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银行结售汇顺差5357亿元,自主平衡模式促国际收支持续均衡

2020-10-23 21:25:50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植

  随着人民币汇率持续反弹升值,中国跨境资本流动趋于均衡平稳。

  10月23日,中国外汇管理局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前9个月,银行自身结售汇顺差达到762亿美元,若按人民币计价,这个数值达到5357亿元;同期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顺差则达到374亿美元,若按人民币计价,这个数值达到2600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主要得益于二季度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反弹升值,令市场主体购汇意愿趋降且结汇意愿趋稳。

  这也在季度数据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一季度银行代客涉外收支一度出现260亿美元逆差,但随着二季度人民币汇率反弹与经济持续企稳复苏,二、三季度顺差额分别达到372亿美元与262亿美元。

  随着10月以来人民币持续快速升值,金融市场正密切关注相关部门如何遏制短线热钱流入风险。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春英对此指出,中国出口形势良好,境外长期资金有序增持人民币资产,人民币汇率在市场供求推动下有所升值。这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市场供求对汇率形成发挥决定作用的应有之意。总体而言,当前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还是相对温和的。因为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4.5%,美元指数下跌4.3%,欧元对美元升值5.9%,日元对美元升值4.1%。通过比较发现,人民币与主要货币表现基本一致。

  王春英强调,未来外汇管理局还会继续围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服务实体来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开放。除了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继续分批次发放QDII额度、探索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管理改革、稳步扩大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外汇管理局还将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推进资本市场开放政策和渠道整合,把现行管道式的、分市场的、区域性的开放模式逐步转向统一的制度规则性开放,提高跨境投融资交易的便利,助推中国国际收支延续平衡的格局。

  探因“双顺差”

  10月23日外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衡量购汇意愿的售汇率(即客户从银行买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支出之比)为64%,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同期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为65%,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在多位银行人士看来,这与今年前9个月银行自身结售汇与代客涉外收付款呈现双顺差格局存在着紧密关联。究其原因,企业向银行购买外汇的意愿下降,不但令银行售汇压力减轻,也令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顺差额增长。

  不过,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在延后购汇操作。

  外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企业、个人等主体境内外汇存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354亿美元,尤其在三季度增长明显,体现了人民币有所升值的情况下,市场正自行开展逆周期调节。

  一家国内股份制银行对公业务部门主管告诉记者,三季度以来企业与个人的外汇存款的确有所增加,究其原因,一是疫情导致境外游大幅降温,令不少个人干脆将手里的外汇存入银行;二是部分企业趁着人民币汇率较快升值,逆势提前购汇并存款以备不时之需。

  “尽管当前外汇存款的利息极低,但这些企业的购汇成本较低,其汇兑收益远远高于外币存款利息。”他向记者指出。

  多家境外投资机构亚太区负责人则认为,今年9前个月银行结售汇与代客涉外结售汇呈现总计逾千亿美元的双顺差格局,离不开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提速所带来的大量海外资本流入。

  值得注意的是,外管局给出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资本项资本跨境流动同样趋于均衡。具体而言,今年1-9月,境外投资者增持境内的债券和股票达到1321亿美元,增长47%。就跨境资金流出而言,同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789亿美元,同比略降2.6%;境内主体通过“港股通”购买港股4244亿元人民币(约合600亿美元)。

  对冲基金BMO Capital Markets策略分析师Aaron Kohli指出,这令全球对冲基金注意到,押注海外资本持续流入人民币资产而看涨人民币汇率的交易策略,未必站得住脚。

  王春英指出,10月以来,能够反映汇率预期的境内风险逆转指标(看涨美元/看跌人民币期权与看跌美元/看涨人民币期权的波动率之差)平均值为0.97%,处于过去数年的中间水准,显示市场对中长期人民币汇率预期是趋于中性的。

  她表示,近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增加,市场主体的汇率预期已更加理性,且适度分化,没有出现非常一致性的单边升贬值预期,短期套利资金大幅减少。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交易以实需、套保规避风险和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这种理性交易有利于维护跨境资金在平稳、合理、均衡范围内流动。即使出现部分时期、部分渠道跨境资本流入增多,也不会改变国际收支中长期总体平衡的格局。

  国际收支呈现新的自主平衡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今年前9个月银行结售汇与代客涉外结售汇数据累计出现逾千亿美元顺差,但同期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较去年底仅仅上升346亿美元,令市场感到疑惑——为何外汇储备规模增加值落后于银行结售汇与代客涉外结售汇顺差总和?

  王春英解释称,这背后,是近年中国国际收支出现了新的自主平衡模式,外汇储备保持基本稳定,不再随着国际收支主要项目的变化而变化。具体而言,一是经常账户和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表现为镜像关系,经常账户呈现顺差,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就呈现逆差;反之,经常账户逆差,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就呈现顺差,令国际收支总体平衡。因此市场各类主体的国际收支交易有进有出、有来有往,实现了自主平衡,不需要储备资产进行大规模吸收或投放,也不会形成储备资产大幅度变化,令外汇储备资产保持基本稳定;二是在国际收支自主平衡的格局下,有顺差项目就有逆差项目,但不是所有逆差项目必然意味着风险。

  “我们逐项分析逆差项目,发现它们没有出现对外债务的去杠杆,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等全部的对外负债项目都是净流入。”她指出。逆差主要是中国对外的各类投资增长,说明市场主体在境外的资产增加。

  随着外汇储备趋于平稳,有些机构担心若中国外债规模持续增加,可能会对外汇储备构成不小冲击。

  王春英表示,尽管有机构将外债和外汇储备规模进行比较,作为衡量中国外债兑付是否安全的一大依据。但实际上,国内各类主体借用外债,未必是外汇储备偿还。外债安全性是可以用很多国际通用指标衡量。

  截至6月底,中国对外资产达到7.9万亿美元,对外负债5.7万亿美元,净资产达到2.2万亿美元;在全口径外债中,银行和企业等民间部门外债1.8万亿美元,与此对应的是对外资产2.4万亿美元;就外债结构而言,5.7万亿美元对外负债中有接近3万亿美元是外商直接投资,是比较“稳定”的负债。

  王春英指出,观察外债的安全性,主要有四大参考指标:一是外债负债率,国际安全线是低于20%,去年底中国比率是14%;二是外债债务率,国际安全线是低于100%,中国数据是78%;三是偿债率,国际安全线是低于20%,中国是7%;四是短期外债比外汇储备,国际安全线要求低于100%,中国是39%。

  “这是一个纯流动性指标,说明我国外汇储备在必要时可以提供充足流动性,但不意味着各类主体偿付外债必将用到外汇储备。”她强调说。此外中国民间部门拥有大量外汇资产,在市场化调节机制下,市场主体间外汇供求可以得到有效调剂,且在21324亿美元外债里,约三分之一是人民币外债,同样能有效降低外债风险压力。

  记者注意到,随着全球央行加码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极低基准利率,今年以来中国企业逢低发行外债融资的热情不减。外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银行的境内外汇贷款余额较去年底上升475亿美元,凸显企业外汇融资需求增加。

  一位跨国企业财务总监向记者指出,目前企业通过境外发债或银行外汇贷款筹资,既能通过债务置换大幅降低发债融资成本,又能有效盘活企业内部资金流以拓展业务。

  “考虑到当前美元欧元贷款利率远远低于人民币,加之人民币升值令购汇还债的成本降低,若我们在境外发债贷款融资同时提前买入远期掉期交易产品锁定购汇成本(兑付外债本息),整个操作比以往节省约3个百分点的融资成本。”她指出。

(责任编辑:李悦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