企业被列入到重点企业名单内,在获得专项再贷款资金后,商业银行还对这类企业也加大了授信的力度,通过自有资金进行授信。
严防套利违规
在央行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资金投放的同时,监管明确强调了要防范利益博弈和道德风险。简而言之,专项再贷款是一笔“救急钱”,如何让这笔贷款不“跑冒滴漏”仍是落脚在银行的放贷操作上。
2月16日,市场传闻小米、美团申请央行抗疫专项贷款规模高达40亿元、50亿元,市场对此纷纷表示质疑。随后在2月16日下午,小米在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小米并未获得网传的贷款,也未完成相关申请,更无确定的申请金额数字。同时美团也回应称,此前传言多处不实,公司并未获得网传贷款,也未完成相关申请。美团会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政策的相关规定。
在公众声势浩大的质疑声背后是利率低至1.6%的“便宜”贷款被视为了“唐僧肉”,因此,保证钱能用在“刀刃”上成为了市场关注的问题。
2月20日,上海率先对于专项再贷款资金的投向做出了披露。截至2月16日,上海地区相关银行共向16家全国性重点企业发放优惠贷款4.14亿元,向27家地方重点企业发放优惠贷款6.21亿元。
具体来看,重要医用物资生产企业贷款4.62亿元,占比44.7%;重要原辅材料生产企业、重要设备制造企业和相关配套企业贷款3219万元,占比3.1%;重要生活必需品的骨干生产企业贷款7889万元,占比7.6%;重要医用物资收储企业贷款3.29亿元,占比31.8%;承担物资运输、销售任务企业贷款1.32亿元,占比12.8%。
“专项再贷款是专款专用,银行在给予企业一定授信额度后,根据企业的需要和用途发放。”农行相关人士称,政策上要求专项再贷款资金必须运用于重点企业防控疫情需要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用于重点企业的一般性资金需求,资金封闭使用。
湖北一家地方银行信贷部人士称,银行对于专项再贷款的用途管理非常严格。“比如,口罩生产企业很多属于纺织生产类。这些年纺织行业一直不景气,有的企业甚至负债累累。银行也会担心专项再贷款资金被挪用还债,或者去做投资,这在政策上就是明令禁止的。”
据记者了解,对于资金使用的监督,央行也建立了按日监测的制度保障资金合规使用,通过资金监测系统确保资金全部运用到企业生产经营上。“银行对专项再贷款贷后管理的重点也是在资金用途上,需要对账户资金进行跟踪的。”上述湖北某地方银行信贷部人士称。
该人士认为,专项再贷款的资金毕竟是有限的,更大的作用还是杠杆效应,一线战疫企业在获得专项再贷款的同时,银行信贷投放的资金更是数倍于专项再贷款资金,这部分资金能够满足企业不同方面的需求。“另外,专项再贷款只是面向全国重点企业和地方重点企业,这些企业的数量至多也就百十家,但是疫情波及的企业远不止于此,更多企业在复工、员工防护、购买原材料等方面也有不少金融需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