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多家银行表态可延期还房贷,别高兴太早,建议还是尽早还

2022-04-09 14:59:29 光宇吐楼市 微信号 

  没想到的事太多了,没想到房价这些年涨不动了,没想到当年逢高买的房子现在很多人不想还房贷了。但这种情况,没办法,你想断供或咬牙坚持,自己决定,估计没有更好的办法。

  但今天我们不是说这部分人,说的是普通老百姓(603883)因为疫情原因影响房贷偿还,银行会不会根据实际情况有一个缓冲的余地。因为谁也没想到反反复复持续这么多年,工资不涨不说,更没想到说失业就失业,但是肩上依然扛着巨额的房贷,不会因为你的个人情况而改变每个月按时还月供的事实。

  当这种情况很普遍时,那么就该引起注意了。

  4月6日,#因疫情推迟还房贷有必要提上议事日程#的话题被推上热搜第一的位置,这说明,这个话题关乎千家万户,影响之大。无法按时还房贷可能有多种情况,比如因为居家隔离或者因为个人收入受影响等原因,但是多数银行并没有规定可以延迟偿还。这个话题持续发酵。

  甚至网上还有这样的段子,“疫情能叫停工厂……但是它唯独叫停不了银行,叫停不了信用卡,叫停不了房贷车贷还有各种贷款……”说得很是心酸。

  没想到第二天,各家银行就集体发声了,说明效率还是挺高的。4月7日,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回应,对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贷款客户,可提供包括延后还款时间、延长贷款期限、调整账单计划等在内的服务支持。

  同一天,邮储银行也表示,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房贷客户,可提供最长6个月的延期还款服务。

  除了这国有的6大银行外,一些地方银行也发出通知,可以延缓还房贷的时间。

  很多着急忙慌担心个人征信受影响的人可以宽宽心了,这是个好消息,也体现了更为人性化的一面,的确面对这种客观状况应该在还款上进行变通。

  对于那些因为疫情暂时还款受影响的人来说,的确是个好消息。世联地产陈劲松也呼吁:银行赚房地产行业的钱赚了30年,停六个月吧,否则坏账对银行也不好。

  这倒是真话,延迟还房贷并非不交,也不是少交,更不是想赖账,况且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对谁都不好。而且,房贷作为普通老百姓身上最沉重的负担,这个令人想不到的疫情也确实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计。

  目前还只是一些银行表态,相信接下来会有更多的银行跟进,展开对背负房贷压力的普通购房者的温暖行动。

  但是作为购房者千万不能放松,思想上可以放松,但行动上要更加努力。为什么呢?因为很考验人的本性。一天不给你延迟,你说不了啥,给你延迟一个月你很开心,但真到了延迟,你会发现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有的银行是半年,其实也很快,因为有时候找个工作也需要好几个月。

  所以此时一定要振作起来,不能因为申请延迟就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一定要清楚,这不是对所有人的豁免,一般都是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延期不是不还款,也不是不需要归还延期期间未还贷款本金对应的利息,那么也就意味着将来恢复正常后,可能利息比以前更多,这样你的还款压力比原来更大。

  因此,建议只要不到万不得已,真的尽量不要动这个心思,还是老老实实尽量提前偿还吧,否则你会发现压力越来越大,并没有因为缓交而让你轻松。延缓主要是针对那些暂时有困难或周转有问题的人,如果对未来信心不足的还是要继续咬牙紧下去吧。

  另外,即使申请,也不是那么容易,可能程序会比较复杂,如果暂缓时间不多,建议还是想尽办法给补上。对于申请的人,也要提前做好未来规划,安排好偿还方案,此外,不同银行执行不一,每家银行的承受范围也不一样,一定要问清楚具体的延迟方案。

  最最重要的是,我们也要在此次疫情中总结教训,可能一代人都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突发情况,以后就要有意识去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增加自己收入的稳定性和韧性。

  普通居民的“收入-房贷”收支结构平衡问题更要引起重视。据《2021年度中国杠杆率报告》,2021年居民部门杠杆率是各部门中攀升最快的,从2000年不到5%增长至当前的62.2%。有的家庭资产中,房产可能就占到6成甚至7成,房地产贷款占比过大、增速较快,这个问题值得警惕。别说疫情,即便是房地产市场本身,也会让很多家庭变得异常脆弱,经不起半点波动。

  尤其此时,在坚持房住不炒基础上,各地又在通过政策利好来激发购房兴趣,这同样也是好事,但是作为购房者要清楚自己几斤几两,买房前要做好规划,不懂要多问多想。

  7亿月活用户,对面向经纪人推出的精准获客服务套餐有问题的请咨询微信zhuge03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光宇吐楼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崔晨 HX015)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