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希国:不良资管行业正大有可为 建议成立政策性AMC

2020-08-21 13:31:21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玉敏

  近日,中国长城(000066,股吧)资产江苏分公司总经理申希国在“2020江苏特殊资产行业发展专家研讨会”上表示,当前正是不良资管行业大有作为的时候。

  不过,他也认为,不良资管作为逆周期行业,AMC具有特殊的金融功能和社会使命,若过分注重利润考核,会削弱AMC的使命担当和功能发挥。原则上,国有AMC,特别是承担着“化解金融风险”国家使命的中央全资AMC,都不应该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并不意味着不盈利,而是首先要“在商明政”,其次才是“在商言商”。就如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以救死扶伤为使命,就不宜将盈利作为主要经营和考核指标,而是要“先救人,再谈钱”。

  因此,他建议改革和完善对国有AMC(特别是中央全资AMC)的绩效评价机制,并建议设立政策性AMC。“在我国的银行体系中有政策性银行,为什么AMC就不能再有政策性的呢?”四大AMC成立之初,就是政策性的,主业就是不良资产的收购、管理和处置。虽然后来向商业化转型,业务多元化了,但“转型不能忘记初心,多元不能丢掉使命”。他认为,经过21年的探索发展之后,今天的AMC尤其需要“重拾初心、回归主业、再提使命”。

  回顾不良资管行业从1999年四大AMC成立以来的探索历程,申希国认为,市场参与者的多元化扩展使之真正成为了行业,不良资产供给来源和方式的多元化使之真正形成了市场。

  他表示,1999年是中国的“不良资管元年”,那时只有国家成立的四大AMC。21年之后,全国性AMC已扩展到五家(包括新成立的银河),各省分别有1-3家地方性AMC,五大国有银行均成立了AIC,还有外资AMC也进来落户,以及很多民营的参与二级市场的AMC。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真正形成了一个行业,可称为中国的“不良资管行业”或“特殊资管、另类资管行业”。

  四大AMC成立之初,主要是对口收购处置四大国有银行政策性剥离的不良资产,而现在是全面商业化收购,不再对口四大国有银行,而是对所有商业银行、所有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以及非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都可以市场化收购,供给来源、供给方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良资管行业真正形成了市场,包括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三级市场,并由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供应链和价值链。

  申希国认为, 经济的波动性和金融的脆弱性决定了不良资管行业将会永续发展,大有可为。而当前,又到了危机前的时刻。目前出现的大量企业违约、暴雷,本息无力偿还,甚至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具有明显的“明斯基时刻”第三阶段特征,即所谓“资产价值崩溃的时刻”。

申希国:不良资管行业正大有可为 建议成立政策性AMC

  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疫情在全球的漫延以及美国引领的“反全球化、去中国化”和中美对抗的加剧,现在正处于“百年不遇之大变局”,申希国建议,AMC特别是国有AMC应该重检发展战略,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经济社会稳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在他看来,不良资管业需要拓宽经营视野,提升运作理念,同时也需要国家给予更大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比如在收购端,拓宽收购来源,扩展收购种类。

  截至2019年12月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318.69万亿元,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290万亿元(占比91%);证券业机构总资产为8.12万亿元(占比2.5%),保险业机构总资产20.56万亿元(占比6.5%)。申希国认为,金融机构体量巨大,而且都有不良的存在,不良资管有巨大运作空间。

  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方面,还包括企业间借款、贸易应收款,以及金融机构作为中间人受托管理的资产等。根据资管新规要求,目前资管行业需整改的存量资产规模,应在50万亿元左右,其中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合计18.54万亿、券商定向资管计划和单一资金信托合计15.67万亿元、其它约15万亿-20万亿元。

  为此,申希国表示,收购不良债权,要处理好“治未病与治已病”的关系(就如对新冠肺炎的防治,不能等到确诊了才采取措施),建议对银行不良债权的收购采取更加灵活的监管政策,不限于五级分类的“后三类”。同时他还建议,对不良物权的收购要解决好登记、过户等问题,对不良股权的收购要解决好风险权重和资本占用问题,以帮助AMC解决在拓展收购时面临的困扰。

(责任编辑:李悦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