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指出,“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复苏发展。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我们会全力以赴。”作为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有力抓手,绿色金融已经成为助力国家和地区绿色发展的重要工具,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也将扮演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中国人民银行一直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工作,扎实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经过多年探索,确立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思路,并积极推进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工作。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引导绿色投资、促进产业绿色转型、优化能源结构、支持污染防治、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助力绿色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本刊特别策划专栏,约请相关业内人士分享金融助力绿色发展的实践、成效和经验,就金融如何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进行探讨。

作者|张晓男「中国农业银行信用管理部总经理」
文章|《中国金融》2022年第5期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做好“双碳”金融服务既是金融机构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推进自身经营转型、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的必然选择。
农业银行作为一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坚持以服务三农为本,以绿色作为靓丽底色,紧跟“双碳”目标下绿色产业发展形势,深入挖掘绿色金融市场空间,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倾力支持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积极引导金融活水流向减碳降碳重点领域
聚焦三农主业,全面服务乡村绿色发展。农业银行坚守三农基本定位,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全行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向县域农村倾斜金融资源,完善信贷政策,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积极拓展乡村振兴新市场。在乡村产业方面,积极支持国家育种基地、绿色标准化农产品(000061)生产基地、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建设,助力推广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在乡村建设方面,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聚焦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等重点项目,加大信贷支持力度。2021年,农业银行和国家乡村振兴局、四川省政府合作,共建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形成了一批绿色示范成果。截至2021年末,乡村振兴领域贷款突破6万亿元,增速远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
顺应能源低碳革命大势,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以风电、光电、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实现蓬勃发展。农业银行主动应变,提早布局,先后与国家能源局和大型电力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大力支持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发展。截至2021年末,农业银行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超5000亿元,增速近30%。
优化信贷结构,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升级。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中传统产业特别是高碳产业占比依然较高。在“双碳”目标下,绿色低碳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农业银行紧抓产业绿色升级机遇,积极支持交通物流节能减排工程,服务城乡建筑绿色节能改造,推动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企业能效提升和清洁生产,“两高”行业贷款占比持续下降。
截至2021年末,农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近2万亿元,贷款规模和增速位居同业前列,绿色债券投资余额近900亿元,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同比增长均超30%。2020年和2021年,农业银行先后荣获《亚洲货币》“年度最佳绿色债券银行”和“年度最佳绿色金融银行”奖项。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构建“绿色银行”
农业银行紧紧围绕实现“双碳”目标,坚持绿色金融发展顶层设计和创新驱动,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广泛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在协同推进服务三农、绿色转型和经济复苏等方面积极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一套契合自身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
坚持战略引领,完善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完善绿色金融管理架构,发挥董事会下设战略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作用,及时推动落实党中央“双碳”工作决策部署。设立同业第一个“碳中和”工作委员会,统筹规划农业银行自身碳中和工作。在高管层成立绿色金融委员会,为统筹推进全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加强绿色金融业务顶层设计,制定加强绿色信贷管理的实施意见,将绿色金融纳入全行发展战略体系,持续推进绿色金融业务体系建设。2021年,农业银行“十四五”规划明确将绿色金融作为全行三大战略之一,农业银行先后出台绿色金融发展规划、指导意见和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系统谋划全行绿色金融发展框架,全面部署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投融资工作,加快打造绿色金融优势品牌。
坚持机制先行,强化政策支撑和资源保障。在信贷政策方面,农业银行持续推动绿色发展理念与信贷政策体系深度融合,在每年度信贷政策指引中明确绿色金融政策导向,将绿色信贷指标要求纳入重点产业(行业)信贷政策,先后印发风电、太阳能(000591)发电、生物质能发电、核电、新能源汽车、林业、种业等行业信贷政策,积极引导资金投向绿色行业。在资源配置方面,聚焦绿色基础设施、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重点领域,加大信贷规模、经济资本、财务费用等资源倾斜力度,引导增加资金投放。在考核评价方面,将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纳入全行绩效考核评价和合规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分支行开展业务的积极性。在机构人才方面,积极成立绿色专营机构,配备专营团队,在员工招聘和人才引进中明显提高绿色金融专业人才比例,为促进绿色金融业务快速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坚持创新驱动,构建多层次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充分发挥综合经营优势,构建层次丰富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在绿色信贷方面,创新推出绿色交通贷、绿色节能建筑贷、生态修复贷、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等一系列产品,初步构建农业银行绿色信贷产品序列。积极运用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向碳减排效应显著的绿色企业和项目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2021年下半年合计向525个项目发放碳减排贷款352亿元,带动年度碳减排量达75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在绿色债券方面,积极支持绿色企业开展绿色直接融资,先后承销发行金融同业首批碳中和债券、首单“绿色+乡村振兴”债券、首单“碳中和+专项乡村振兴”债券、首单“革命老区+绿色+专项乡村振兴”债券等。在碳金融方面,积极推进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上线“农银碳服”系统,实现与全国碳市场对接。积极对接全国碳交易市场配额管理企业,现已与其中1239家建立合作关系。完成碳排放权质押贷、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质押贷产品创新储备,全力服务碳市场创新发展。
坚持风险可控,提高绿色转型风险防控能力。积极应对绿色转型的潜在风险,提升风险管控前瞻性、系统性和精准性。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行业发展形势,加强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高碳行业转型风险管理,做好能源产业、制造业绿色转型重点领域分析研究和风险识别。持续优化制度体系、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实现对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的全面覆盖、分类管理与全程管控,对非生态友好型客户和项目执行“一票否决制”。探索开展情景分析、压力测试等风险管理工具应用,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对环境和社会风险客户的标识、校验和制约,提升风险预警和管控的精准性。
坚持开放合作,主动践行国际主流绿色标准。聚焦绿色金融前沿,主动参与全球可持续金融治理。2019年,签署并正式加入《“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投资绿色化。2020年,协助举办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绿色金融合作委员会首次全体会议,积极宣讲农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成效。2021年,参加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签署《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宣示》,签署《负责任银行原则》(PRB)、成为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支持机构。此外,农业银行持续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以及各类金融机构的交流和合作,积极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践行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深入推进绿色金融发展,持续巩固绿色金融品牌优势
农业银行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努力践行“双碳”目标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时代使命。
深入落实国家“双碳”工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党中央“双碳”工作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国家政策传导落地,把发展绿色金融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聚焦乡村振兴、能源革命、产业绿色升级等重点领域,强化绿色金融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优化完善绿色金融管理机制,提升环境和气候风险防控能力,系统推进全行绿色金融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把握重点领域机遇,推动绿色金融提质增量。围绕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机遇,紧密结合《“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加大差异化信贷政策供给、产品创新和金融科技服务创新力度,持续拓展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聚焦国家能源结构转型机遇,进一步加强对新能源领域新模式、新业态、新需求的分析研究,挖掘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传统能源高效利用、氢能和储能领域等能源产业市场业务增长点。紧抓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机遇,重点围绕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明确的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大领域,以及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生态环境等市场空间较大、碳减排效应明显的领域,加大资金投放力度,为传统产业绿色升级持续注入金融动力。
进一步增强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动能。以减碳降碳为主线,加强绿色产业重点领域信贷政策引导。增加绿色金融发展资源投入,在信贷规模、贷款定价、经济资本、考核评价等方面继续加大倾斜力度,激发绿色金融发展内生动力。加强金融科技在信息共享、风险防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升数字技术赋能绿色金融的能力。
提高环境和气候风险管控能力。深化情景分析、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等风险管理工具的运用,将ESG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优化投融资业务流程,提高环境和气候风险管理能力。加强绿色产业(行业)跟踪研究,提升绿色金融风险识别能力,前瞻应对高碳行业转型风险,坚决落实国家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要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好资金投向闸门,保持绿色金融资产质量稳定。
坚持以开放合作建设“绿色银行”。主动参与全球绿色金融治理体系建设,做好与PRB等国际准则或倡议的衔接,积极参与全球绿色金融标准体系设计和实践,提高绿色金融的国际引领力。加强与国际先进同业交流和合作,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平台分享推广绿色金融发展经验,积极为促进全球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贡献方案和智慧。■
(责任编辑 张黎黎)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