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春的脚步临近,从以往经验看,银行经常会推出一些春节特供理财产品或优惠活动,以吸引客户。不过,今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的“翘尾”现象并不明显。
《金融时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今年春节前夕,理财市场表现比较平稳,发行量和收益率方面都未出现比较明显的波动。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从1月25日至1月31日的一周内,全国229家银行发行了1415款理财产品,发行款数与前一周持平。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今年春节期间应如何选择理财产品?“对于注重流动性的投资者来说,可以考虑现金管理型理财产品。对于风险承受能力更强、追求更高收益率的投资者,可以考虑部分投资权益市场或其他市场的‘固收+’产品。”普益标准研究员李启明建议。
理财市场表现平稳
一般来说,为了在资金紧缺的春节期间吸储,银行会推出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作为噱头,但今年这样的场面并未出现。
《金融时报》记者在走访北京地区各大银行网点时发现,春节特供理财产品难觅踪影,前来咨询购买理财产品的客户也寥寥无几。
一位国有大行客户经理向记者介绍称,目前行内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为3.8%,期限为365天,但这只是业绩的基准水平,实际收益率有可能会更高,也有可能会下降。
记者随后又走访了几家中小银行发现,中小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相对来说确实稍高于国有大行,在3.9%至4.1%之间。
位于国贸附近的一家城商行客户经理对记者直言:“现在利率降得太厉害了。我们一般推荐基金之类的产品。”她表示,一般情况下,如果客户想要收益相对高一点,她会建议客户购买期限相对长一些的产品,或者直接选择基金,可能风险稍微高一些,但是收益也更高。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从1月25日至1月31日的一周内,新发行净值型产品共613款,较上一周减少93款,预期收益型产品802款,较上一周增加93款。封闭型预期收益产品的总体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75%,与上期持平。
“近日,央行通过逆回购操作累计净投放1760亿元,市场流动性已经逐渐进入到央行认为合理的区间范围内,利率有望保持相对稳定,可能进一步降低春节期间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波动。”李启明分析称。
“固收+”产品表现抢眼
近年来,在资管行业转型以及市场利率走低的环境下,各类创新资管产品迭出,这其中“固收+”产品尤为引人关注。近日华夏理财首发的“固收+”产品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募集资金总额超190亿元,刷新全市场银行理财子公司首发产品募集纪录。
李启明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春节前夕,银行理财发行的“固收+”产品多有推出,“固收+”产品主要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但配置一定比例的权益类资产,追求组合风险收益最大化,在控制产品收益波动幅度的前提下为投资者把握股票市场机会。
“从机构发售的净值型产品到期收益与其业绩比较基准的差值来看,绝大多数产品均能达到产品发售时的业绩比较基准。不过,‘固收+’净值型产品中,能够获得超过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的产品数量占比为44.94%,而其他固收类这一比例仅为24.64%;‘固收+’产品到期收益不能达到产品发售时的业绩比较基准的占比仅为0.58%,低于其他固收类产品的0.8%。因而,整体来看,‘固收+’产品到期收益表现要优于其他固收类产品。”普益标准研究员王伟认为。
专家同时表示,对于银行来说,银行理财转型压力叠加市场利率低位的环境下,发售“固收+”净值型产品不失为推动产品平稳转型的重要选择。不过,这需要机构夯实自身投研根基并持续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投资者从单纯关注产品收益到综合关注产品的业绩、波动性等方面。
兼顾稳定性和灵活性
作为投资者,春节前夕应如何选择银行理财产品?
李启明建议,对于注重流动性的投资者来说,可以考虑现金管理型理财产品。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每个交易日可办理产品份额认购、赎回的商业银行或者银行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这类产品申赎便捷、流动性强,对资金灵活度要求较高的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对于风险承受能力更强、追求更高收益率的投资者来说,可以考虑部分投资权益市场或其他市场的“固收+”产品。“‘固收+’产品一般以低风险债券资产为主要投资标的,同时借助风险资产和策略增厚收益,具有收益稳健、风险可控的特征。当市场走势较好时,‘固收+’可以借权益类资产的配置,获得高于传统理财产品的收益;当市场行情波动较大时,又有低风险债券‘兜底’,为投资者争取更加稳健的收益。”李启明表示。
此外,理财专家提醒,银行在春节前夕发售的理财产品,有部分产品是在节后起息,产品的募集期长达7天甚至更长,投资者需要注意起息时间。
“针对购买‘固收+’产品的投资者,建议在购买产品时选择管理经验丰富、风控水平高的大型银行或理财子公司的产品。”李启明表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