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金融业标准正在成为金融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手段。标准体系既是规范银行金融机构业务规范的重要抓手,也是降低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的着力点之一。
4月23日,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办、中国光大银行承办、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协办的“《中国银行业产品和服务标准化发展报告2020》暨《银行管理会计运营成本分摊方法指南标准》”发布会在京召开。
会上,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高峰表示,银行业产品和服务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银协标准委”)经过5年多积极探索,做了大量建章立制和推动基础标准落地的开拓性工作,有效增加了团体标准供给、有效开展了银行业产品和服务类标准化建设。此次,中银协组织梳理并编写了首部《中国银行业产品和服务标准化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推动核心能力建设和服务价值提升。
高峰介绍,《报告》呈现三大亮点:一是明确高标准银行发展定位及憧憬,二是厘清三大类商业银行标准建设侧重点,三是集众家所长精选典型贯标案例。《报告》以深化落实《中国银行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为出发点,旨在为即将或正在“学标准、用标准、制标准”的商业银行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核心能力建设和服务价值提升。《报告》最终精选67家商业银行标准化建设典型案例,覆盖不同产品和服务种类,突出标准化建设重点,展示商业银行多样化风采。
此外,中银协以《报告》发布为契机,助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为标准化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一是强化标准规范引领作用。此次还发布了《银行管理会计运营成本分摊方法指南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有助于银行搭建管理会计应用体系,促进银行业有效提升经营风险资产能力和金融资产配置效率,从而实现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二是完善落实数据治理体系。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数据的重要价值,加快研究制定数据治理战略规划,健全数据治理体系,切实提升数据质量。
三是科技赋能银行业务流程再造。银行要积极运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重构业务流程。结合用户偏好打造情景感知式金融服务,优化业务体验。
四是加快银行业数字生态建设。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需求导向,强化科技赋能,持续推进银行业系统架构转型升级,加快建设银行数字生态,将银行金融服务与客户场景紧密结合,降低银行服务门槛,拓展生态边界。
五是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穿透式风险分析评估,建立涵盖不同市场主体的风险信息共享机制,完善跨部门、跨机构、跨行业的联动式风险预警处置。未来,中银协将继续在银保监会、央行金标委等相关单位的指导下,持续深入做好标准化推动工作,不断强化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协同效应,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标准化建设工作提供更大助力。
中国光大银行(601818,股吧)副行长姚仲友在发言中介绍了光大银行通过管理会计转型、建设智慧财务及客户维度精准计量等精细化管理创新实践,并表示管理会计转型工作任重道远,光大银行愿意在中国银行业协会的引领下,与兄弟银行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共同努力推进《标准》实施落地。
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执行副理事长叶望春表示,标准从古至今都是行业进步的成果和源泉。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银行业融入全球化是大势所趋。未来标准会成为全球“通用语言”,促进全球金融服务协同发展和互联互通。中国银行业应持续强化标准化建设,增强全球金融话语权。
(责任编辑:李悦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