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谈到银行理财“破净”,杨媛春直言仿佛回到了公募基金的2005年。
5月20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南财理财通、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第二期银行理财线上策略会”召开,来自银行理财公司、投顾机构的高管人员及行业专家出席会议,围绕理财公司的产品设计、运作策略、投资者教育等展开讨论,为银行理财公司的长远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盈米基金副总裁、盈米基金研究院院长杨媛春作为投顾机构的代表,以其16年基金从业经验、7年FOF研究及投资经验为银行理财的运作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谈到银行理财“破净”,杨媛春直言仿佛回到了公募基金的2005年。
“我觉得今年的状态和我2005年入行公募行业的时候客户对待公募基金的净值波动非常像。2005年入行的时候998点,2008年经历金融危机,我回想起单个客户找我一对一沟通超过了4个小时,反复在问我,买股票都没有亏过钱,为什么买基金还亏了这么多”。
针对上述问题,杨媛春分享了客户陪伴的两点思路。
第一,开发低波动、丰富的产品系列,多给过渡期(减震带),让客户有更好的投资体验去度过从刚兑到净值化的最开始几年。
第二,参照过去差不多20年公募客户的成长历史,建议在不同的银行理财客户的成熟阶段、不同理财公司产品的发展阶段,投教内容的侧重点、展现形式、沟通对象的重点都要有所不同。
杨媛春指出,从投教内容的角度看,在发展初期,投教内容可能都会聚焦比如大资管时代的净值化背景、投研团队平台的优势、产品的分类特色等,未来随着净值化的曲线不断增强,产品不断丰富,我们更多要聚焦在产品特色、分类的业绩和团队特色化的投资上,像公募也慢慢地分化出权益见长的、固收见长的或者全能型的管理机构一样。
从沟通对象看,建议理财公司初期陪伴的重点对象是母行或者主代销行的一线理财人员,然后才是和客群直接沟通和陪伴。“作为投资岗位,更多的工作从早到晚可能都是投资,但是24小时陪伴客户的是一线的理财人员,他们是天然的一线的投教或者陪伴的触角”。
从沟通形式看,现阶段要更多地考虑现有客群的特点,在形式的针对性和差异化上更多元一些。
具体到火热的“固收+”产品上,杨媛春认为,先稳住持有期正收益高概率后,再去考虑更精细化的“+”,更贴切目前的投资者。
第一,客户肯定不是要高波动高回撤,不能够按照相对收益的角度去做这一类产品。
第二,从年度的维度看,“固收+”产品的客户在一定程度上是追求高概率的正收益,得先稳住基本盘。
第三,从长期的维度看,要叫“+”,平均的收益应该是比纯固收收益略高一些。至于具体能高多少,那可能又需要测算当下股债性价比、“+”的资产的性价比以及资金的久期等。
值得注意的是,杨媛春也提到,要关注产品的费前收益和费后收益。“我们一直提倡要把资管产品的良好收益转化为客户账户的良好收益,尤其对于绝对收益类的策略来讲,不管是量化对冲,还是“固收+”,或是传统打新策略等,我们要同时关注它的费前和费后收益的情况。每节约1bp的成本,对于我们的年化收益都是正贡献。”
在对投资者的配置建议上,杨媛春表示,国内的权益资产价格其实都在历史的中低位置,这时候配置相对分散和均衡,仓位不要太高,拿着就不应该离场了。从海外的角度看,美股其实已经进入了下跌的趋势,整个估值也是在历史高位,建议暂时不要再参与。
但杨媛春也提醒,对于高波动的资产,如果想获得高概率的正收益或市场的贝塔收益,一定要用相对长久期的钱去投资,最好是5年,甚至更长时间。如果是两三年甚至更短时间的资金,那可能更适合“固收+”的产品。
至于固收资产,杨媛春认为,现在传统的固收产品还有2%-3%的收益,和发达地区/国家的零利率市场相比,固收投资人员或投资者在国内还是有200~300个bp的投资收益。现在经济在下行,美债和国债的收益率倒挂,未来固收可能还是呈现震荡的横盘趋势。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