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分别召开工作会议,部署下半年重点任务。其中,再次强调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那么,银行业该如何发力?
更精准: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的支持
近几年来,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
“当前,我国有超过9500万户个体工商户,作为‘小微中的小微’,他们是城市活力的体现者、劳动就业的承载者。针对这一群体推出量身定制的产品和服务,加强和改善对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服务,应该是银行业下一步需要去探索的。”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个体工商户作为我国一个数量庞大的经营主体,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之一。在落实好国家“保就业”任务的背景下,加强对个体工商户的支持是必然趋势。
“个体工商户是创业和就业的重要方式,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的信贷支持,对发挥金融对稳就业的支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银行业应该如何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这是由于个体工商户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且不同地区的经济特色也各不相同。“我国部分省份个体经济比较发达,在农村地区,经济形态也很多,其中有一部分是以个体工商户或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方式存在的。”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说。
一般来说,“短小频急”同样能概括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需求特点。因此,银行业需要针对这一特点,开发专属小额信贷产品,持续加大个体工商户贷款投放力度,不断拓展贷款覆盖面。
此外,董希淼还提到,在个体工商户之外,还存在很多的“路边店”“夫妻店”。也应考虑将其纳入小微企业贷款认定范围,采取补贴政策,激励金融机构向此类客群提供合适的金融服务。
更安全:提供低成本资金同时防范风险
下半年,一个关注重点是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即将在年底到期。疫情发生以来,这一政策对于稳定银行的信贷质量发挥了关键作用——帮助稳定企业经营状况和现金流,并帮助大量企业渡过难关、恢复生产、缓释风险,直至逐步恢复经营。
然而,随着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即将到期,各界对商业银行是否会存在不良的滞后暴露产生了一定的担忧。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第十三届陆家嘴(600663,股吧)论坛上就曾指出:“为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贷款本息实施延期,预计将有一定比例最终劣变为不良”。
因此,今年下半年,在继续做好延期还本付息工作的同时,银行业也应将应对不良贷款反弹作为前瞻性工作。
“随着延期还本付息等相关政策的到期,银行不良率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是正常现象。”曾刚表示,将银行的风险暴露时间向后延这种以时间换空间的做法,能够帮助那些只是暂时受到困难的小微企业免于经营难以为继的窘境。
“对于银行业来说,要做到及早处置化解风险,腾出更多风险应对空间,就需要在做好风险评估的同时,加快对不良贷款的核销和处置力度,同时加大拨备计提。”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采访时对《金融时报》记者如是说。
曾刚认为,从处置能力角度来讲,银行业今年的情况总体上好于去年,因为去年整个实体经济受疫情冲击都比较大。
这一点,从银保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中有所体现。7月14日,国新办举行了2021年上半年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刘忠瑞介绍,6月末,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1.86%,保持在合理水平。“另外,由于加大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不良贷款率较年初有所下降。”刘忠瑞说。
更高效:完善政策机制提升服务质效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从机制体制、定价管理等方面着手,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质效。”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郑忱阳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郑忱阳建议,各银行要切实提高对普惠金融战略的认识,在内部资源上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倾斜力度,强化差异化考核,落实落细尽职免责制度,提高业务人员对小微企业的贷款积极性。
而合理的内部政策不仅能够提升小微信贷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能够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金融机构应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将尽职免责、容错纠错等原则落到实处,让基层机构和客户经理‘敢贷、能贷、愿贷’。”董希淼说。
因此,专家建议,银行业可以考虑从如下角度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完善制度建设。一是对小微信贷业务尽职免责标准进行明确和细化;二是扩大分支机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责任认定权限;三是将尽职免责制度要求与绩效考核机制有机结合。
7月5日,人民银行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提出要“切实提升中小微企业贷款定价能力”。其中,提升贷款差异化定价能力是重点工作之一。“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微企业由于风险较高,不仅缺少优惠利率,还要额外支付担保费、评估费、审计费等,小贷公司、网贷等容易获得资金的融资渠道贷款成本是银行的3到4倍,融资贵是中小微企业长期以来的生存难题。”郑忱阳表示。
因此,郑忱阳提出,银行业要强化综合定价管理,提升贷款差异化定价能力。“在综合考虑企业经营状况、融资需求特点、发展潜力、客户关系的持久性等因素的基础上,提高精细化定价水平。”郑忱阳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