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寒流来袭?我的理财该怎么办?

2022-03-22 16:43:34 锐观察 微信号 

说实话,对于银行理财,财富君也没想到,挑战竟然来地这么突然。

就在最近,随着股市趋于平稳,基金回撤也暂时收窄,而对于银行理财的考验,可能是刚刚开始。其中,有两个信息,投资者关注度比较高:

第一个信息,银行理财产品,出现相当比例的亏损。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11日,共3804款存续理财产品今年以来总回报为负值,其中理财公司发行的产品占比73.03%。

第二个信息,“零售之王”招行的发布会,除了公司亮眼的业绩外,其理财产品的尴尬境地也得到证实。

整体来说,尽管亏损产品占比不算太高,但对相对稳健的投资者冲击不小:银行理财也能亏钱?后面还能继续投资嘛?

(1) 寒流

对于今年来说,财富管理市场面临的寒流,已经袭击了多个金融子行业。至少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冲击,让很多人始料未及。

“看股市、基金都在下跌,我当时还很庆幸,幸亏买的是银行理财产品,本以为会躲过一劫。”说起今年的理财投资,年轻的小王一脸疑惑:“没想到,银行理财产品到期赎回,居然是亏的,尽管亏了不到5个点,但确实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其实,类似小王的这种遭遇的投资者,今年不在少数。就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股市波动不断加大,一贯谨慎的小王,就把理财资金开始转移到银行理财产品里面。

这一点,就在今年年初,随着开年四个交易日的连续大跌,很多投资者更是坚定了这种想法和做法。不过,随着资管新规的实施,银行理财不但打破刚兑,而且产品业绩净值化,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产品净值。

不过,产品净值化带来的则是另一种冲击。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15日,共计3435只理财产品出现了单位净值小于1的情况,其中风险等级为R2/R3级的理财产品3282只,分别占今年以来披露过单位净值的理财产品的8.52%、8.14%。

几乎一夜之间,银行理财彻底“变天”,原来以为的“保本保息”产品,现在竟然也开始破净“亏钱”,这着实让很多投资者难以接受。

(2) 冲击

其实,感受到这个寒流的,不只是银行理财投资者,就连很多银行和银行理财子公司,也早已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日前,财富君注意到,号称“零售之王”的招商银行(600036),披露2021年全年业绩并召开发布会。对于开启转型“大财富管理”的招商银行来说,业绩数据相当抢眼,这一点相信大家都看到了,但财富君注意到了两个数据,认为还是相当关键。

第一个数据,代销基金收入。财报显示,招商银行去年非利息净收入1273.34亿元,同比增长20.75%。其中,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高达358.41亿元,同比增速达到29%。其中,代理基金收入更是达到123.15亿,同比增长36.20%。不过,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就此指出,从收入结构看,招商银行2021年超过三分之一的财富管理收入来自于代销基金,但2022年一季度基金市场不佳,给今年的财富管理收入增长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

第二个数据,理财产品手续费。数据显示,招商银行2021年的资产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达108.56亿元,同比增长57.52%。这其中,招银理财也贡献了不少的理财产品手续费。不过,理财产品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同样受到了资本市场的波动影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面积“破净”。对此,招商银行副行长王良表示,当前招银理财“破净”的产品数量达数十个。

对此,财富君的判断是,就连招商银行都坦承遇到的挑战,相信对整个银行理财来说,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只不过程度大小而已。

(3) 三大挑战

在资管新规之后,尤其是净值化时代到来之后,银行理财面对的挑战并不在少数:

首先:投资者教育。多年以来,银行理财打造的安全稳健的招牌,在投资者层面的理解,更多的呈现是保本保息的代名词,这也从侧面证实银行柜台理财经理的背书能力为何强大,而在多年的积淀之后,稳健、谨慎的投资者成为其理财产品的主体,如何改变这些投资者的理财观念,相信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过程。当然,财富君一贯认为,市场教育是最好的风险教育课堂,这在股市、基金理财的投教中就能得到证实;

其次,市场定位。根据多年的发展,银行理财的最大优势,还是在风险较低的固收领域,基本已和基金形成产品互补的态势,这也是当初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的时候,很多市场人士给出的建议,至少从目前来看,这一点还是相当明智的,加大固收产品供给,维护好当前的投资群体,也是客户的最大需求,所以就看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定位,到底是在哪里?

再次,权益产品。至少从目前来看,银行理财产品无论是从投研建设,还是公司系统投入等方面,都和基金、券商资管产品存在较大差距。当然,银行理财提高权益比重也是大势所趋,而财富君则认为,这应该需要一个过程,毕竟从风险管理、投研团队以及薪酬待遇来看,要想短期和基金抗衡,还是很不现实。净值化就是第一步,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银行理财如何做好权益类产品,也是其未来长远发展的关键。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达29万亿元,存续规模连续三年位居各类资管产品首位;理财产品资产投向债券类、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余额分别为21.33 万亿元、2.62万亿元、1.02万亿元,分别占总投资资产的68.39%、8.40%、3.27%。权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809亿元,同比增长1.09%,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0.28%。

对于这一点,招商银行的定位就很清醒,认为自己还是一家销售机构,优势主要体现在渠道方面,而不是投研和资产配置能力。

(4) 趋势

最为关键的问题是,作为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我还能继续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嘛?对于投资者来说,财富君认为,需要认清几个趋势:

第一个,净值化时代。毫无疑问,随着三年过渡期结束,银行理财产品已经完全进入到了净值化时代。也就是说,银行理财产品以后都是净值化产品了,这一点已经是不可更改的事实。潜台词就是,刚兑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了,净值化波动也会成为常态。

第二个,适当性原则。很多投资基金的朋友都清楚,在基金投资的过程中,有一个适当性原则,就是通过这个适当性审核,你就会较为清晰的个人定位,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类型以及风险好恶程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再进行相匹配产品的选择,而理财经理的建议,可以作为参考。

第三个,产品的组合化。对于理财市场来说,投资产品的组合化,已经成为财富管理、资产配置的大趋势,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一趋势同样值得重视,FOF产品和策略的推广,就是目前这一趋势的解决方案,可以相应降低单一资产配置的风险,提高投资的体验程度,尤其是对稳健型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

所以,银行理财,面对的挑战,刚刚才是一个开始!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锐观察。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