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不良贷款转让“破冰” 首批业务吸引16家资产管理机构竞价

2021-03-04 09:41:39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冯娜娜 许予朋

  3月2日,《中国银行保险报》从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以下简称“银登中心”)获悉,3月1日,工商银行平安银行(000001,股吧)在银登中心以公开竞价方式成功开展首批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

  今年1月,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开展单户对公不良贷款出售和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试点,并将纳入不良分类的个人消费贷、信用卡透支、个人经营贷纳入转让范围。

  首批业务正式“破冰”意味着银保监会政策落地后,银行个人不良贷款转让市场发展取得了新突破。

  工行、平安银行率先“破冰”

  3月1日,共有6单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和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成功竞价,涉及不良贷款本息金额合计6.57亿元,全部采用多轮竞价方式。

  其中,工行公开转让5单业务,不良贷款本息金额共计6.39亿元,包括2单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业务,底层资产分别来自浙江和四川;3单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底层资产包括个人消费信用贷款和信用卡透支业务。平安银行公开转让1单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本息金额共计1773万元,底层资产为个人经营类信用贷款。

  据银登中心介绍,首批试点业务转让公告发布后受到市场广泛关注。挂牌后申请参与竞价的受让方达到16家,涵盖了全部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或其省分公司,以及5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最多时有9家受让方对同一单业务进行报价,报价轮数最多达44轮。

  最终,东方资产、长城资产四川省分公司、信达资产浙江省分公司、国厚资产及广西广投资产等资产管理公司在相应竞价业务中出价最高,竞价成功。

  其中,国厚资产于3月1日上午10时38分,成功竞得工行第1期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资产包,共由41户组成,未偿本金1489.4万元,未偿本息合计2637.62万元。这是试点工作实施以来,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落地的第一单,也是这次转让规模中最大的一单。

  “此次不良贷款转让与此前传统的不良资产包转让流程、竞价方式、交易形式区别不大。”浙江金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晓丹提到,由于个人不良贷款资产包单笔金额较小,相对占用资本金较小,可能对于民营或混合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来说吸引力更大。

  徐晓丹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表示,从银行角度讲,此举有助于拓宽个人不良资产处置渠道,从资产公司角度讲,在银行不良资产出货量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也可以拓宽资产公司收购不良资产的渠道。但对于试点之后的处置效果以及收益率等,尚不好判断。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认为,个人不良资产转让“破冰”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意味着以市场化手段处置不良资产的速度正在加快,这将进一步提升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另一方面,不良资产处置渠道的多元化有助于挖掘更多的市场力量参与不良资产管理和处置,这对市场正常运转起到了较好的补充作用,便于提高金融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梁斯谈到,首单业务落地将对个人不良资产的定价和转让后的盘活问题带来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为后续定价曲线的建立、流动性管理等打下基础。

  创新个人不良资产处置渠道

  实际上,近年来随着监管要求趋严,银行机构风险防范意识增强,银行业在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丰富不良资产处置内容方面已取得了一定进展。据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介绍,2017年至2020年累计处置不良贷款8.8万亿元,超过之前12年总和,银行业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大步推进。

  本轮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启动后,银行机构亦积极参与。根据银登中心最新披露的数据,目前已有22家机构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从出让方来看,参与的商业银行主要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2家国有大行,光大银行(601818,股吧)、兴业银行(601166,股吧)、民生银行(600016,股吧)、平安银行、中信银行(601998,股吧)、浦发银行(600000,股吧)、浙商银行7家股份制银行;5家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及8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

  一方面,不良贷款处置取得了积极成果;另一方面,银行进一步多元高效化解不良资产依然是“刚需”。其中,由于个人信贷具有小额分散、信用类贷款占比大、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尚不健全等特点,近两年个人信贷业务积累的违约风险亦备受关注。

  《中国银行保险报》注意到,去年平安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可谓“大刀阔斧”。去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该行零售业务新增不良贷款曾一度抬升,从8月开始呈现回落趋势。年报显示,2020年平安银行不良资产核销规模达909亿元,较2019年增加了425亿元,核销规模是平安银行成立以来最大的一年。截至2020年末,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1.18%,较上年末下降0.47个百分点。其中,个人贷款(含信用卡)的不良率为1.13%,较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信用卡应收账款不良率2.16%,较上年末上升0.5个百分点。

  “随着时代与环境的变化,不良资产处置不能再拘泥于‘打包、打折、打官司’的传统手段。”平安银行副行长郭世邦在公开讲话中指出,此次个贷批量转让政策试点,实际上建成了不良资产领域的一项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完善了全社会不良资产处置、流动的大生态。这项政策能让平安银行对个贷不良进行批量出清,快速收回被长期占用的无效资金,并将资金投放到最需要的行业、地区和群体当中,更好从消费端发力服务实体经济。

  后续处置备受关注

  个贷不良资产的特点是单户金额较小,单户转让的“性价比”不高。批量转让后的资产包涉及大量个人,在具有规模效应的同时,后续如何选择处置策略是重中之重。

  “过去未放开个人不良贷款转让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顾虑贷款债权流入市场以后可能伴随的暴力催收等情形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放开个人不良贷款转让就需要对潜在问题作出相应的防范。”北京市朝阳区律师协会副会长、中伦律师事务所一级合伙人孙为提示。

  对于后续处置,国厚资产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严格按照试点工作要求,不断完善个人贷款清收的相关制度,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信息技术建设,按照市场化、专业化原则开展工作。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和重组等方式,并积极借助司法力量,同时根据个贷资产区域分布情况,与优质服务商进行合作,发挥地域优势,提升处置质效。”

  中标平安银行个人经营信用贷不良资产包的东方资产方面称,中标前认真参与了各家试点机构个贷批量转让的项目尽调,竞得资产包后,将就后续资产处置清收、金融消费者保护等与资产转让方进行深入沟通探讨,在充分借鉴优质管理处置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个贷不良资产从转让到处置全流程的平稳运营。

(责任编辑:李悦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