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网购补偿:小心银行卡诈骗的新花招 | 愉见周日

2020-12-27 23:30:38 和讯名家 

  供稿 | 交行信用卡

  整理 | 愉见财经

  年末了,随着消费高峰的到来,居民消费高频用卡,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贴心的交行信用卡中心给“愉见财经”的读者朋友们盘点了一些新型的信用卡诈骗手段,给大伙提个醒。岁末年初,我们要买买买得开心、也要安心。

  老的银行卡诈骗花招,比如卡片发生安全隐患,所以需要把钱打到所谓的“安全账户”呀,又比如中了个什么大奖,所以要先打一笔预付款,或先提交卡号CVV2码(卡片背面签名栏三位数校验码)之类,经过多年的科普提醒,持卡人对此已经有了足够的警觉。但现在不法分子又想出了新的花样。

  随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开展,诈骗分子也乘机跟进。

  例如,江苏的李先生近日就收到一条内容为“要求公民完善个人信息,以便为即将到来的全国第7次人工普查做准备”的短信,下方还附着一个网址。信以为真的李先生点开了网站,并按照提示填写了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结果被盗刷,遭受了财产损失。

  再比如,随着“双11”、“双12”的网购高峰结束,诈骗分子也想出了与网购相关的新方法。

  前不久浙江的李女士在某电商平台购物后,收货不久便接到了“客服”的电话,称其购买的商品出现了质量问题,要以原价的三倍赔偿。

  这骗子假“客服”很善于放松消费者的戒备心,他没有像以往那样一上来便问李女士要银行账号,而是一步步诱使其使用某聊天软件的“共享屏幕功能”,观察并记录李女士输入的信息。等李女士醒悟过来的时候,对方已经将其拉黑。

  同样是“网购退款”的诈骗,广州杨女士的情况又有所不同,不法分子也是以其购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为由,通过聊天软件,诱导其在某平台申请了一笔500元备用金。不法分子让杨女士误以为这笔费用是对方赔款,并号称多退了,让杨女士将多出来的钱退还到其指定的银行卡,令杨女士蒙受了损失。

  对于各种骗子戏法的“迭代升级”,交通银行信用卡的安全专家提醒广大用户:牢记“四要、四不、六个一”口诀,透过现象看本质,就能进行有效防范。

  “四要”指的是:

  -       转账前要通过电话等方式核实确认;

  -       手机和电脑要安装安全软件;

  -       QQ、微信要开启设备锁及账号保护,提高账户安全等级;

  -       网上聊天时要留意系统弹出的防诈骗提醒。

  “四不”指的是:

  -       不要连接陌生WIFI;

  -       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验证码;

  -       不要将支付密码与账号登录密码设为同一个;

  -       不要将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手机号等“四大件”个人身份信息保存在手机里。

  “六个一”指的是:

  -       接到陌生人电话,只要谈到银行卡的,一律谨慎对待;

  -       只要谈到“中奖了”的,一律挂掉;

  -       只要谈到“电话转接某某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的,一律挂掉;

  -       只要谈到“安全账户”的,一律挂掉;

  -       所有短信,凡是点击链接后索要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的,一律删掉;

  -       微信陌生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如果是熟人、朋友发来的,必须先电话核实。

  除了上面这些初级钓鱼花招,还有一些不法分子玩得比较高级,比如“愉见财经”了解到一种新型信用卡诈骗团伙,直接招揽持卡人入伙合谋一起骗,利用的正是人们贪小利的心理。

  几个月前公安机关追查深挖出一个横跨12个省市的犯罪团伙,他们的犯罪手法是“虚假报案、否认交易”,骗的是银行、保险公司、第三方支付等金融机构的赔退款,同时也利用POS机进行虚假交易、非法套现。

  这其中,就有持卡人助纣为虐,向银行申请开通盗刷赔付保险后,进行异地非法套现,再向公安机关虚报信用卡被盗刷的情况,以骗取信用卡发卡行理赔款。他们最终触犯了法律

  与此类似的情况是,有些持卡人贪图“租金”外快,将自己的信用卡“租借”给别人使用,最终遭受钱财损失甚至信用损失的情况时有发生。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愉见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冉笑宇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