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刘桂平: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2022-01-16 13:38:49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志锦 上海报道1月15日,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海苏河湾峰会在上海召开。央行副行长刘桂平发表了《对当前畅通“双循环”的几点认识》的主旨演讲。

  出口增长强劲势头难以持续

  他表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格局逐步形成,但受持续反复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一是出口增长强劲势头难以持续,消费增长乏力,投资持续下行,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压力不小。我国率先控制疫情,拥有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带动我国这两年外需增长十分强劲。2021年前11个月净出口同比增长17.1%。但随着2022年全球疫情管控边际向好和复工复产,我国外贸高增长势头将面临挑战。同时,受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影响,国内消费增长放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两年平均增长4.4%,仍在低位徘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已连续9个月下滑,为历史较低水平。

央行刘桂平: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二是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制造”种类丰富,韧性较强。但一些关键核心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仍落后于世界领先水平,一些关键核心部件严重依赖进口,对产业升级形成严重掣肘。

  三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加大,保持市场主体整体活力面临挑战。疫情肆虐以来,在保供稳价、减税降费、融资支持等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作用下,我国市场主体的运行状况整体向好。但不容忽视的是,近期受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用工难用工贵、应收账款回款慢、物流成本高以及部分地区停电限电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中小微企业经营情况不容乐观,就业市场面临较大压力。

  此外,国际循环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一是全球疫情反弹带来的不确定性。

  二是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带来的不确定性。当前主要经济体通胀水平不断上升,货币政策转向趋势明显。今年1月刚召开的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美国将在2022年3月加息并缩表,英国印度央行已于2021年12月启动加息,欧央行也在考虑可能加息,这将推动美元、欧元等回流,可能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波动。一些新兴国家将面临跨境资本大规模流出风险,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向我国传导的压力在加大。

  三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在疫情冲击下,全球生产力布局加速调整,加之地缘政治角力的影响,我国产业面临向东南亚“分流”和向发达国家“回流”的双重压力,部分产业“缺芯断链”,产业安全和竞争力受到威胁。2020年全球货物贸易额下降7.6%,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流量降幅达42%。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他表示,“双循环”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动态优化的过程。要坚持问题导向,秉承开放理念,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创新能力,进一步拓展“双循环”的广度和深度。要发挥金融功能作用,优化金融政策、市场和产品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充分展示开放姿态,更加积极主动融入世界。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表明,中国的发展必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推动“双循环”必须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深入参与并引领世界经济全球化。只有当我们更加积极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变成一个更加开放的经济体时,我国的经济总量才能在现有基础上再上新台阶。

  在这方面金融部门应该能够也必须有所作为,要抓好已有金融开放措施有序有效落实,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扎实推进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空间,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努力构建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金融体系。

  二是要充分挖掘我国市场容量大的潜力,统筹谋划内需牵引经济发展这篇大文章。最终消费和有效投资是扩大内需、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基石,中国有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这是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的稀缺资源。

  要把扩大内需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针对我国消费现状和消费结构变化趋势,以及“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各专项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以创新思维精准布局最终消费和有效投资,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资金供给,推动构建更有利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升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支持城乡居民提高消费意愿,增强持续消费能力。

  三是要充分发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作用,持续夯实稳增长、保就业的基础。

  四是要充分彰显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力推进科技创新。

  五是要充分认识农村发展在“双循环”中的特殊地位,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六是要充分激发有为政府治理潜能,更好推进财政、金融、产业、就业等政策形成合力。

(责任编辑:邱光龙 HF056)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