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面临平衡难题 央行例会释放这些信号

2021-09-29 08:58:32 第一财经日报  杜川

  实体经济面临问题更趋复杂,货币政策面临多目标下的平衡难题。

  近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1年第三季度例会在总结近期货币政策方向的基础上,一些表述微调也释放出新的信号。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接下来稳增长力度是否会进一步加大?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否意味着房贷额度将有所放开?在多重经济矛盾、多重政策目标下,货币政策要如何权衡?

  信贷总量稳定增长

  “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三季度例会的这一提法引发市场关注。

  实际上,这一表述在此前金融监管高层的发声中被多次提及。央行行长易纲强调,要继续做好跨周期设计,衔接好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信贷工作,加大信贷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今年以来,在国内外环境更趋严峻复杂的背景下,实体经济面临问题的确更趋复杂。

  “国内复苏面临的阻力略大于上半年。”光大银行(601818,股吧)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第一财经表示,例如,基建低迷、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供给瓶颈与部分零部件短缺溢出效应,国内房地产调控、近期局部电力供应等,以及海外疫情导致复苏更不均衡等。国内托底政策适度发力,同时,做好跨周期政策衔接,确保经济稳定在合理区间。

  “当前货币政策最主要的目标还是实体经济的情况,说明央行意识到国内经济面临着实际的问题,经济动能趋弱的压力越来越明显。”中信证券(600030,股吧)研究所副所长明明称。

  多家机构解读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会议的另一焦点则是关于房地产金融。

  虽然会议表述与近年来房地产调控政策一脉相承,但此次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罕见提及房地产金融,也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会议强调,要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政策提及了两个维护充分体现了当前稳定楼市的导向。同时,也意味着,在房地产调控方向不变的同时,将更加注意防范“次生风险”。另有分析认为,“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或意味着,居民房贷额度有可能相对放开。

  “若按照过去的表述,应该是类似‘保障购房者合法权益’的内容,而此次强调住房消费者的概念,也说明对于‘住房消费’是持肯定态度的。”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第一财经表示,此次提及了对合法权益的维护,也说明此前存在一些房地产金融政策误伤或影响合法权益的内容,这也说明既有的信贷政策有纠偏的可能。

  严跃进认为,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包括两种:一是,正常的购房合同签约后,信贷应该及时跟进,而不是拖沓。二是,鉴于近期房企债务问题较多,楼盘有烂尾的可能,要保障住房的及时交付。否则一边偿还贷款,一边又承受烂尾的风险,这对于购房者是不公平的。

  在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看来,这一表述或意味着坚持防范化解地产等金融风险方向不变,同时也要留意在此过程中的“次生风险”,及对房屋交付等冲击带来的民生影响。

  明明认为,例会首次涉及房地产市场,“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房地产政策不排除边际调整可能,但更大概率也是以支持首套刚需为主要方向。要求“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很可能指向信用风险较大的企业“保交房”的要求。

  多措并举应对经济阻力

  多重经济矛盾、多重政策目标下,货币政策要如何权衡?

  “从8月的经济金融数据看,总量层面内需不足情况较为显著,经济进入内生动能下降和通胀压力上升并存的‘类滞胀’阶段。”在明明看来,强化服务实体经济目标,货币政策的主要落脚点包括数量和价格层面、总量和结构层面。

  数量层面,狭义流动性方面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广义流动性方面“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价格层面,仍然强调“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结构政策层面,再次强调落实支小再贷款,支持银行补充资本,结构性宽信用加速推进。

  赵伟认为,经济增长的合适区间已然下了台阶,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需要在“新”基准下展开,无论对信用、利率还是其他宏观变量的理解,皆是如此。

  “目前国内面临的经济阻力仅靠货币政策难以完全化解,需要多部门配合。”周茂华指出,货币信贷环境要保持适度,避免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及局部潜在风险集聚等。因此,货币政策在总量保持适度增长,就是要让M2、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基本匹配,优化信贷结构,提升政策支持实体经济效率,尤其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保住市场主体、稳定就业,促进内需稳步恢复。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