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绿色、低碳是最显著的时代潮流和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成为各大银行共同的选择。
作为商业银行“领头羊”,国有六大行胸怀“国之大者”,全力投身绿色发展浪潮,2021年上交一份“绿”色十足的年度答卷。
“绿”意渐浓:持续加码绿色信贷
金融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双碳”目标之下,国有六大行争当绿色金融“排头兵”。
经统计,截至2021年末,国有六大行绿色信贷余额共8.68万亿元,占据我国绿色贷款总量的半壁江山。从增速来看,六家银行绿色信贷增速均超三成,中国银行(601988)绿色信贷增速最高,达到57%。

具体来看,工商银行绿色信贷余额最高,达2.48万亿元,是国内唯一一家绿色贷款破2万亿元大关的银行。该行在年报中表示,2021 年,绿色贷款支持的绿色项目折合节约标准煤 4738.13 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9884.69 万吨。
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绿色信贷余额也突破万亿元,分别为1.98万亿元、1.96万亿元、1.41万亿元。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分别为4767.63亿元、3722.94亿元。
再添新“绿”:探索更多绿色方案
绿色航标下,国有六大行也在探索更多可能,发力绿色债券、绿色投资等助力绿色转型。
工商银行2021年内累计完成67只各类绿色债券的主承销工作,协助各类发行人募集资金1401.30亿元,主承销规模636.37亿元。交通银行累计承销绿色、可持续发展主题债券9单,发行金额共143亿元。
农业银行将绿色理念贯穿于各类投行业务产品和服务,2021年,通过绿色银团贷款、绿色并购贷款、绿色债券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融资超2200亿元,较上年增长超 80%。
邮储银行正式采纳负责任银行原则(PRB),成为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支持机构,推动457家企业客户完成碳核算,设立多家绿色金融专营机构。
建设银行通过金融科技赋能打造低碳生活样板间,创新个人碳足迹产品,为客户提供银行卡消费折扣、支付优惠、积分商城权益兑换等个人金融服务,探索多元化碳普惠机制、引导绿色低碳美好生活理念。
中国银行开立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登记账户,推出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款、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等产品与服务,多角度满足客户低碳转型金融需求。
不难看出,2021年,国有六大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绿色实践成效可圈可点。
放眼全国,在商业银行“头雁”带动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驶入快车道,已初步形成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碳金融产品等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
据央行披露数据,截至2021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存量规模居全球第一。2021年境内绿色债券发行量超过6000亿元,同比增长180%,余额达1.1万亿元。
央行行长易纲曾表示,实现碳中和、碳达峰需要巨量投资,规模级别是百万亿人民币。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距离“双碳”目标的资金需求量尚有差距。
展望未来,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不断推进,国有六大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投放力度也将继续加大。
推荐阅读:
一图读懂国有六大行2021年业绩亮点
“豪掷”千亿 国有六大行2021竞逐科技金融赛道
分红3800亿!国有六大行2021年大手笔回馈投资者
(责任编辑:李悦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