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金融数字化转型与发展重点

2021-10-02 07:41:24 银行家杂志 微信号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院长

  杨涛

  由《银行家》杂志社主办的“中国金融创新论坛”暨2021中国金融创新成果线上发布会于2021年9月24日在京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银行数字化转型:路径与策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杨涛出席并发表了主旨演讲。

  为什么重视经济金融数字化。通过发展数字经济更多的是为了应对增长的困境,首先可以看到长期以来全球经济增长遭遇越来越多的挑战,新冠疫情短期冲击一方面使得宏观经济雪上加霜,另外一方面也倒逼了非接触式商业模式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整个经济增长的模式也在发生快速的变化,所以在众多经济发展压力的促进下,使得数字化转型成为重要的抓手。此外,应该说政策层面也在不断地支持与护航数字化转型。2020年4月,中央提出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首次把数字要素作为重要的要素之一。应该说,在新发展格局当中数字化转型正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抓手之一。

  经济模式变化在持续支撑着数字化发展。首先是C端的变化。无论是从全球智能手机用户的增长,还是从部分国家互联网渗透率的变化,都可以看到整个移动端使用的范围和深度越来越突出,意味着未来众多的经济金融的商业模式在面对终端用户的时候必须往移动端转移。其次是B端也在加速变化。疫情期间全球增长最快的企业都是跟新经济、数字化密切相关。2017~2020年,我国新成立的企业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在那些关注新经济、新技术、创新有特别好的生态的城市里,有的是着眼于科研与技术服务业,有的是着眼于信息软件跟信息技术服务业。

  数字化发展带来的风险。现在很多国家都面临着一些看不懂的风险担忧,这些风险可能来自于加密数字资产和区域中心化金融这样一些越来越在数字化时代变得更加复杂的模式,它对于传统的经济金融运行带来重大的挑战;与此同时,当前核心的社会再生产的投入要素都发生了变化,从最早的土地到劳动力到资本到技术到当前的数据,数据成为整个社会再生产中最重要的切入要素,由此带动了资本、技术和其他一些要素。正是面临种种不确定性的全新的风险担忧,使得各国现在越来越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的问题。

  未来数据主权竞争将成为新的竞争领域。当前来自于数据主权的竞争越来越突出,某种意义上是在全新的数据环境下强调新主权的竞争。我们国家也把数据处理活动和数据处理者的国外上市纳入到网络安全审查的范围,某种意义上也体现了对于数据主权的重视。事实上这也是全球趋势,比如说欧盟的数字金融战略就旗帜鲜明地提出来要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并且有强大的欧洲市场参与者主导,使欧洲的消费者跟企业享受数字金融的好处,同时体现欧洲的价值与风险的稳健监控的原则。

  金融科技(数字金融)的价值。一是要维持金融的基本功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因为金融有一些最基本的功能,像融资、风险管理、支付结算等。伴随着数字化转型,事实上这些基本的功能都面临挑战,要维持原有的金融功能就必需变革。二是提高行业效能,从整个金融行业来说就是如何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如何强化自己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三是符合弥补服务短板,特别是在长尾、普惠方面如何发挥可持续的服务能力,这是对于金融科技带来的重大历史使命的要求。四是如何保障金融安全,这即有在微观层面讨论也有在宏观层面讨论的问题。

  未来金融科技与数字金融发展的重点。我们认为有几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第一是数据。从微观层面看,就是企业如何更有效地管理数据、应用数据、发掘数据。整体来看,目前只有极少数的企业准备好适应数字化转型的要求,多数企业在数字管理能力方面还有很多不足。第二是技术。与过去纯粹重视技术本身来比较,当前越来越重视技术的伦理问题,因为它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未来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能否沿着一条健康可持续的道路往前走,所以技术的伦理变得越来越重要。第三是需求端。金融科技的创新无非着眼于场景改良或全面重构。场景改良起到的效果是从边界上改善现有场景模式,全面重构强调的是依托数字化全面重构生态架构,实现资金流、数字流、产品服务流和行为流的融合。现实中实现全面重构非常难,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踏踏实实在边际上往前走,避免出现数字化焦虑。第四是制度。从监管视角看,面对金融科技和新金融的创新,需要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更高的容忍度和弹性。这个过程中,既要重视带来的风险问题,又要避免一刀切,毕竟所有的政策监管最终都是为了促进创新。

  杨涛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院长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银行家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