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鹤表示,金融服务对消费者生活习惯等也产生了很多影响,包括银行以及各类金融机构创设出丰富的产品,促进个体和家庭财富增长,也提振了百姓生活消费的信心。
在8月10日新京报贝壳财经主办的“中国经济新格局:乘风破浪”夏季峰会上,围绕“数字经济时代新出行”主题,华夏银行(600015,股吧)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钟楼鹤谈了他对金融企业如何助力数字经济与出行平台发展的看法。
钟楼鹤表示,在助力数字生活绿色出行方面,华夏银行近年一方面着力构建非接触金融服务,把业务向线上迁移,减少客户往返银行办业务的出行;另一方面把金融服务纳入企业整个生产运行链条、消费者生活方方面面,提升整个出行生态的数字化服务水平;在对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帮扶上,成立专属经营机构,并与金融科技企业合力探索业务场景;面对消费新业态,积极探索数据资产化,发挥大数据在信用担保方面的作用,进而创新数字化授信融资模式,这也是对银行风控和授信融资服务的变革和挑战。
成立于1992年的华夏银行,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资产总额达3.1万亿元。在7 月英国《银行家》杂志最新公布的“2020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华夏银行按照一级资本排名全球第51位。
近而立之年的华夏银行,也把公司治理和社会责任一同扛在肩上。去年9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式发布《负责任银行原则》,全球130家银行共同签署了该原则,华夏银行是首批签署银行之一。 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方面,华夏银行制定了几大方针:服务实体经济、助推区域发展、深耕普惠金融、发展绿色金融、拥抱金融科技和防控金融风险。
谈如何提高大众出行效率:业务向线上迁移,服务纳入全链条
当前,传统产业正在加速数字化升级,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也带动了出行产业的智能化升级。谈及数字经济产业智能化的前景、尤其是出行产业智能化升级的前景时,华夏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钟楼鹤表示,随着新基建快速推进,包括5G、AI等新技术的发展,出行产业肯定会进入高阶成长的新时代。
对于华夏银行在大众数字生活和绿色出行中扮演哪些角色、如何提高大众出行的效率,钟楼鹤介绍,这些年该行一方面着力构建非接触金融服务,把业务向线上迁移,减少大家不必要的出行。“目前华夏银行非网点柜台办理的业务量已经占到了98%以上,省去了客户大量出行时间。”
另一方面,华夏银行从金融角度赋能智能出行生态,在提供传统贷款服务之外,也把金融服务纳入企业整个生产运行链条、消费者生活方方面面。如“运用科技手段针对企业内控财务管理、上下游业务往来创新提供账务通、跨银行资金管理等一系列数字化现金管理解决方案。对出行生态的个人主体来讲,华夏银行是最早把金融结算服务植入到ETC高速通行场景的银行机构,且近年一直在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在手机银行APP围绕出行提供车险、年检、代驾、预约出行等一系列生态化服务。”钟楼鹤说道。
谈帮扶数字经济企业:成立专属经营机构,与金融科技企业合力探索
现今谈产品智能化升级的商业模式创新,实际上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钟楼鹤介绍,华夏银行一直很重视科技金融服务,成立了服务科技企业的专属经营机构,在北京通过中关村(000931,股吧)管理部支持数字经济科技企业的发展。
“去年联合担保机构、创投机构、创新孵化实验机构等多方资源,推出了创业e贷、高新e贷等一些特色产品,对集成电路等领域支持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原始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钟楼鹤表示。
该行还积极对外跟金融科技企业交流合作,如2019年跟华为携手创建实验室,开展信息系统架构转型的总体策略规划、开放银行IT架构的一些设计,打造开放银行平台;今年把区块链技术应用到贸金领域,推出区块链付费平台,目前已推出3个月,交易额160多亿元。
谈消费新业态:希望把数据变为数字资产,产生信用和担保,进而可数字化授信融资
近年来,消费方式发生很大的改变,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钟楼鹤表示,金融服务对消费者生活习惯等也产生了很多影响,包括银行以及各类金融机构创设出丰富的产品,促进个体和家庭财富增长,也提振了百姓生活消费的信心;支付方式的改变,尤其移动支付的推广和普及,已成为日常支付的主流方式;消费信贷的发展,补充了居民用于当期消费的额度,刺激了消费需求,也激励了居民提高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今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形成一些新的消费习惯,被称作“宅后效应”。钟楼鹤认为,未来一段时间这种消费趋势会保留或强化:一是家庭场景需求被释放,二是“一小时生活圈”,三是万物皆可在线逛。
此前国家有关部门在支持“数字经济15大新业态”中也提到发展生活消费新方式,培育线上高端品牌。“金融服务也应该做出相应变化。”钟楼鹤表示,针对新的业态,数据会成为一个重要的资产、生产力要素,基于沉淀下来的数字,通过金融技术的变革,希望把它变为一种数字资产,产生数字信用,有数字担保,进而可以数字化授信融资,这是对银行风控和授信融资服务一系列的变革和挑战。
在消费方式上,对消费者而言金融服务也会呈现出有感体验、无感金融的趋势,通过开放银行模式,让更加开放的元件化的方式嵌入到各个消费场景里去,让它形成虽然没有常形,但是万物皆可有我的模式。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程维妙 陈维城 编辑 校对 李铭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