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炜:数字技术驱动金融创新 普惠金融助力实体经济

2022-09-02 09:44:11 中国银行业协会 

  9月1日,以“现代金融助力科技创新 数字普惠助推共同富裕”为主题的“科创中国”第五届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大会在京召开。中国银行(601988)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邢炜应邀出席大会并发表演讲。以下为讲话全文: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科创中国”第五届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大会,与大家共同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中充分肯定了普惠金融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补齐民生领域短板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其中特别强调了要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领域,将从获客渠道、营销方式、客户服务、信用评级和风控手段五个方面推动普惠金融提质增效。下面,我想结合银行业数字普惠金融实践谈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一、银行业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银行业机构从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大局出发,聚焦金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持续扩大金融供给总量,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和满意度。

  一是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保持较快增速。银行业运用数字技术不断创新并适应普惠金融发展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挑战,取得了显著成效。2022年二季度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29.91万亿元,同比增长20.8%;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1.96万亿元,同比增长23.8%;全国脱贫人口贷款余额9794亿元,同比增长14.5%,上半年增加653亿元。

  二是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普惠金融资源配置力度持续加大,银行业机构主动下沉服务重心,优化网点布局,丰富完善线上服务渠道,商业银行基础金融服务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小微企业、农户、老年人、贫困人群、创业人员等重点群体金融服务状况明显改善,金融服务效率和可得性、便捷性大幅提升。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更加有力,金融服务满意度显著提高。近四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增速超过25%,贷款利率累计下降超过两个百分点。

  三是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不断创新。银行业机构抓住小微企业融资痛点和难点,注重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用数字技术降低运营成本和服务门槛,补齐信贷业务短板;持续创新迭代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绿色普惠金融,让普惠群体均等享受优质银行服务。

  二、强化数字技术驱动普惠金融创新应用

  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供给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普惠金融发展总体呈现“量增、面扩、价降、提质”的良好局面。但从银行业实践来看,数字普惠金融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强化数字技术,从三个方面来驱动普惠金融创新应用:

  一是驱动大中小行齐发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没有标准范式,需要因行施策。不同类型银行因自身业务和技术资源禀赋的差异,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侧重点不同。大型商业银行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科技能力,立足于满足综合化、多元化、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主要通过自建金融科技生态圈,迅速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地方中小银行充分发挥“地缘、亲缘、人缘”优势服务本地客户,但需要通过大行科技输出赋能以及开展科技公司合作等方式弥补科技基础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依托第三方应用场景获客,打造普惠金融“精品银行”。

  二是驱动金融科技深度融合。数字技术重塑普惠金融服务业务发展模式。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银行机构要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开展流程和业务创新,积极发展线上金融,提高金融需求响应、审批、办理速度,为因疫情暂时遇困行业企业提供更加便捷多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全面掌握客户行为和需求,降低信息损漏,实现更全面的风险防控。物联网技术为供应链金融闭环风控管理提供强大支撑,通过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三流合一,做到对中小微企业数据增信。

  三是驱动供应链金融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发挥了很大作用。根据中银协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有57.3%的银行处于传统供应链金融阶段,22.6%的银行处于线上供应链金融平台化阶段,仅有5.2%的银行开始进入平台供应链金融智能化阶段。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水平,服务渠道及功能的线上化、数字化是关键。银行机构要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主动融入供应链生产、交易、流通各个环节,提高供应链融资结算线上化和数字化水平,配套提供支付结算、现金管理、资产托管、跨境贸易等综合金融服务,降低中小企业成本,提升产业链各方价值。

  三、产业数字金融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产业数字金融以产业互联网为依托、以数据为生产要素、以数据信用为核心特征,为更广泛的生产经营者提供更智慧的金融服务、更精准的产品定价、更低廉的融资成本。下一步,数字普惠金融更需聚焦产业数字金融,从而不断深入实体经济血脉,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数字普惠金融满足小微企业非接触金融服务需要。新冠疫情爆发的反复性,对大量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严重影响。数字技术的应用,为疫情期间普惠金融服务的持续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特别是为小微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银行机构运用数字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和场景,持续为企业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全力支持稳定经济大盘。

  二是数字普惠金融提升产业数字金融服务效能。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产业数字金融应运而生,普惠信贷产品从传统信贷产品发展到贸易金融产品,再到供应链金融,最后到产业数字金融。今年6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受疫情影响困难行业企业等金融服务的通知》,明确提出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提升融资担保效能、优化发展供应链金融、大力发展数字金融。在优化发展供应链金融方面,鼓励银行机构优化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依法合规发展订单、存货、应收账款等抵质押融资业务,加强与核心企业的合作,加大对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

  三是数字普惠金融借力国家产融合作平台赋能。近年来,产业与金融的相关主管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鼓励建设产融信息对接服务平台,着力提升产业与金融的数据对接和信息共享水平。国家产融合作平台是在工信部、财政部和一行两会的共同指导下,依托产业与金融双方资源数据能力共同打造的国家级产融对接信息服务平台。平台汇聚了产融相关多方主体和信息,推动中央与地方、产业与金融、科技与资本、直接与间接融资、产业链与供应链等多层面的产融交流合作,可利用平台聚集沉淀的国家重点专项、示范试点、信息通信、工业物联网等多维数据和企业标签为普惠金融提供优质、精准、有效的信息和服务。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协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金融管理部门要求,积极引导银行业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增强金融普惠性,组织开展了“百行进万企”活动,精准对接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需求;联合有关单位开展“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有效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稳价保供;积极促进银行、保险等机构有效合作,多方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中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今后,中银协将继续围绕“自律、维权、协调、服务”职能,通过搭建科技平台、强化人才培养、加强调查研究等方式为行业赋能,以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李悦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