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平安银行:挖掘数字资产价值,打造供应链金融新生态

2022-06-23 19:14:47 新金融城 微信号 

为记录和见证金融科技进步的力量,树立创新标杆,2016年,首届“融城杯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启动,至今已成功举办6届。

案例评选由新金融联盟与金融城主办,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先后评选出了59个集中展示金融科技应用和发展的创新案例。案例评选的评委专业权威、阵容强大,由财政部、证监会等监管部门领导,行业协会负责人,以及知名学者担任。评选程序规范,公平公正,拒绝商业化。第七届案例评选拟于近期启动,欢迎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积极参选。

近日,第四届、第五届评选的获奖案例也将结集出版,我们节选精彩部分进行了连载,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第五届评选的”十佳案例”——平安银行(000001)的“数字交易银行”,上榜理由:以数字资产为核心载体,实现了可信数据共享和平台应用对接,赋能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往届案例评选颁奖典礼一览(左右滑动观看)

平安银行数字交易银行:

打造新型供应链金融生态

作者:熊静

2020年的最后一周,平安银行放了颗卫星——不是比喻,就是字面上的意思。首颗金融界物联网卫星“平安1号”成功发射。

与此同时,项目发起人、平安银行公司业务总监、交易银行部事业部总裁、战略发展部负责人李跃的朋友圈评论也炸了。

被追问最多的是:“一家银行为什么要发卫星?”

李跃的回复是,这颗卫星是由平安银行与国电高科联合发射的,通过卫星物联网数据赋能金融服务。发射卫星也是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之所以把卫星放到天上,是为了让银行服务在地上把根扎得更深。由于现有物联网存在种种短板,平安银行在业内率先启动“星云物联计划”,赋能新型供应链金融。发射卫星则是为了应用领先的卫星物联网技术,对地面通信网络进行补充。

当前,平安银行已经构建起上有卫星、下有物联网设备、中有数字口袋和开放银行的数字经济服务生态。正所谓“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这个运筹帷幄的布局背后,是平安银行二十余年来勇于创新,谱写出一段科技赋能金融的“平安故事”。

上:卫星篇

天地一体化,覆盖全球每一个角落

传统地面通信覆盖范围有限,其骨干网在海洋、沙漠及山区偏远地区等苛刻环境下铺设难度大且运营成本高,然而物体如轮船、货车、钻探设备等长时间在无地面信号覆盖区域的频次高且数量很大,这些恰恰是实体经济中生产、运输、仓储等的重要环节。通过建设卫星物联网,才能实现网络信息地域连续覆盖。不得不说,这是平安银行非常具有高瞻远瞩的计划,通过发射卫星成功实现天地一体化无缝覆盖,为“星云物联计划”打下了星空之“上”的坚实基础。

图1 星云物联计划架构

资料来源:平安银行

那么,平安银行为何要大费周章地布下这个“引天入地”的局呢?

2019年起,平安银行确立、实施“星云物联计划”,即物联网卫星星座组网,依托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完善新型供应链金融服务,并在2020年发射了金融界第一颗物联网卫星“平安1号”。星云物联网平台深度融合中台化、敏捷化理念,继承传统数据平台架构,应用物联网、区块链、AI、边缘计算等技术,并在数据采集、建模、应用等环节进行丰富,可实现对事物资产的感知、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平台具备高效聚合、便捷输出、可组合可复制等特点,充分支持数字化转型升级。

在探索“星云物联网计划”的过程中,平安银行发现,现阶段物联网应用大幅依赖地面光缆的信号传输,而光缆信号具有物理局限性,无形中提高了偏远地区和特殊行业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借助物联网卫星技术,供应链上下游的真实经营数据等信息就可以更及时、有效的回传,银行掌握经营数据后,就可以通过智能化模型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充分发挥企业数据资产价值。于是,平安银行开始运用卫星技术对地面通信网络进行补充,完善金融服务。在此过程中平安银行发现,供应商的卫星服务难以真正解决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痛点。

“深耕实体经济的金融供应链服务必须跳出对供应商的依赖,平安银行通过联合研制发射卫星、自主搭建中台,突破了供应链上下游真实数据获取困难的问题。”李跃这样考虑问题,也是这样带领团队去寻找解决办法的。

李跃的构想是通过与合作伙伴共同研制、发射卫星,在这一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航天技术。同时,让这一高精尖的技术与金融服务场景进一步融合,从而更好地帮助产业链发展。李跃说,“发射卫星并没有那么‘高大上’和遥不可及,联合研制以及发射一颗卫星的成本并不高,”他补充道,“现在物联网技术很成熟,我们完全可以花小钱办大事。”

中:“数字口袋”篇

以用户为中心,打通各生态场景

开发“数字口袋”APP,是“星云物联计划”至关重要的“中”间环节。

在传统的To B经营理念中,银行是以企业“客户”为中心,通过渠道、场景获客,直接进行产品和服务的竞争。然而,这一经营模式已不能满足目前市场的发展形势,平安银行跳出传统思维,多维度细分建模,创新构建客户评价体系,将服务延伸至C端,触达和覆盖更多“用户”,沉淀更多与银行产品和服务产生交互的“客户”。实际上,在用户理念中,针对B端的服务最终都会落脚到机构中承担某一角色或处于某一流程环节中的C端身上,服务好B端本质就是要满足其具体成员的多元化需求。从国际经验来看,大型商业银行网点规划及选址会考虑商圈,业务人员来银行办理业务之余可以逛逛商场,与此同时银行也能为自然人的个性需求提供便利。

要实现以用户为中心,就要打破银行账户的“隔离”和业务板块之间的“割据”,通过统一的数字资产管理及综合性服务平台,实现数据资源的优化整合。

这个整合各业务板块资源的平台就是“数字口袋”APP。“数字口袋”是平安银行连接天上卫星和地上物联网设备的重要媒介,同时也是平安银行经营理念实现从“客户”到“用户”转换的突破口。“数字口袋”摒弃了过去以产品去匹配客户需求和仅仅着眼于客户的思维,而是努力触达可能产生交互的“用户”,提供一站式的产品、服务、权益等。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就是资产,那么平安银行的用户是不是可以将数据资产授权给银行保管?就像保管存款一样,之后经过企业授权、银行认证的这种数据资产甚至可以用来交易、换取金融服务或者其他服务等。这一套“数字保管箱”的思维成功在新开发的APP上得以体现。

李跃举例道:“用户仅仅需要一个账户,就能连接平安各子公司和外部生态场景,触达全面且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获取最专业的金融解决方案。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在行业、产业链、商圈中所处的不同位置、不同业务场景和经营特性,输出个性化的产品和权益组合,帮助产业链建立数字B2C生态,帮助企业打通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实现企业数据的共同经营,让数据成为有价值的资产。”

2020年,为了拓宽APP的应用范围,经过平安银行内部认真讨论,新APP和平安银行原企业客户服务移动端“口袋财务”APP合并,并重构升级成“数字口袋”APP。

“数字口袋”的创新之处在于,依托“数据产生价值”的互联网思维,打造了一个统一的用户体系——平安数字账户。用户只要拥有一个平安的数字账户并登录“数字口袋”,就可以享受银行、乃至平安集团各子公司的各项产品和服务,而且还能在获得服务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的权益,并将这些权益换算成信用积分、抵息券等。

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账户”背后,还内嵌着“数字资产”的理念。“数字口袋”以“数字账户作为统一账户体系”,通过数字证、数字分实现账户数据权益三项打通,从而帮助企业用户挖掘管理自身的数字资产,发现数字价值,最终实现数字价值的变现。

数字证是用户在各个平台下的某类数据集合的凭证,但并不储存具体数据的内容,只作为桥梁来连接数据源和应用场景,用户可以通过数字证完成数据的跨平台合规流转。不同的数字证构成用户的数字资产,用户可以查看所有的数字资产,并进行统一的管理。目前平安银行正在与集团内各兄弟公司平台探索建立“数字证”产品,将用户在各个平台产生的数据做成数字证书,作为用户的信用凭证,不仅可以在“数字口袋”这一平台上作为信用评分测算的依据,还支持跨平台使用。

数字分则代表着用户在平安体系下的综合价值评估,用户的分数越高,在平台下可享受的权益越丰富,通过不断扩展分数内容,升级分数模型。数字分对内可以打通权益体系,赋能客群经营;对外可以作为用户价值输出的体现,与合作伙伴共同服务用户。

“我们目前做的这些探索和努力,就是希望能够真正意义上将企业或者个人所产生的数据变成其所有的资产,数据所有权和价值能归还给数据产生主体。”李跃这样说到。

下:星云物联网平台篇

脚踏实地,做好数据的真正管理

这是物联网的时代,也是大数据的时代。万物皆在数字化,物联网通过地面终端将设备与资产绑定在一起,解决了真实数据的采集问题。星云物联网平台正是平安银行“星云物联计划”中踏“实”的“下”脚之地。

在自主搭建星云物联网平台的过程中,从想法到最终落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数据、模型的建立和应用阶段,由于200万台物联网设备每天回传的数据量巨大,数据治理、清洗、打标的过程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为解决这些难题,平安星云物联网平台深度融合中台化、敏捷化理念,继承传统数据平台架构,并在数据采集、建模、应用等环节进行丰富,形成感知设备、外联接入、数据处理、行业模型、运营管理、应用管理的六层中台架构。平台全体系自主研发,具备高效聚合、便捷输出、可组合可复制等特点,充分支持数字化转型升级。

图2 通过部署设备手环,监控设备运行状态

资料来源:微信公众号“平安微生活”

“数据都是经过客户授权并回传至星云物联网平台”,李跃透露,“企业经营数据,例如开工、用水用电情况等,平安银行通过数据加工、分析、清洗,为企业主提供无需抵质押的融资,这个方式非常受企业主欢迎。”

目前国内外尚无银行自研物联网智慧平台先例,在金融同业中星云物联网平台也处于领先地位。可以说,平安银行借助打造星云物联网平台,再次巩固了自身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核心竞争力。

以畜牧养殖场景为例,传统供应链金融的做法是基于牧场与乳业集团的信用,通过抵质押的方式提供流动资金贷款,但由于畜牧业普遍存在缺少有效抵押、自然灾害、牲畜疾病等不可控因素,养殖业从业者很难获得稳定的信贷资金。应用物联网后,银行可通过为奶牛佩戴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控牲畜数量、健康状况和位置等信息,从而准确判断牧场生产经营情况,实现实时的贷后风险管控。同时,物联网卫星发射的卫星信号作为光缆信号的补充,大大提高了数据准确率,使得银行可以更加放心地给牧场贷款,解决养殖企业的资金问题,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可获得性。

再如基于机器设备的物联网数据,可以建立机器设备档案,进而建立和二手车交易市场一样的二手设备交易市场,设备总计开机时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都可以建立档案,促进设备的二手交易流通。

在数据中台的基础上,星云物联网平台基于银行的具体需求进行数据治理和建模,这样就能够把数据真正利用起来,进而在客户识别、建模画像等方面来支持银行的金融服务,同时可以将经营看板功能通过小程序或H5的方式回传给客户来更好地赋能客户。

然而,物联网的运用并不止于供应链金融。平安银行打造“星云物联计划”,除了帮助企业与其资产连接,为企业提供有效和可视化的资产监控与控制服务,还借助“数字口袋”APP不断挖掘由数字资产、数字资产确权、数字资产价值实现构成的“数字经济闭环”,实现开放融合、万物互联。

未来,再小微的企业都能获得免费的金融管理服务。李跃说:“银行通过物联网设备采集数据,从场景入手,定制化提供‘场景+数据+融资’服务,可以深入那些可能连财务报表都没有的微型企业经营场景。企业只需注册一个互联网ID,就能得到平安银行免费提供的‘管人+管钱+管生意’服务,银行将与企业前所未有地深度绑定。”

开启一场必要性远征……

物联网虽好,但赛道并不好入。“我们确实面临很多挑战”李跃坦言。

当前我国虽已基本形成物联网产业体系,但物联网行业应用集中的领域相对分散,相关行业标准也并未成型,特别是物联网银行标准尚待建立,这可能导致物联网思维和技术在银行业的无序运用和浪费投入,影响银行在大量生产、生活场景中拓展业务。因此迫切需要充分结合国际、国内物联网最新技术前沿和我国银行业务发展规范全面统筹规划,建立起物联网银行标准化工作体系。此外,假如相关监管部门能随着业务的不断演进而相应调整政策,这将更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的普适性和易得性。比如,在对闭环供应链进行资金用途或者金额限制的情况下,可以引导银行真正实现全线上化的供应链金融业务。

此外,小微流量往往掌握在大型互联网平台手中,在平台的强势挤压下,建立开放生态需要与合作伙伴进行更多的碰撞和探讨。平安银行也正试图与更多中小银行联合,通过数字化及物联网赋能,搭建开放合作的金融生态。

国际畅销书作家布莱特·金(Brett King)在著作《银行4.0》中指出,未来银行的形态将是无感、泛在的,当需要的时候,金融就在手边。而在李跃看来,这也是交易银行的未来。

“在国内银行业,物联网更多应用于一个具体的产品或业务场景里。”李跃这样说,“平安银行通过‘数字口袋’APP实现了物联网场景中价值属性与物品属性的有机结合。我认为各个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搭建的物联网平台都应该能与我们的金融服务无缝衔接到一起,当金融产品与整个物联网更好、更完整地融合在一起,最终我们将真正实现银行无处不在,客户在哪里,银行的服务就在哪里。”

【关于我们】

新金融联盟(NFA)成立于2016年,致力于打造一个高质量的新金融政策研讨和行业交流平台。成立以来,联盟共组织各类闭门研讨会、优秀企业参访近百场,议题涵盖数字金融、数据治理、资产管理等方向。部分研讨成果形成报告,呈送给相关部门,推动了业界与监管的沟通交流,助力理事单位的合作共赢。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新金融城。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冀文超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