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贷款流向了哪里?
央行7月31日发布的2020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给出了答案:企事业单位贷款平稳增长,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显著提升,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回落。
据统计,上半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2.09万亿元,同比多增2.42万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占比较大,上半年增加9.16万亿,同比多增2.88万亿;同时,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也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上半年共增加2.43万亿元,同比多增9372亿元。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对第一财经表示,从统计数据上看,上半年信贷投放增速加快,且投放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方面,企事业部门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复工复产功能明显;另一方面,普惠金融领域“量”增“质”提持续,房地产贷款增速继续回落。
展望下半年,唐建伟对记者称,在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的背景下,信贷投放增速预计较上半年略有放缓,新增信贷资金整体上将更加注重结构优化,体现精准直达,更多向中小微、制造业、三农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倾斜。
支持实体成效显著
二季度以来,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企业复工复产加速推进,服务“六稳”、“六保”成为金融工作重心。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二季度实现GDP同比增长3.2%,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经济形势逐步回升改善。
根据报告,二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65.2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本外币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107.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比上季末高0.8个百分点,处于2015年来最高水平。
“企业贷款增速较快主要包括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央行上半年加大了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进行了一系列降准、降息、定向支持等措施,助力企业顺利复工复产;另一方面,金融去杠杆进一步推进,传统影子银行信用继续向银行表内回归,增加了贷款在全社会总信用中的占比。”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研究员刘磊对第一财经表示。
另从信贷期限分析,企事业单位贷款中,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余额42.51万亿元,同比增长12.4%,与一季度增速相当。“不过,二季度同比多增1149亿元,较一季度同比多增1.29万亿元明显减少,反映出疫情冲击过后企业短期流动性需求趋于平稳。”唐建伟称。
与此同时,二季度中长期贷款投放进一步加快,同比增长13.4%,增速较上季度末高1.6个百分点,实现同比多增9484亿元,在企事业单位贷款增量中占比达65%,有观点表示,未来,随着“两新一重”建设项目加快推进,积极财政政策进一步发力,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有望保持在较高水平,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将更加凸显。
而从企业投向来看,业内的共识在于,下半年信贷投放的重心将倾向于制造业和中小企业。近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强调,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要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
对此,中信证券(600030,股吧)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对记者称,政治局会议对货币政策的定调回归到灵活适度,不再要求降准降息等政策,取而代之的是“精准导向”,这意味着未来货币政策将以结构性操作为主,信贷投放更多向中小微、制造业等领域倾斜。
普惠金融提质增效
作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今年上半年,普惠金融服务迈上新的台阶。截至二季度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达19.72万亿元,同比增长20.7%,增速比上季末高3个百分点。
其中,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3.55万亿元,同比增长26.5%,增速较上季度末提高2.9个百分点,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3.3个百分点,已达到近年来新高;同时,普惠金融服务质效进一步提高,2020年5月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为5.23%,较上年末下降0.65个百分点。
贷款增长的背后离不开政策的精准支持。为了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突出要“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央行相应得也创设了四种直达工具。
这四项直达工具分别为3000亿元抗疫专项再贷款、1.5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400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4000亿元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这些直达工具在上半年实现了更精准的直达实体经济的特点,具有鲜明的结构性货币政策特征。”刘磊说。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下半年,普惠领域信贷增速仍有望保持高速增长。唐建伟就提及,一来,大型商业银行将持续落实高于40%的普惠小微贷款增速要求;二来,中小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拓宽将缓解资本约束;再者,普惠领域金融服务监管评价有所完善,再加上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普惠小微贷款量增、价降、面扩、提质的局面仍将优化。
还需一提的是,随着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备,作为实现精准脱贫、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任务,银行对“三农”领域的资源倾斜力度也有所加大。
数据显示,二季度涉农贷款同比增速较上季度末提高1.5个百分点至10.5%,达到2017年以来增速最高水平;截至6月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已达37.83万亿元,上半年共增加2.82万亿元,同比多增1.08万亿元。
其中,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31.17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比上季末高1.5个百分点;农户贷款余额11.18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比上季末高1.4个百分点;农业贷款余额4.28万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比上季末高2.9个百分点。
房地产贷款增速连续回落
与实体经济、普惠金融贷款规模的明显增高不同,二季度,房地产贷款增速连续回落。
报告显示,截至二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47.40万亿元,同比增长13.1%,低于各项贷款增速0.1个百分点,比上季末低0.8个百分点,连续23个月回落。上半年则增加2.99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24.7%,比上年全年水平低9.3个百分点。
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同样延续放缓趋势。截至二季度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11.97万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上季末低1.1个百分点。具体来看,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4.72万亿元,同比增长 2.5%;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5.7%。
未来,唐建伟表示,尽管在需求回暖以及金融环境整体较为友好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恢复有望加快,将逐步回归于疫情前的常态,但在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因城施策”原则不变的政策基调下,流向房地产市场的信贷资金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仍将保持稳中略降。
日前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也指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明明表示,本次政治局会议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表述相较上次一字未变,彰显了政策对于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重视和政策思路的一贯性。
而在此前,随着疫情得到稳妥控制,楼市逐渐回暖,以一线城市为代表的部分热点城市房价在近几月出现了较大的环比增幅,一线城市尤其是深圳和北京房价上涨速度大大超过以往。明明称,房价快速上涨必然会迎来调控,政策思路已然明确,考虑到国内地产市场仍旧冷热不均,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差异化调控依然是重要的指导思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