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NIFD报告:重视中小银行一季度指标下滑 建议降息支持

2020-05-27 10:14:06 21世纪经济报道  朱英子

  需要考虑到疫情经济冲击对银行业不良率影响的“滞后性”,并做好相应的预判和应对。

  近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简称“NIFD”)官网发布了2020年一季度银行业运行报告,报告对银行业一季度各项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银行业二季度提出展望与建议。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便是,报告提出,要重视中小银行一季度指标出现下滑的情况,以及建议未来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银行的政策支持力度,主要从降低存款基准利率,规范存款、理财市场,实施差异化、逆周期的监管政策这三个方面入手。

  5月24日,央行研究局课题组在中国金融杂志发文指出,面对疫情冲击下的经济下行态势,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弱于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鉴于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是服务“三农”、中小微企业的骨干力量,要高度关注这些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一季度行业分化加剧

  NIFD季报显示,以净息差衡量各类银行的盈利能力,2020年3月末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为2.1%,较去年末下降10BP,达到近两年来新低。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农商行净息差为2.44%,较上季度末下降37BP,大型银行、股份行、城商行净息差分别较上季末下降8BP、3BP和9BP。


  NIFD季报指出,农商行净息差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平均水平,这说明农商行资产收益率下降与负债成本居高不下之间的错配风险更加明显。

  从风险指标来看,截至2020年3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61万亿元,较12月末增加8%,较去年同期增长21%,不良贷款生成速度有所加快。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1.91%,较上年末增加5BP,已升至2009年以来新高。

  分银行类型来看,不良率走势也出现分化。农商行、城商行不良率分别为4.09%和2.45%,较去年末上升19BP和13BP,显著高于平均水平;股份制银行不良率为1.64%,与年末持平;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保持稳定,小幅微升1BP。


  报告中分析称,目前银行不良资产仍面临一系列压力,主要体现在:

  一是受疫情影响,餐饮、住宿、房地产、文化娱乐等行业复工复产延迟,导致这些行业的中小企业不良资产上升相对较快,个人客户收入下降也会增加信用卡业务的违约;

  二是监管要求银行做实真实不良资产,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强化监管和非标置换将逐步完成,将进一步加快不良资产的暴露。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疫情经济冲击对银行业不良率影响的“滞后性”,并做好相应的预判和应对。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大部分银行都对受疫情影响企业采取了还本转期续贷、贷款展期、利息减免、征信保护等阶段性扶持措施,大部分客户也可依靠存量资金或其他融资手段支撑一段时间,因此疫情在一季度还不会直接带来不良贷款的快速上升。

  二是不良率自身的滞后性特征。当前不良主要体现在4~6年前开发或者叙做的业务,并不能完全体现当前的资产质量,也不会立刻体现在一季度不良数据中。

  三是一些特定领域引发的信贷风险可能不在不良率的统计覆盖范围内,但也会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造成较大冲击,例如一季度经济疲软导致新增债券违约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且预计会继续上升,在目前债券信用运行机制下,债券违约可能最终转化为表内不良贷款。

  拨备覆盖率体现了银行抵御预期损失的能力,从中亦可以看到,中小银行风险抵补能力在下降。

  报告指出,城商行和农商行的拨备覆盖率不仅低于平均水平,且一直处于下行趋势。城商行3月末拨备覆盖率为150%,较去年末下降了4个百分点;农商行3月末拨备覆盖率为122%,较上季度下滑6.4个百分点;而股份制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99.9%,连续两个季度上升。


  从三方面支持中小银行发展

  NIFD银行业研究团队预计,2020年二季度开始,银行体系仍将保持一定的规模增速,继续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复工复产,但所面临的风险损失压力可能会显著上升,利润增速则可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此外,考虑到疫情冲击有较为显著的结构性效应,特定区域、客户、行业所受到的影响不尽相同,不同机构由于业务的区域分布、客户类型以及客户所处行业有所差异,加之经营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的参差不齐,行业分化有可能进一步加大。

  并指出,从一季度数据来看,商业银行总体资产、利润、不良率表现较为平稳,但其中出现的中小银行指标下滑的情况还需引起重视。

  未来,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银行的政策支持力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中小银行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普惠金融客户的能力,助力“六稳”和“六保”政策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要着力改善中小银行生存环境,及时化解潜在风险,为中小银行长期稳健发展创造条件,确保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

  重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可以考虑降低存款基准利率。

  在部分中小银行定期存款占比不断上升、息差收窄压力加大,且缺乏足够手段进行负债结构管理的情况下,存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对降低负债成本至关重要。而且,负债端成本的降低,也可以为资产端利率进一步下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供更大的空间。

  二是规范存款、理财市场。

  加大对存款自律机制执行的监管力度,强化对信贷资金流向的监控,适度加大对资金套利行为的处罚力度,推动理财产品和结构性存款产品的规范,确保结构性存款和理财产品的定价相对存款趋于合理。畅通从资产端利率到负债端利率的市场化传导路径,逐步提高存款利率市场化程度。

  三是实施差异化、逆周期的监管政策。

  如实施差异化、逆周期监管政策,阶段性灵活下调目前2.5%的储备资本要求,降低中小银行资本监管负担,以实现宏观审慎调控的目的;灵活调整拨备覆盖率要求,鼓励银行利用拨备核销坏账,降低风险资产压力;优化资本补充监管协调机制,明确规则、简化流程,为商业银行(尤其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提供便利;引导银行合理分红,增加银行内源资本补充能力,在满足投资人合理回报的同时,将更多的利润转增资本;此外,针对中小银行创设专门的货币信贷支持工具,给予其更多低成本、中长期的资金支持,帮助它们降低负债成本和流动性风险,等等。

  (作者:朱英子编辑:周鹏峰)

  

(责任编辑:曹言言 HA008)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