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再度多点散发,为缓解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各金融机构在一系列的金融纾困服务上表现出满满诚意,其中,跑在细分赛道上的持牌消金机构也不例外。6月14日,北京商报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面对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有机构力推线上消费贷款业务,稳步推进产品优化和开放获客,也有机构在尝试还款抵扣券、红包、临时价格优惠等方式,开展常态化的客户减费让利活动,此外还有机构陆续推出一系列还款展期、征信修复等纾困措施,支持客户轻装上阵投入复工复产中……
加大消费信贷投放
当前疫情形势下,如何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尤其在加大消费信贷投放,全力促进消费复苏方面,做好复工复产的金融支持保障,是多家持牌消金共同思考的问题,但怎么推?如何放?各家机构方式又有不同。
中银消金相关负责人告诉了北京商报记者实践路径,其目前重点是推动线上消费贷款业务,瞄准人群为广大消费者和个体工商户等群体。一方面,稳步推进产品优化和开放获客,通过数字化转型加大信贷投放规模;另一方面,也会围绕外部市场形势,加强与优质互联网头部平台的合作,加大消费类信贷投放力度,提高客户消费金融服务覆盖面。
招联消金也有相应举措。该公司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为了有效应对疫情影响,招联消金专门发起 “微光计划”,向累计500万信用良好的复工大军,提供提额、借款降息等多重优惠和专项贷款,帮助其缓解疫情压力,改善生活质量,助力复工和消费复苏。
今年3月以来,全国疫情多点散发,招联消金前述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作为一家线上运营的金融机构,也在尝试借助远程办公模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线下办公到远程作业的“无缝对接”,确保员工健康安全的同时,保障了客户服务的“不断线”。
事实上,通过线上作业实现金融服务不断线,这也是多家消金机构都在努力的方向。6月14日,兴业消费金融同样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为确保金融服务不中断,在应对国内疫情防控、极端天气等特殊情况上,公司已经充分利用好数字化工具、远程办公、视频核访等科技手段,及时优化服务方式,确保疫情期间能提供不间断的金融支持。特别是上海、泉州等受疫情影响的地区,也发动了一线客户经理通过线上视频展业方式,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疫情推动下,大众的消费习惯和生活习惯更加适应线上化,并有可能带来质的变化。”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评价道,在消费金融业务中,未来数字化和线上化业务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技术实力和风控能力强的公司会脱颖而出。整体上,疫情也会加速行业内部公司的优胜劣汰。
常态化减费让利
除了加大消费信贷投放外,如何响应政策做好减费让利,是更多消金机构在推进的重点。
北京商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截至目前,已经有招联消金、中银消金、蚂蚁消金、马上消金、兴业消金、中信消金、小米消金等多家消金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减费让利举措,包括针对受疫情影响还款遇到困难的用户提供延期免息补贴、暂停催收等,也有机构通过利息折扣券、还款抵扣券、红包、临时价格优惠等方式,开展常态化的客户减费让利活动。
可以通过数据来感受下消金机构的诚意。6月14日,蚂蚁消金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2020年上半年,花呗已为超过30万受疫情影响的中小摊主、低收入人群以及医护人员进行了延期还款和免息,累计免掉了数千万元;马上消金则告知,自2021年至今,已为受疫情影响出现困难的用户减免息费4.77亿元,促进的商品及服务交易涵盖家居、装修、数码等重点消费领域;小米消金也透露,延期减免方案上,截至5月底已累计为23位用户进行降息减息,共计减免20余万元,另在调整诉讼策略上,截至6月10日共计调解结案18例,涉及18名用户219.44万元债权;此外中信消金也提到,针对多个管控区用户制定延期还款、息费减免、征信保护等系列措施,已帮助百余名用户缓解燃眉之急。
“受疫情影响,依赖于线下教育、旅游、医美、装修等消费场景在疫情期间会受到较大冲击,实际上对消费金融公司经营和客户还款能力都产生较大影响。”于百程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消费金融的部分借款人客群面临偿债能力下降的情况,消费金融公司采取适当的优惠应对措施,给有压力的借款人以缓冲,一方面是社会责任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在维持借款人的黏性,更利于长久的客户积累。
在他看来,消费金融公司应该根据借款人客群的情况、资产质量表现,调整风控和催款策略,做出平衡性安排。
如何做好风险控制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发现,对消费金融公司来说,要走稳“让利”“盈利”平衡木并不容易,最大的挑战或是,如何在让利的过程中做好风险管控。
正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所说,从当前市场环境看,一方面是潜在优质客户的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是进入赛道的机构越来越多,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扩大消费信贷投放,要么是面向优质客群降低定价(该人群一般具有银行等更多低成本渠道选择,获客成本较高,且在多头授信情况下一旦出现资金链问题,会首先逾期在消金、小贷机构的贷款而非银行贷款),要么是下沉到更多相对次级的人群(该人群的基础信用信息不足,伪冒、欺诈及信用风险较高),而这均对消金机构的获客和风险定价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因此,部分消金机构在实际操作中既要依靠广泛宣传进行‘铺面’、吸引更多群体关注,又在审贷环节高度审慎、并未将其宣传的种种实惠覆盖至各类人群,从而引发用户在流程体验上的各类问题。”金天一语中的。
事实上,近几日北京商报记者也接到一些消金用户反馈,虽然不少机构推出减费让利、延期还款等政策,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困难重重,例如不受理、评估慢等,“最后都逾期了也等不来一个答复”。
对此,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消金机构也会面临如何平衡让利与守住风险的问题。机构一方面需要借助线上科技、线下调研等手段切实了解中小微主体存在的实际困难,为拥有实际经营行为的相应主体“精准滴灌”,但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相关规则的制定与主体资质的识别,避免被别有用心之人钻空子。
在苏筱芮看来,后续消金机构在金融纾困上要改进多个方向,一是主动设计并告知相应的纾困服务及产品;二是尽量采取线上化模式,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时,使得群众“少跑路”;三是畅通沟通、投诉机制,总结提炼纾困工作中存在的共性及高频问题,及时、高效地改进与处理,从而改善消费者体验。
金天则进一步指出,要破解此类难题,还是建议相关机构从场景拓展和经营出发,把控有真实消费背景和可靠还款能力的消费需求,构建自身在垂直领域的竞争优势,继而可通过内部优化实现降本增效,增强用户端对扩大信贷投放和减费让利的感知。
北京商报记者 刘四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