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扩表踣不复振坚定使命行稳致远

2021-01-22 02:05:54 证券时报 

见习记者 杜晓彤 李颖

中小银行“揽储难”早已老生常谈。近两年来,中小银行不仅受限于获客渠道窄、线下网点布局弱的先天短板,还面临着包商银行事件造成的同业信任危机,互联网存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中小银行的“揽储利器”。

此次新规将主要互联网存款类型——定期存款和定活两便存款在第三方的销售渠道“一刀切”,无异于将这一“揽储利器”全面收缴,加之主流互联网平台早在去年年底就积极响应监管导向,将银行存款展示入口关闭,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较为依赖互联网渠道的银行面临“缩表”危机。

记者了解到,有的银行当前面临的存款流失压力较大,亦有银行负债端已经出现萎缩。而这些银行大部分是抗风险能力较低的中小银行,包括村镇银行、城农商行和民营银行等。

从对策来看,替换互联网渠道最好的方法即“建设自营渠道”,可惜知易行难。目前民营银行普遍还没有系统性的方案,来弥补自营渠道流量和自营渠道金融服务能力欠缺的两块短板。吸引用户流向自营渠道的手段也较为单一,主要是通过提高存款产品利率,而这又与监管引导存款利率下行的期望相背离。

大多数银行拿出的紧急方案是通过发放加息券等方式,加强对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存量用户的营销,一方面是稳定存量存款,另一方面还寄希望于存量用户增加申购。然而这一做法违背《通知》规定,无异于“饮鸩止渴”。

提高同业存款规模也是替换互联网存款的一项选择。然而,包商银行事件余波仍在,部分中小银行仍面临累积的信任危机,加上在结构性存款压降等背景下,今年不少银行调增同业存单发行计划,中小银行寄希望于以同业负债替换互联网存款,其发行成本的上行压力恐将不小。

但长远来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新规出台带来短期的冲击之后,民营银行、区域性中小行或许会开始反思,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到底在哪?地方性中小银行本就应当以服务地方实体经济为使命,承担社会责任,不应该一味追求扩表。而存款作为最基础金融服务,更应该得到严格负责的管理,不应使“唯规模论”主导市场竞争。

新规下,中小行需要厘清自身业务结构,以及评估重要的监管指标,在明确发展定位的同时,加强自营渠道、品牌等方面的建设。对于区域性地方法人银行来讲,服务好本地个人客户与中小微企业客户是本分,要坚守本地定位,在自身的能力范围内精耕细作。

事实上,互联网存款的出现一度成为中小银行“轻松”扩大负债规模的机遇,这看似很快弥补了部分中小银行的流动性缺口,但由于互联网渠道获得的存款在地域、存款主体、流动性等方面与银行的资产风险存在一定错配,某种程度上加剧了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去年年底曾指出,在去年发生的几起挤兑事件中,线上挤兑占比达80%。

控制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问题,是《通知》出台的一大目的所在,这也与中小银行整体正处于风险出清阶段息息相关。自包商银行事件以来,监管部门高度关注中小银行风险问题,局部地区中小银行信用风险集中暴露,还有部分中小银行潜在信用风险尚未暴露。

在中小银行存量风险出清都尚未完成的当下,或许走得慢一点,未来才能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季丽亚 HN00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