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晚间,长沙银行(601577,股吧)发布2020年半年报,在面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营发展的大战与大考背景下,该行于逆境中抢发展、促转型,确保了经营的持续有序,保持了业务的平稳较快发展。
数据显示上半年长沙银行实现营业收入88.28亿元,同比增长8.22%;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8.72亿元,同比增长7.51%。值得肯定的是,在上半年疫情严峻的特殊情况下长沙银行利用科技赋能,做好风险把控和资产管理,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23%,与去年底基本持平,拨备覆盖率进一步提升5.27个百分点至285.25%。据万得数据显示,在目前已发布中报的城商行中,长沙银行关键指标均排名前列,整体经营质效保持稳定。
全力支持复工复产
小微贷款较年初增长22.32%
疫情之下,中小微企业生存堪忧,为了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因疫情影响而产生的资金压力,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要求金融机构保证小微企业的融资需要,通过开展线上化业务,加快贷款审批效率,简化审批流程,保证中小微企业正常开展业务,顺利复工复产。
长沙银行积极响应国家相关号召持续强化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使命,一方面创新服务产品,进一步构建“敢贷、能贷、愿贷”的长效机制,普惠金融实现增量、扩面、降本。积极承接人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计划,通过大数据风控、科技赋能,推广“快乐e贷-税e贷、快乐e贷-政采贷、快乐流水贷、科创快贷”等无抵押信用贷款,积极开展市场主体首贷培植,提高普惠金融覆盖面。另一方面积极减费让利,对符合监管要求的贷款给予政策支持和利率优惠,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超过0.5个百分点。推出延期还款服务,坚持应延尽延,推进转贷续贷。
上半年,长沙银行为71户重点防疫企业发放专项贷款26.34亿元,为1674户小微企业提供优惠贷款13.69亿元,发放金额位列湖南省法人银行之首。新发放对公贷款客户中,“首贷户”1682户,占比24.34%。两增口径小微企业余额较年初新增45.32亿元,增长22.32%。
截至6月30日,长沙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2918.03亿元,较年初增长12.09%,占比从上年末的41.89%提高到43.44%。不良贷款率1.23%,与年初基本保持持平。在上半年疫情严峻,中小微企业生存艰难存在大量坏账隐患和风险的形势下,长沙银行风险管理资产质量整体平稳可控。
数字化转型战略步入2.0阶段
赋能零售业务打造场景金融生态圈
2019年,长沙银行正式开启“数字驱动”元年。依托“科技引领、数据驱动”,该行构建起“线上+线下”、“客户+账户”、“数据+生态”、“体验+口碑”的金融新零售模式,坚持走科技引领转型、体验创造价值、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道路。全面推动零售业务转型发展,在渠道布局、生态构建、服务提升及智能风控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步入2020年,该行继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并在助推零售转型落地实践方面进一步迈入深水区。在立足湖南市场的基础上,围绕居民衣食住娱行方面的需求,通过快乐商城+呼啦支付,链接本土生活,平台化赋能中小商户,联动商户端与用户端,形成用户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加速构建金融+生活的金融生态圈。通过借力金融科技,提升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同时深耕本地市场、县域市场,长沙银行在服务对象、服务手段等方面与同业以及新兴金融业态展开了错位竞争。
上半年以来,长沙银行坚持深耕县域,完善“县域支行+乡镇支行+农金站”的布局体系,加大县域渠道建设,依托农金站,通过为乡镇和农村居民提供便利金融和非金融服务,打造长沙银行农村金融品牌。坚持网点社区化,搭建丰富的平台场景和生活化服务内容,深度融入社区居民生活,目前已形成对长沙城区社区的广泛覆盖。利用数字驱动,搭建获客平台,推进智慧校园、智慧公交、智慧工地等项目建设,实现零售客群的批量拓展。打造开放银行,致力于“打造最懂湖南的银行APP”的目标,围绕客户“吃喝玩乐美”的需求,建设“弗兰社”客户权益平台。为了适应客户线上化的趋势,长沙银行搭建线上营销平台,构建起银行与客户无缝对接的营销体系。
截至今年6月底,该行“线上”+“线下”、“客户”+“账户”、“存量”+“流量”全面开花,零售客群基础不断延展,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2066.74亿元,较年初增长13.41%;个人存款余额1600.88亿元,较年初增长18.55%,个人贷款及垫款余额1144.84亿元,较年初增长12.24%;信用卡发卡新增29.86万张,累计发卡量187.76万张,累计发卡数跻身全国城商行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期间,长沙银行坚持执行智能化、数字化、平台化的零售数字化转型战略,并快速调整策略,通过开发电子名片,建微信群等方式进行线上+线下的社群营销,成功化解了线下流量几近断流的危机。
下半年,随着国内经济的逐步复苏,长沙银行在稳步推进数字化战略以及深化零售业务的同时,将会释放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将越来越多的享受到金融科技带来的长期红利。
本文不作为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