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信贷资源向制造业倾斜,既是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号召,也是银行业已经达成的共识。
值得欣慰的是,2020年全年新增制造业贷款2.2万亿元,超过前5年总和。股份制银行做出了较大贡献,据和讯银行统计,截至2020年末,12家股份行制造业贷款共计27285.03亿元,较年初增长13.64%,占新增制造业贷款的15%。
多维透视
股份行响应号召支持实体经济,制造业贷款均实现正增长。
从投放规模来看,以2000亿元为分割线,股份行已经形成两级梯队。截至2020年末,其中已有六家股份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超过2000亿元,新生“对公之王”浦发银行(600000,股吧)拿下“头把交椅”,制造业贷款规模达3923.85亿元,兴业银行(601166,股吧)、中信银行(601998,股吧)位居第二、三名,贷款额分别为3735.32亿元、3268.03亿元,随后是光大银行(601818,股吧)、民生银行(600016,股吧)、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其余六家股份行制造业贷款规模在2000亿元以下。
从增速上看,股份行同样呈现出分化。其中8家股份行增速超过16%,4家股份行增速不及10%。渤海银行贷款额基数虽小,但增速最高,同比增长30.3%;平安银行次之,增速为27.1%;中信银行位列第三,增速26.8%。
银行对于制造业的支持政策更需要一以贯之,将观察期限拉长至近五年(2016-2020年),分化的现象则更加明显,仅5家股份行复合增长率实现正增长,其余7家股份行为负。浙商银行复合增长率最高,为10.62%;随后为渤海银行,复合增长率为8.59%;光大银行位列第三,复合增长率为5.88%。
对比制造业贷款比重,更能明确看到各家银行对制造业的重视程度。截至2020年末,12家股份行的制造业贷款占比都在5%以上,仅3家股份行制造业贷款占比超过10%,其中恒丰银行制造业贷款占比最高,为11.65%;浙商银行占比位列第二,为11.37%;光大银行位列第三,占比10.41%。值得一提的是,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3家的制造业贷款,在本行对公贷款中占比最高。
再同2019年进行对比,有4家股份行的制造业贷款占比出现下降,8家股份行占比提升。中信银行占比提升最大,较2019年提升0.86个百分点。
制造业受周期波动影响较为明显,不良贷款率也远高于其他行业。银行为保持较高的资产质量,需要权衡信贷资源的行业投向,这也是制造业贷款被压缩的主要原因。
观察股份行的不良贷款结构也能得到这一印证。不过也有部分银行的制造业不良率出现明显压降,渤海银行制造业不良率在2019年在股份行中最高,但在2020年出现较大降幅,制造业不良率下降6.19个百分点至4.89%;中信银行制造业不良率下降2.71个百分点至3.38%;招商银行制造业不良率下降2.54个百分点至3.55%。
随着制造业逐渐复苏,制造业比重下滑的现象或将得到缓解。中泰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戴志锋认为,制造业正处于扩张期,存量风险总体出清。如果制造业持续复苏发展,对银行不良的贡献度将会下降,银行估值也会有大幅提升的空间。
破局之道
数字增长的背后是持之以恒的实际行动。
事实上,银行始终在为支持制造业寻求理想的解决方案,其中不乏一些可圈可点的支持举措。例如加大中长期贷款的投放力度,重点支持高端及智能制造业,利用供应链、票据融资、一揽子金融服务等创新手段,解决制造业融资痛点。
浦发银行以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为传统制造业企业提供节能改造以及并购绿色资产融资,同时也提供各类服务以满足绿色制造企业的融资需求。截至2020年,浦发银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012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幅 55%,远超一般贷款增速。
招行积极探索业务模式创新,积累了一系列支持先进制造业的经验。一是业内首创“全国做一家”跨分行供应链业务模式,为核心企业及其产业链上下游构建全行性服务网络。二是聚焦创新成长型科技中小企业,实施“千鹰展翼”计划,提供全成长周期、全价值链的综合金融服务。三是为企业提供覆盖票据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服务,做企业票据结算的主办行。
平安银行(000001,股吧)通过推进金融创新和科技赋能,在制造业企业服务模式上实现突破。一是深入制造业产业链全景,挖掘生态客户群体场景金融需求;二是对票据业务实行一体化管理,为制造企业提供全线上、低成本的票据直贴融资服务;三是通过“数据+模型”还原中小制造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构建风控模型,创新线上化、数据化、标准化的信用贷款产品。截至2020年末,平安银行中长期制造业贷款余额 455.68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26.1%。
民生银行为加强风险防控,创新优化加工制造业领域中小客户的信贷支持手段,加强银行授信系统与企业 ERP 系统的对接和信息交互,借助交易场景、大数据分析和系统管控,给予链上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支持。
光大银行开展“制造业金融服务提升年”活动,将“支持制造业评价”纳入分行平衡计分卡考核;与制造业龙头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制定先进制造业白名单,举办先进制造业企业签约会,提供专项支持政策;优化增量信贷资源配置,积极腾挪资源保障制造业贷款投放。2020年,光大银行制造业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实现双增长,提前超额完成计划目标。
兴业银行重点支持拥有技术优势、市场前景、成长潜力的高端及智能装备制造、新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将制造业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类客户纳入制造业专项贷款额度白名单,给予贷款价格补贴,加大对现代产业中的制造业客户的支持力度,不断优化业务和客户结构。
华夏银行(600015,股吧)差异化支持重点区域制造业,专为制造业客户推出了中长期融资的年审制贷款产品,客户最长在5年内无需归还本金,实现了无还本续贷。
浙商银行通过推进平台化服务创新应用,大力支持小微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重点支持专注于智能设备、绿色设备生产或研发的制造业企业,将“金融活水”引向“产业链相关联、服务链相支撑”的小微园区。
广发银行通过优化配套机制、强化考核管理、实行“名单制”精准营销、优化内部FTP定价等方式,引导分行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资产业务投放,鼓励通过保银协同等综合金融产品创新,为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截至2020年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较年初增长48.71%。
恒丰银行综合采取发债、投债、并购银团等方式为制造业提供融资214亿元。截至2020年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达146.27 亿元,较2019年增长28.9%。
制造业保卫战已经打响,今年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首次提出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这也对股份行的经营能力提出更高层次的挑战。
未来股份行支持制造业还需向国有大行看齐,具体可参照银保监会对大型银行提出的“五三一”任务:“全年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速不低于5%、年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比年初提高1个百分点、信用贷款余额增速不低于3%”。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