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金融机构要加强环境和气候风险分析能力 助力绿色转型发展

2021-04-22 10:48:16 金融时报  王一彤

  4月20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期间,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在媒体见面会上就当下绿色金融发展以及国际合作方面的情况接受记者采访。

  马骏谈道,近几年,中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发展速度很快,各类框架陆续建立,在国际合作方面也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意大利担任二十国集团(G20)主席国,主动提出要重新启动G20可持续金融研究小组,希望中国和美国共同担任主席,G20也正式同意将可持续金融研究小组升级为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将其建设成研究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金融风险、加强气候相关信息披露、支持绿色转型的永久性平台。

  就我国情况而言,马骏谈道,我国目前已建立了绿色金融的政策框架,当中至少有既定标准、环境信息披露体系、激励机制、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四大支柱,国际合作可以成为第五大支柱。设立既定标准可以防止“洗绿”现象,现有的标准和目录需要不断更新,以期与碳中和目标更吻合。而在环境信息披露体系建设、激励机制建设和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方面还有许多可加强与提升的空间,需要着眼碳中和目标,持续进行相关完善和探索。

  有媒体记者问到碳中和目标带给高碳行业的挑战,以及金融机构的应对之策。马骏表示,碳中和目标将给金融业带来数百万亿元的投资机遇,同时,高碳产业和企业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他认为,如果这些产业和企业不能在未来30多年中有效减碳的话,在其中有投资的金融机构可能面临较大估值下降,其贷款也有成为坏账的风险,因此,最近已有不少机构在做相应的环境风险分析。马骏举例说,能源转型会使市场对新能源的需求大幅度上升,对传统的煤电等大型能源的需求则会逐步下降,煤电企业的营业收入也会下降,其贷款违约率可能上升。据他的团队测算,煤电企业的贷款违约率可能会从目前的3%左右上升到2030年的22%左右。对此,不但相关企业要早做打算,关联的金融机构也需要早做相应评估分析,以应对风险挑战。

  对于今年即将启动的全国统一碳市场,马骏谈到了其未来发展方向与需要克服的短板。他认为,目前构建的碳市场的主要功能,是要在控排企业之间提供一个配额的交易机制,要在努力减排和不努力减排的企业当中形成奖惩机制,发挥碳价的更大作用,引导所有企业将碳价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马骏提出,要形成这样的机制,必须要建立有效的定价系统,不仅要有现货价格,还要有期货价格,金融业也应充分介入,才能形成引导所有企业未来进行低碳投资决策的有效机制。此外,他认为,全球碳市场的形成尚需时日,并且这将是一个复杂的国际谈判过程。

  针对央行日前计划推出的一部分碳减排工具,马骏认为,支持低碳项目的绿色再贷款会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同时,也可以考虑把绿色资产作为合格的抵押品,让有资产负债表上有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的金融机构,以之为抵押,在央行获取较低成本资金。他还提出,风险权重的调整也会是一项重大的激励机制,一旦绿色资产的权重下调的话,相当于对所有绿色信贷提供了贴息。

  在迈向碳中和的过程中,高碳企业会面临一些不良资产产生和盈利下降的问题,从政策面而言,如何将转型风险降至最低?马骏建议,监管部门应要求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估算和披露其高碳资产的风险敞口,进而有效采取措施管控风险,并要求金融机构开展环境和气候的风险分析。此外,在加强国际合作方面,马骏建议,作为金融机构,可以做到的是强化中资金融机构在环境和气候风险分析方面的能力,助力绿色金融的多边合作机制建设。

(责任编辑:李悦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