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银保监局推动金融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近年来,湖北银保监局积极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下沉经营重心、聚焦主责主业,用心用情做好“三农”金融服务,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为做好机构下延,一方面,湖北银保监局引导辖内机构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在完成农商行、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和电话银行行政村全覆盖等“三个全覆盖”工程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基础金融服务质效“回头看”,进一步巩固乡村机构网点建设成果。截至6月末,辖内农村中小银行在县域和农村设立营业网点2152个,建立普惠金融工作站2.7万个,安装各类电子机具6.6万部,基本实现了“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

  另一方面,推动线上金融服务全天候。湖北银保监局鼓励金融机构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出电话银行、手机APP、扫码授信、无人机查勘定损等新方式。很多偏远地区的农民感叹:“以前要走十几里山路去转账汇款,现在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能实现,真是太方便了。”

  为做好服务下沉,湖北银保监局加强对辖内农村金融机构坚守定位的考核,推动其扎根农村、深耕细作,让农村群众共享金融服务。重点是助力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截至5月末,全省银行保险机构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88.43亿元,支持66.55万贫困户脱贫奔小康。同时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要求农商行给予不低于50BP的内部转移定价优惠、高于各项贷款3个百分点以内的不良考核容忍度等倾斜政策,截至6月末,辖内农商行与2.18万个家庭农场及专业大户、200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205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了主办行关系,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注入了源头活水。例如,在金融产品方面,京山桥米在明朝被定为“贡品”,京山农商行开发了“桥米贷”产品,根据桥米的种植周期、价格波动、产销形势等灵活确定贷款周期和还款方式,向湖北宫珍米业等企业发放贷款4800万元,有力推动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桥米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在服务创新方面,疫情以来一些农户和企业为农产品(000061,股吧)滞销而发愁,辖内农商行主动上门排忧解难,不仅及时提供贷款等金融服务,还免费在农商行“利农购”网上商城进行产品推广,使恩施土豆、秭归脐橙、洪湖藕带等湖北土特产变身“网红产品”。

  为确保服务下延,湖北银保监局组织辖内银行保险机构通过派驻扶贫工作队、金融村官、挂职交流等方式,积极探索新型“村银共建”模式,做好人员下派。大到基层党建、社会综治、乡风建设,小到便民缴费、补贴发放、电商服务等,银行保险机构基层员工都冲锋在前、勇挑重担。截至6月末,湖北全省农商行累计派出1.8万名党员、5023名金融村官,引导1775个支行与村党支部结对开展共建。其中,潜江农商行通过“村银共建”开展整村授信,精准对接客户融资需求,发放4.49亿元贷款、支持8563个企业和农户发展小龙虾养殖。该行对“潜江华山水产基地”的企业和农户整体授信5500万元,帮助企业流转土地1.88万亩,建立“虾稻共作”养殖单元472个,打造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出口创汇养殖基地。潜江小龙虾不仅走上了“舌尖上的中国”,还走上了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餐桌,小龙虾加工出口创汇能力连续16年领跑全国。黄冈农商行则配合陈策楼镇盂钵桥村(全国文明示范村)村委创新试点乡风文明“积分管理”,将“环境卫生”“好人好事”“评优评先”等因素纳入积分范畴,表现良好的村民不仅可到“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还可作为申请贷款的“加分项”,达到“信息变信用、信用变信贷”的效果。

(责任编辑:邱光龙 HF056)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