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美联储“缩债 ”

2021-11-24 10:39:14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胡杨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以下简称“美联储”)日前公布11月议息会议声明,宣布将从11月晚些时候开始逐月减少150亿美元资产购买规模,并视情况调整资产购买速度。同时,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0至0.25%之间。11月稍晚,将购买700亿美元美国国债和35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12月将分别购买600亿美元和300亿美元。

  由于美联储缩小购买债券规模以及缩小资产负债表的动作与QE(量化宽松政策)属相对关系,因此,上述会议声明也被看作是美联储将结束QE的一个信号。

  尽管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但美国经济当前整体仍处于持续复苏阶段。从就业来看,美国失业率已经有所好转,正在逼近2019年疫情暴发前的水平。随着疫情的进一步缓解,美国就业市场有望继续回暖。

  此外,拜登政府考虑加大推行财政刺激政策落地来保障股市平稳,也意味着美联储需要提早布局,以对冲预期流动性扩张的风险。

  事实上,美国现阶段的通胀率已经相当高。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10月,美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大涨6.2%,是1990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食品杂货成本在过去一年上涨了5.4%。需要注意的是,在疫情暴发前的5年里,美国的食品价格几乎没发生过任何上浮。

  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警惕高通胀转向中长期后出现的金融危机。及时地收紧流动性,也就是美联储“缩债”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按照过往的经验,在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的货币政策会对全球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与冲击,尤其是对经济增长波动较大而市场规则不健全的新兴市场国家。具体而言,美联储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将改变国际资本流向,导致新兴市场国家流动性收紧、利率上升、汇率贬值,进而对这些国家的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影响。

  不过,由于进出口地位不同,不同新兴经济体受到美国“缩债”的影响也有所差别。就我国而言,因为是资源输入大国,美元走强导致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将使得进口原料成本下降,对我国正面影响更大。

  此外,从实际情况看,美联储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近年来逐渐趋弱,国内货币政策和资产价格因而将不会出现较大变动。

  至于资本市场,中信建投研报认为,三四月份中美利差已出现过一次明显收窄,包括后续美联储“缩债”的预期渐浓也对市场造成了一定困扰,而我国央行调控显得相当淡定,并没有频繁干预外汇市场。目前,我国不稳定性较强的“热钱”数量相对较小,因而资本流动冲击的压力相对可控。

(责任编辑:李悦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