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数字化监管手段的金融科技监管框架基本建成

2020-10-22 09:37:47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愿

  金融创新发展面临一些新形势与新挑战:一是数据安全保护刻不容缓;二是数字鸿沟弥合任重道远;三是供应链安全可控迫在眉睫;四是业务交叉风险不容忽视。

  10月21日,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2020金融街(000402,股吧)论坛暨成方金融科技论坛”上介绍金融科技工作取得的新成效时称,我国数字金融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截至目前,以监管工具为基础、以监管规则为核心、以数字化监管为手段的金融科技监管框架基本建成;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推动我国形成布局合理、治理有效、先进可靠、富有弹性的金融信息基础设施新格局。

  “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等9地开展试点,推出60个惠民利企项目,探索出一条既能守住安全底线、又能包容合理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科技监管之路。”范一飞具体介绍。

  在利企为民方面,范一飞介绍称,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4.6万亿元,同比增长29.6%;截至2019年底,全国银行业离柜率近90%,疫情期间社会公众足不出户便能办理金融业务,大部分业务可实现“非接触、云上办”。

  不过,范一飞同时强调,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在创新金融产品、再造业务流程、提升服务质效的同时,也改变了金融运行机理,加大了风险防控难度,金融创新发展面临一些新形势与新挑战:一是数据安全保护刻不容缓;二是数字鸿沟弥合任重道远;三是供应链安全可控迫在眉睫;四是业务交叉风险不容忽视。

  “越来越多的数据传输从内部专网转向互联网,大量敏感信息直接暴露在开放网络环境下。与此同时,部分消费者和金融机构数据保护意识相对不足,对数据泄露环节和危害认识不到位,而不法分子窃取数据的手段却不断翻新,从面对面诱骗到远程网络攻击,从木马病毒到短信嗅探,个人隐私泄露等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甚至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范一飞表示。

  在数字鸿沟问题方面,范一飞介绍,数字鸿沟拉大了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差距,加大了不同群体间生活质量对比度和距离感,使“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老人、农村居民等弱势群体因理解能力弱、接受度低、适应性慢,无法灵活掌握各类智能产品与服务,在数字生活中被“代沟式”淘汰。“如何弥合这道‘鸿沟’,已成为金融科技高速发展必须直面的难题。”

  供应链安全方面,范一飞表示,对金融行业而言,在“无科技不金融”背景下,金融新业态对关键核心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一旦供应链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对我国金融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对机构自身而言,无论规模再大、市值再高,如果核心技术产品过分依赖单一供应商,就相当于自身发展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上。

  “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混业经营更加普遍,多种业务交叉融合,导致风险交织复杂、难以识别、外溢加剧。一些金融科技创新产品粉饰包装,增加了金融监管界定和识别的难度,使风险隐蔽性增大。业务交叉风险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稳健经营提出更高要求,给金融管理部门穿透式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带来严峻挑战。”在介绍业务交叉风险方面范一飞称。

  针对上述新挑战,范一飞表示,要尊重金融科技发展客观规律,加快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合理规范运用科技手段赋能金融提质增效。

  一是发挥数据要素倍增作用。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综合国家安全、公众权益、个人隐私和企业合法利益等因素做好数据分类分级,实现数据的精细化管理与差异化防护,把好安全关口,严防数据泄露、篡改和滥用。

  二是护航智慧金融健康发展。在算法安全方面,加快出台人工智能金融应用监管基本规则,建立智能算法评价备案机制,强化标准符合与安全管理,提高算法的可靠性和可解释性,提升驾驭人工智能复杂系统的能力,为智慧金融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三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针对农民“数字足迹”缺失、农业跨领域数据融合不足等问题,基于多方安全计算、同态加密等技术推进涉农数据共享,利用数字化手段完善农村信用信息体系,为农户授信策略提供可信任、可追溯的数据源,提高信用体系覆盖面和应用效果。

  四是增强风险防范化解能力。要积极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丰富监管手段,探索金融风险甄别、防范、化解的新路径,全面提升金融监管效能,织密风险防控的“安全网”。利用监管科技搭建多层次、系统化的数字监管体系,将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新产品、新业态及时纳入监管。

  五是提升金融科技产业竞争力。不断完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满足金融需求、可商业化运营的金融科技产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科技民族品牌,抢占金融科技产业“制高点”。从业务场景真实需求出发做好芯片、操作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等产品技术选型和应用融合。

(责任编辑:李悦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