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打造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模式

2021-10-29 12:04:27 中国金融杂志 微信号 

作者|黄军民「台州银行副董事长、行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1年第20期

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无论是宏观导向,还是商业驱动,中小银行深化普惠金融服务已成共识。如何打造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模式值得深思。

数字普惠金融是中小银行深化服务、创新业务的重要手段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县域、乡镇经济成为升级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关键领域,小微、三农等群体成为刺激消费和投资端的重要着力点。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小微客户是其发展的基石,县域、乡镇则是其“主战场”,中小银行在小微金融服务领域有着先天的资源禀赋优势与丰富经验。发展普惠金融既是中小银行的初心使命,也是其转型发展的战略要点。

在数字时代,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正在发生深层次的变化。城乡居民线上化、移动化的生活行为习惯弱化了银行传统以网点覆盖推动业务增长、维系客户关系的模式作用。传统的运营模式已难以完全满足客户多样性、复杂化的金融需求。技术变革也带来产业迭代、产业集约和平台化经营趋势。与此同时,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大企业裂变大平台、小企业聚集大平台”,开辟了金融服务新市场,对银行提出了数字化服务的新要求。中小银行由于业务规模、资源禀赋等客观条件所限,对数字化建设的资源投入无法与大银行相比,更应聚焦核心需求,锻造与小微、三农目标市场匹配的数字化能力。

现代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加速融合,一方面使得银行靠传统方式改革和创新的边际效应越来越小,另一方面也为银行提供了金融深化与创新的有力工具和现实路径。银行传统纯线下的服务方式日渐式微,但纯线上的运营模式也不完全契合金融服务的应用场景。通过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普惠金融模式,让数据成为深化普惠金融服务的驱动力,可以有效提高普惠金融的服务效率、风险控制水平和服务增加值。

探索普惠金融“村居化、行业化、平台化、生态化”新路径

村居化即深扎村居、社区。成立专职服务乡村振兴的业务条线,专注于村居、社区的金融产品设计与服务提升。银行网点实现“社区化、微型化、近身化”,每名客户经理常年深扎服务2~3个村居,实现网格化、高频化、个性化交互,常态化组织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持续拉近与居民的距离。

行业化即深耕行业。根据银行支行周边产业、居民经济状况,细分行业、客群,打造行业专业化团队,培养客户经理成为行业专家。由支行牵头组织行业产销对接会、农技讲堂等,提升服务的综合价值。银行只有熟悉行业、熟知客户、熟谙风险要点,才能敢贷、愿贷、能贷、会贷,也才能更充分且持续地满足客户需求。

平台化是村居化、行业化基础上的线上化提升。通过构建服务平台,向社区周边、小微企业等输出银行的服务与资源,赋能小微企业、个体户、三农客户实现线上化经营升级,并将普惠金融服务与产品融入客户的经营和生活场景,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多层次、多渠道金融服务体系,提升数字普惠金融能力。

生态化是平台化基础上的场景化应用以及线上线下、金融服务和非金融服务的融合。在深化服务的过程中,银行不断接受客户的意见,研究客户的金融和非金融需求,更加了解客户,成为综合服务提供者甚至生态建立的协调者、构建者,逐步形成服务生态圈。生态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成为适应新时代、新格局背景下开启下一轮发展的强大引擎。

普惠金融深化与创新的台州银行实践

台州银行以市场化治理、差异化定位、特色化服务、精细化管理使普惠金融服务成体系、有机制,让小微、三农客户融资容易且持续。全行户均贷款约为40万元,500万元以下贷款的户数占比达99.4%,金额占比达83%,实现了商业可持续。

坚守一个市场定位,专注小微、三农,践行“与客户做朋友”的社区银行商业模式

“战略定小”,坚持做小不做大、做实不做虚。近80%的网点分布在城乡接合部、乡镇、村居,致力于打造老百姓(603883,股吧)家门口的“金融便利店”。全行50%的人员为一线客户经理,坚持贴近客户、时刻关注客户需求,确保信贷资源精准投放。

“策略专小”,贴近需求,因地制宜。一方面,践行简单、方便、快捷的服务理念,让产品、服务简单实用,并对所有业务限时服务;另一方面,业务规划宜农则农、宜商则商,与当地政策导向、行业产业、客户需求相一致。

“治理适小”,产权清晰,管理体制灵活,产权结构的市场化赋予了公司治理的市场化基因,能更灵活、高效地满足小微、三农客户需求,更及时、有效地配置资源,响应市场变化。

创设一系列服务与产品,不断创新满足客户的细分需求

紧贴小微、三农客户需求,形成畅通融资的“56789”特色服务,即约50%的客户获得纯信用贷款,约60%的客户获得自助类贷款,约70%的客户享受续贷免签,约80%的贷款不需抵押,约90%的贷款在一线完成审批。

力推“小本贷款”,以低门槛、高灵活的产品特征,以及标准化、强激励的展业机制,支持低收入群体,使约60%的客户生平第一次获得银行贷款,且每发放一笔就能为当地创造4个以上的就业岗位,实现社会效益。在农村地区实现整村授信,力求“全覆盖到户”,上门为农民提供无须任何抵押或担保、中长期“随借随还”的授信服务,让村民足不出户即可满足资金需求。自2011年起在国内首次将原本只适用于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贷款引入小微金融服务领域,以“绿色节能贷款”帮助小微企业更新节能设备、改进生产工艺,并免费为企业提供专业的能源利用评估报告,直观呈现节能增效的投资效益,带动更多小微企业投入技术改造,以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练就一套有效防范风险的风控技术

通过实践提炼了“下户调查、眼见为实、自编报表、交叉检验”的16字信贷调查方法,以及“不看报表看原始、不看抵押看技能、不看公司治理看家庭治理”的“三看三不看”风险识别技术。同时,树立“资产质量是第一生命线”的理念,强化信贷文化教育,使全员以高度负责的风险意识自觉防范风险。

主张适度授信、合理授信。推崇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正常经营和适度发展的资金需求,审慎对待授信银行数较多的客户,不过度授信,并且主张客户负债与其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相适应,不盲目跨界或多元化扩张。同时,搭建风险识别技能分级体系,实现授信人员风险识别技能等级与所服务客户复杂程度相匹配,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打造一支乐于、善于服务小微、三农客户的员工队伍

普惠金融服务需要一支乐于与小微、三农客户打交道,具有能吃苦、善沟通、接地气特质的员工队伍。台州银行通过周边化、专业化、精准化招聘,实现99%的员工自主培养,既传授业务技能与合规制度,又注重传承企业文化,在培育员工小微、三农情怀的同时坚定其服务小微、三农客户的信念。

构建一个数字化改进和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的智慧平台

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数据驱动、线上流程、行业专家、现场交叉”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实现“强支撑、智运营、高交互”。

强化技术支撑。将IT基础平台全面转向云分布式架构,基本实现“去IOE”,提高了系统弹性和效率,且节约了费用。一方面,赋能智慧运营。一是构建企业级业务枢纽平台,使新产品开发、配置从原来的几个月缩短到几天,快速、高效地响应客户需求,并以数据为驱动,实现各个系统间的有机联系及数据交互,使人均有效管户数从原来的一二百户提升到350多户。二是构建大数据枢纽平台,将准实时数据处理能力综合应用到风控、营销等多个业务场景,比如,以大数据模型辅助信贷决策,实现对传统信贷技术的升级。另一方面,高频触达交互。一是2014年推出“普惠金融服务移动工作站”,实现业内最早全流程应用Pad上门服务。客户经理人手一台Pad,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以及企业生产一线,使新客户贷款业务办理时间从传统作业的1~2天缩减到1~2个小时,可实现贷款资金3分钟入账。二是在业内率先利用手机视频技术实现全流程移动服务,客户在家通过APP视频通话即可享受优质服务。三是采用前端批量获客、中后台集中作业的“半信贷工厂”模式,减少客户的等候时间和上门次数,比如,在支行周边村居布设二维码,村民只需手机扫码即可申请贷款、获悉授信额度,实现贷款全程后台自动审批、自动放款。■

(责任编辑  张黎黎)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泓杨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