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白鹤祥: 继续加大金融支持大湾区建设力度 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09-01 01:50:36 21世纪经济报道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认真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为广东稳住宏观经济大盘营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与此同时,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继续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粤港澳三地金融深度融合发展,乃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日前,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科技深度融合、金融支持大湾区建设等一系列话题,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白鹤祥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

《21世纪》: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总行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金融支撑。具体到广东地区,广州分行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如何?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广州分行接下来有何谋划?

白鹤祥:今年以来,我行加强同地方政府的协调配合,强化对金融机构的引导,大力推动各项支持性政策落地广东,为稳经济、保主体提供资金支持。

一是坚持靠前发力,及时出台系列金融支持政策。制定“23+10”条落实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举措、“21+8”条举措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同时,联合广东省政府有关部门出台广东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131条”、广东金融支持受疫情影响企业纾困行动方案“25条”等支持政策,多方合力推动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纾困市场主体。

二是用好用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序引导金融资源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1-7月,广东累计办理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1460亿元;2021年11月人民银行总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截至7月末,广东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贷款523亿元;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也于今年7月落地,目前累计发放贷款5.5亿元。

三是持续加大金融助企纾困力度,全力保障市场主体健康发展。落实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明确要求银行对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和群体“应延尽延快延”。1-7月,广东银行机构累计为13万户普惠小微市场主体办理延期还本,金额1982亿元。针对金融支持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在全省范围内推动建立“线上+线下”全覆盖的首贷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全链条首贷金融服务,去年9月以来,通过“粤信融”首贷服务中心累计撮合首次贷款2.7万笔,金额896亿元,线下首贷服务中心已成功对接首贷户1.07万户、促成企业获得首贷金额297亿元。

下一步,我行将进一步落实好人民银行总行各项政策,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一是切实运用好各项支持政策工具。加快推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新增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落地,用好用实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引导作用。二是引导金融机构保持货币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做好金融助企纾困。鼓励金融机构围绕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能源保供、水利基建等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加快恢复经营生产。三是发挥好LPR降成本的引导作用。积极推动银行机构进一步疏通内部利率传导机制,以市场化方式促进降低企业贷款利率。

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金融保障

《21世纪》: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动建设“科技-产业-金融”新三角循环体系。在这方面,广州分行做了哪些探索?

白鹤祥:我行高度重视科技研究和技术服务行业的相关金融服务工作,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强化工具运用、完善服务平台、鼓励产品服务创新等举措,为广东科技创新提供有力金融保障。截至2022年7月末,广东科技研究和技术服务行业贷款余额1190亿元,同比增长22.7%,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12.3个百分点。具体来看:

一是加强政策指引与协调联动,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加强与科技等部门联动,联合召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宣讲和融资对接会,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专项再贷款尽快落地生效,梳理我省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形成科技创新再贷款名单企业6.1万家,推送银行加快融资对接。指导省内各地市中支与地方政府部门联动协作,加强信息共享,增强金融、科技、财政和产业等政策协同,推动各地制定落实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意见办法。

二是强化信息平台建设,提升融资对接效率。充分发挥“粤信融”征信平台融资对接优势,金融机构可通过“粤信融”平台精准识别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经营和信用情况,为信用记录良好的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缓解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融资困境。推进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应用,通过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尤其是政府采购合同融资业务,加大对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融资支持力度。

三是推动金融机构产品服务创新,优化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强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鼓励银行机构设立从事科技企业金融服务的专业分支行或特色分支行。面向科创企业开发专属信贷产品,满足科创领域特色融资需求。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解决高新技术企业轻资产缺乏抵押物的融资难题。加强与创投机构的合作,积极开展投贷联动业务。

四是推动加强政银企(院校)合作,提升科技金融服务的精准性。推动银行机构积极响应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融资服务需求,加大科研成果转化的金融支持力度,精准支持基础研究项目。

继续强化金融支持湾区建设

《21世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三年多以来,三地金融融合发展持续深化。目前,大湾区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取得了怎样的进展?

白鹤祥:互联互通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基本要求。近年来,我行在总行的指导下,携手港澳,有序推动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方面,通过渐进、管道式开放,不断拓展了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投资渠道。过去,内地与香港陆续建立了沪深港通、“债券通”、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安排,逐步实现机构或个人投资者跨境投资资本市场的一些品种。2021年9月,我们推动建立了“跨境理财通”机制,这是个人资本项目可兑换重大突破,实现港澳居民个人跨境投资粤港澳大湾区银行销售的合资格投资产品。截至2022年7月末,参与“跨境理财通”试点的个人投资者达3.25万人次,累计办理资金跨境汇划约1.18万笔,金额11.91亿元。

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通过系统平台数据对接,搭建了粤港澳大湾区资源要素流通的高速路。支付系统方面,我们在全国率先搭建粤港外币实时支付系统、粤港票据联合结算等多个区域性特色支付清算系统,并适应现代化支付需要,创新推出港澳居民代理见证开户、粤港及粤澳跨境电子直接缴费等业务,推动主流的跨境电子钱包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征信系统方面,我们建立“珠三角征信链”,运用科技手段在珠三角区域实现了跨区域、跨系统、多维度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并积极对外拓展;我们还贯彻落实征信业开放举措,推动备案征信机构开拓境外市场,向港澳客户提供征信服务。

《21世纪》:为进一步促进大湾区建设,金融领域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强化支持力度?对此,粤港澳三地金融监管将如何深化合作?

白鹤祥:未来,金融领域应继续加大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力度,找准共识领域、把握重点领域,不断提升合作层次水平,服务好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切实满足粤港澳三地金融消费需求。

我们可以看到,科创、民生、绿色、金融科技等领域是大湾区共识较多的领域,也代表了金融发展的方向。粤港澳三地金融监管部门可以在此方面继续凝聚共识、共谋发展:科创方面,共同探索多样化的金融支持科技发展业务模式,构建多元化、国际化、跨区域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民生方面,进一步完善跨境融资、支付、购房、理财、征信、办理政务服务等,提升大湾区民众生活就业便利性;绿色金融方面,把大湾区内地绿色企业、绿色项目融资需求与港澳的金融资源精准对接,以统一相关标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市场融合;金融科技方面,推动金融科技守正创新、赋能实体经济,支持现代科技在跨境金融领域的安全应用,发展监管科技等。

此外,横琴、前海、南沙作为三个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粤港澳三地金融监管部门可以根据各平台定位,因地制宜提供支持:按照横琴立足服务澳门、琴澳一体化的战略定位,支持现代金融产业发展,探索构建资金“电子围网”,促进横琴金融更高水平开放;依托前海加强深港金融合作,进一步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促进两地之间金融服务业的开放和联通;按照南沙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战略定位,持续推动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等各项措施落地,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深化规则衔接、制度对接等制度创新,有助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粤港澳三地金融监管部门可以紧贴市场需求拓展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深度和广度,在不同金融市场形成多渠道开放格局,运用科技手段推动系统平台整合和数据融合,同时对标高标准制度规则,取长补短推动三地新领域产品、服务、标准、制度的统一或互认,支持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金融新体制。

(作者:家俊辉 编辑:梁小婵)

(责任编辑:周文凯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