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四清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
陈四清谈金融治理
金融治理要坚持新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完善金融治理,为的是更好地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更有效地防范化解风险,必须立足新时代,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来,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沉服务重心,优化金融供给。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与之高度适应的金融供给来支撑。金融业要完善内部治理,优化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综合运用“投、贷、债、股、租、顾”等多种工具,助力货币政策传导。当前,要把支持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民营经济和科创产业发展作为完善金融治理的试金石。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主力军,要优化客户准入、融资总量及期限管理、担保要求、产品定价、尽职免责、绩效考核等内部制度,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
提高配置效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金融资源向优势地区集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而带动我国经济总体效率提升。东北地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良好基础。要发挥金融力量,有效整合资源,通过支持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培育新增长点等方式,助推东北地区形成新的均衡发展的产业结构,实现全方位振兴。
创新制度安排,发展绿色金融。绿色发展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从观念上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创新金融制度安排,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有效抑制污染性投资。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为绿色发展服务。同时,要有效防范化解生态环境变化给企业资产负债表、抵押品价值等造成的风险。
有效防范化解风险是金融治理的永恒主题
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也是金融治理的永恒主题。当前,我国金融体系总体健康,具备化解各类风险的能力。但以往积累的金融风险正处在高发期,仍不可掉以轻心。我们要从系统论出发,不断完善金融治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处理好防风险与稳增长的关系。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必将进一步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近一段时间,一些重点领域存量风险被精准“拆弹”,增量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整体金融风险走向收敛。与此同时,我国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升。这充分证明,稳增长与防风险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过程,必须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系统优化。要完善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监管机构共同参与、协同配合的风险化解机制,稳扎稳打、精准施策、步步为营,避免发生处置风险的风险,打好风险防范化解的主动仗,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处理好防风险与促开放的关系。开放带来进步,中国开放的大门已经越打越开。随着我国金融领域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我们也将面对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挑战、新风险。要正视这些问题挑战,将它们视作前进道路上必将逾越的关口,同时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加快完善开放条件下的风险防控体系。要强化并表管理,完善同业合作机制,严防风险交叉传染。针对全球监管趋严的现实,树立全球合规理念,持续加强反洗钱反制裁合规工作,不断提升合规经营水平。金融机构在做好自身风险管控的同时,要积极帮助客户管理好跨境风险,助力我国企业保护境外资产安全。
旗帜鲜明反对金融腐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很多金融风险的背后,都有腐败的影子。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必须旗帜鲜明反对腐败。要紧盯重大项目、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加大金融领域反腐力度,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制度,强化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建设,确保“看住人、管住钱、扎牢制度防火墙”。
——选自《中国金融》2020年第1期 《完善金融治理体系提升金融治理能力》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