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陈四清:以金融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2021-10-18 11:01:30 中国金融杂志 微信号 

作者|陈四清「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1年第20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围绕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作出重要部署,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坚定决心。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应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促进共同富裕。

全面准确理解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金融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历史意义和时代内涵,自觉将其贯穿到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

传承党执政为民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投身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为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进行了长期艰苦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为我们进一步传承初心使命指明了前进方向,赓续了奋斗力量。

开启从全面小康走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由1949年的不足500亿元,突飞猛进到2020年的100多万亿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等各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已经具备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经济社会基础。党中央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把握,深化了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意蕴。在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各项工作着力点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浙江等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先行先试,有利于探索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为在更大范围推动共同富裕提供范例。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领导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再次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一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使共同富裕的阶段性和长远性、区域性和全局性得到有机统一。二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共同构成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能有效提升生产力,又能最大程度地避免两极分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制度保证。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保了正确的发展方向,推动了改革发展成果共享,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共建、共治和共享的社会发展新局面。

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内在统一性体现在金融领域,就是更好地发挥资金在资源配置中的牵引作用和撬动特性,更好地支持乡村振兴,更好地支持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更好地支持完善分配制度,不断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而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以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联动发展。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畅通城乡、区域要素流动直接关系扩大消费和国内经济大循环。“十四五”时期,我国正加快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广大县乡村镇为潜力带的区际统一要素市场。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能力将不断增强,城乡之间资源和要素的联动红利将加速释放,区域发展平衡性将明显增强,这些都将在更大范围支持和促进共同富裕。金融业应紧抓要素市场开放和区域一体化机遇,做好信息互动和运营协同,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发展质量和带动效应,城乡联动、以城带乡支持范围更广的共同富裕。

以产业升级促进供求动态平衡。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生产能力快速提升,供给的“数量缺口”总体上已不复存在;同时,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使得消费结构加快向高端化、服务化、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升级,“质量缺口”仍然不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期来临,传统投资对需求侧的适配性和贡献度将呈递减趋势,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将持续提升,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将转向提升质量。“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供产业支撑,从根本上解决供给体系与消费升级的适配性问题。金融业既要发挥传统信贷服务优势,又要构建适配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服务体系,引导资金向外溢性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比较高的领域集聚,促进形成一批拉动内需和促进消费的新增长极。

以创新驱动促进收入水平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面临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更紧的约束,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已由生产要素的大规模、高强度投入,转向科技创新、人力资本提升带来的“乘数效应”。我国产业链相对完整,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跨产业链融合将持续深化,为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创造条件。“十四五”时期,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将更加健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将显著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收入将不断提升,中等收入群体将快速扩大。金融业应深刻把握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建立健全金融有效支持创新的服务体系,针对创新活动周期长、不确定性高的特点,加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市场的业务创新与协同,增强对国家重大需求、前沿科技、生命健康等领域创新的服务能力。

以完善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从价值创造与分配视角,宏观活动可以分为生产性努力和分配性努力两大类。前者是做大经济“蛋糕”的过程,后者是如何分配好“蛋糕”的过程。“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着力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保证效率的基础上侧重公平原则,通过宏观调控、严格监管,以及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手段,合理调节资源分配结构,不断提升社会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金融业应着眼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整合服务资源,将金融服务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积极融入高水平对外开放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打造适配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投融资模式。

做好促进共同富裕的金融服务工作

金融机构是体现政府、市场、人民群众良性互动关系的重要载体,其中大型金融机构还发挥着贯通产业链全流程、连接国内外全市场的重要作用。促进共同富裕,需要金融机构主动服务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需求侧管理,助推供需实现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在供给侧,金融机构应在服务要素市场化配置、服务创新驱动和推动绿色发展三方面发力,加快形成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相契合的经营新质态,更好地为居民、企业、政府等主体提供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的金融服务。

助力城乡区域间的要素资源优化配置。金融机构应依托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为政府机构、监管部门和社会大众提供智能化服务方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全面激活县域乡村增长势能,构建城乡一体的金融服务新模式。搭建联结各类客户、各类要素互通共享、场景深度融合的全景服务生态圈,以资金流和数据流为牵引,助力资金、人才、技术、知识等要素的跨地域配置。工商银行立足自身在城市金融、产业金融领域优势,坚持走以城带乡、城乡互补的城乡联动发展之路,主动搭建渠道和桥梁,加强对乡村振兴产业的融资支持,积极推动各类要素向乡村流动、现代服务向乡村延伸。

完善服务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金融机构应注重数据要素价值挖掘,优化服务科创企业的基层组织架构和经营模式,开发与建设创新型社会相契合的投融资产品,更好地适配科创金融的新需求。把握非接触、线上化、个性化的消费发展趋势,加快数字化智慧化平台建设,更大程度发挥数据资产助推经济成长的正外部性。工商银行根据科创企业高成长、高风险、轻资产特点,研发推出技术改造贷、知识产权贷等多款产品,满足科技企业不同阶段融资需求,助力形成有韧性的创新链条和产业生态。

努力服务绿色低碳和人的全面发展。金融机构应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贯穿经营各环节,建立科学高效的决策机制和运行程序,增强战略穿透力和制度执行力,助力形成人民精神生活丰富、社会文明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局面。工商银行围绕投融资组合“碳中和”目标,通过单列信贷规模、强化专项计划传导等方式,优先支持公共设施共建共享、资源梯级和循环利用、污染物集中安全处置等大型项目融资,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服务居民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在需求侧,金融机构作为促进消费和加快内需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应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系统布局与新发展格局相契合的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对收入结构优化和消费需求升级的适应性。

服务收入分配改革,助力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金融机构应以中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为重点,提升产品服务供给质量。提升中低收入群体的服务体验,为中等收入群体提供风险收益相适配的金融产品,支持高收入群体和企业家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事业,进一步优化化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工商银行不断提升基础账户服务能力,持续丰富理财产品供给,积极探索服务慈善金融的新模式,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适应“回流型”和“带动型”消费需求增长。金融机构应把握自贸区(港)、粤港澳大湾区等开放机遇,健全便利化的金融创新体系,提升对境外消费回流境内的承接能力。构建本外币、内外贸、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外汇业务产品体系。通过金融力量打通内需堵点、补齐短板,破除制约消费的服务屏障,持续提升对境外消费需求回流的服务能力,促进国际循环和国内循环的畅通有序、融合发展。工商银行围绕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持续完善全球网络布局,经营机构覆盖全球主要经济金融中心,通过打造“在岸、跨境、离岸”的一体化、全产品体系,全力提升全球金融服务能力。

中国工商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金融工作“三项任务”,不断优化金融供给,着力建设“人民满意银行”,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更大力量。■

(责任编辑  植凤寅)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