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首张数字人民币车险保单正式诞生。车主姜先生通过阳光保险的“阳光车·生活”APP,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的方式为自己的爱车完成了车辆保险费用缴纳。这标志着数字人民币在车辆保险应用场景成功落地。
2021年以来,数字人民币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业务试点稳步扩大,应用场景“遍地开花”。截至2021年末,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已超808.51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2.61亿个,交易金额875.65亿元。
2022年北京冬奥会以来,数字人民币试点再度提速,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应用场景由此前的消费场景进一步扩展至金融保险场景。这背后隐含了怎样的信号?数字人民币还将带来哪些想象?
01
消费成高频应用场景
截至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张家口、雄安新区)、大连、上海、苏州、浙江(杭州、宁波、温州、湖州、绍兴、金华等)、福建(福州、厦门等)、青岛、长沙、广东(广州、深圳)、海南省、重庆、成都、西安等23个地区。
数字人民币已在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政务缴费等领域形成一批涵盖线上线下、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由于数字人民币定位为M0(现金),所以消费场景一直是数字人民币的高频应用场景。
在刚刚过去的618购物节,数字人民币的表现就非常亮眼。京东科技发布的战报显示,2022年京东618期间,京东科技携手银行在全国23个城市发放千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用户在京东使用数字人民币消费金额达4亿元,同比增长超18倍,超过2020年12月数字人民币开始在京东试点至2022年5月以来的交易总和。
在全国各个试点地区,派发数字人民币消费券或红包已成疫情以来各地刺激消费、重振经济的主要手段。例如,4月26日,深圳福田区通过微信支付,向在深用户发放总额为1500万的数字人民币红包,首次集合八家数字人民币试点银行,覆盖餐饮、商超等全类型消费场景,下起了新一轮“红包雨”,助力疫情后恢复消费者信心。
同时,数字人民币缴税业务等领域也有应用场景落地。2021年11月份,首笔数字人民币“财税库银T+0模式”缴税入库业务在雄安新区办理完成,标志着雄安新区数字人民币缴税业务成功落地。自4月以来,浙江多地探索数字人民币从税(费)款缴纳到国库入库对账全流程线上流转,完成数字人民币税费缴纳业务全场景落地。截至目前,杭州、绍兴、金华等浙江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均实现了税费缴纳业务应用。
02
金融场景应用频繁落地
近来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已突围至金融领域。
去年9月,持牌外资消费金融公司捷信与工商银行联手,开启数字人民币在消费贷场景的试点。
今年4月23日,全国首批数字人民币线上贷款落地青岛,山东国晟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工商银行青岛市分行共同完成了数字人民币在线上小额贷款场景的试点应用,青岛成为全国首个“尝鲜”数字人民币应用小额贷款场景的城市。
5月26日,厦门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发放首笔数字人民币住房公积金贷款44万元,这是全国住房公积金行业在数字人民币住房公积金贷款应用场景上的首创性突破。此前,数字人民币在住房公积金领域有所应用,但多聚焦于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提取等方面。另外,数字人民币在租房补贴方面也有探索。
6月,农业银行的一家分行以数字人民币形式向一家受疫情影响的混凝土生产商发放普惠贷款150万元。
6月,建设银行手机APP显示,该行目前推出了数字人民币理财服务功能,并为客户提供了两款理财产品,用户将在该行开立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升级为“一类钱包”即可购买。
随着试点地区和试点业务的不断扩容,数字人民币钱包已经积累了可喜的用户数量,为金融服务功能推广打下良好的条件。同时,数字人民币可扩展和可定向的特性让其在保险、信贷融资等金融场景拥有较高使用价值。
03
对M0定位的突破?
然而,考虑到央行一直强调数字人民币定位为M0(现金),业内也开始讨论数字人民币在金融场景的应用是否意味着对M0定位的突破。也有声音指出数字人民币不应再定位于M0,这将对其未来发展产生限制,而应直接定位为M1(狭义货币,即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M2(广义货币,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在前述的几项试点贷款业务中,我们对数字人民币的参与深度尚不得而知。不过,捷信对描述其数字人民币消费贷项目时称,“在消费者贷款申请成功、顺利取得商品后,捷信直接将贷款金额,通过数字人民币代付给到商家的数字人民币钱包中。”
也就是说,信贷业务的流程并没有变化,只是在放款之后,将款项兑换为数字人民币作为货款支付给了商家。如果说其他几项试点贷款业务与此相同,那么数字人民币只参与了兑换和支付环节,并没有突破M0的定位,进入M1、M2的范畴。
此前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曾撰文指出,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批发资金依托支付系统实现了电子化,支持M1和M2流通的银行间支付清算系统(如大小额支付系统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等)、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以及非银行支付机构等各类支付系统不断完善升级,较好地满足了经济发展需要。用数字人民币替代M1和M2,既无助于提高支付效率,也会造成现有系统和资源的巨大浪费。
如果说仅仅是贷后支付货币形式上的变化,那么在贷款场景使用数字人民币的意义和必要性是否会大打折扣?其实不然,从金融机构端来看,数字人民币“可溯源”、可搭载“智能合约”的特性,可以追踪资金流向,实现贷后资金的有效管理,避免资金违规使用。
概括起来,在需要定向支付或进行资金流向监管的场景,数字人民币因其技术特性将会非常适用。这便是数字人民币为什么被大量应用于消费券定向发放和住房贷款业务上。
当前数字人民币已经在消费、政务、金融等场景崭露头角,不过随着试点测试深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在彰显便捷性、优化普惠性、突出创新性、保障安全性、体现合规性、加强可持续性等方面也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和探索。
央行此前召开的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工作座谈会强调,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要坚持体现“人民性”,在拓展金融服务覆盖面,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支持数字政务建设,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要坚持市场化,在数字人民币发展、推广、普及过程中,政策设计要充分激发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地方政府等各方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推动运行中要鼓励竞争。要坚持法治化,依法合规开展各项工作,前瞻性地开展法制建设,保障好数字人民币体系的安全性,把握好隐私保护和预防犯罪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对金融体系等多方面的潜在影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