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净值化落地后如何应对理财波动加大? 资管人士探讨“大资管进化再起航”

2022-11-25 09:54:38 21世纪经济报道  唐曜华

  “2022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的第一年,即“资管行业元年”。这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资管新规过渡期大家比较关注的“资管不合规、不合理、高风险”等,应该说基本上得到了化解、平稳过渡。这对于整个行业、乃至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促进意义。其次,“元年”开始,国内资管...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唐曜华 上海报道 11月15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21财经主办,浦银理财联合主办的“2022中国资产管理年会”在上海举行。

  主论坛的圆桌讨论环节,中银理财总裁宋福宁、农银理财总裁段兵、兴银理财总裁汪圣明、平安理财总经理张东、光大理财总经理潘东、汇添富基金董事长李文、盈米基金CEO肖雯等业内人士围绕主题“大资管进化再启航”展开了热烈讨论。

  平稳过渡 理财转型效果如何?

  今年是资管新规全面落地的元年。在经历四年艰难转型之后,理财产品的净值化探索不断深化,目前转型成效如何?

  段兵表示,农银理财的四年转型达到了预期效果,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产品规模、产品类型都达到了预期效果;二是客户数量与适当性管理,包括分层化营销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三是渠道建设方面,包括母行为主和第三方代销的开展都起到了良好效果;四是能力建设方面,包括投研能力、运营、风控、IT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五是机制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特别是在市场化机制方面;六是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总体而言,近几年理财公司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实现了比较好的转型,这为今后理财行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做大做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汪圣明认为,2022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的第一年,即“资管行业元年”。这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资管新规过渡期大家比较关注的“资管不合规、不合理、高风险”等问题,基本上得到了化解、平稳过渡。这对于整个行业、乃至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促进意义。其次,“元年”开始,国内资管行业的业态、生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一点,即在监管机构的关心支持下,理财公司这类机构从“筹建”到开业,再到正式运营发展普遍较好,这对整个资管行业业态有着很大的正面意义。

  回顾银行理财的转型发展之路,潘东表示,可以用“破旧立新,破茧成蝶,光大成长”三句话来概括。“破旧立新”指的是银行理财行业。在过去四年里,银行理财的“老产品”平稳压降和转型。银行理财总规模在今年6月份降到了29万亿,而且29万亿中有95%是净值型产品。

  “破茧成蝶指的是银行理财公司。理财公司四年前才刚刚诞生,经历了建章立制、打造队伍、监管规范等,发展到今年6月份,其管理规模已经达到19万亿,占整个理财行业2/3的比重。我觉得在这个转型发展过程中,银行理财呈现了一个预期收益型产品稳步压降、存量老资产稳妥处置、净值型产品稳健增长的较好的结构和状态。”潘东说。

  目前,光大理财管理规模超1.3万亿,其中97%都是理财公司成立后自主发行和投资管理的产品。

  通过大类资产配置平滑净值波动

  关于资本市场大波动背景下,对银行理财公司经营理念、产品等方面的新认识,汪圣明认为,首先应该搞清楚为何大家如此关注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市场波动是客观的,在理财产品完全净值化的情况下,产品净值波动也是客观的。应当说,大部分理财产品目前表现仍较为符合客户预期。部分“破净”的产品,跟市场其他产品相比也是不错的。但对于银行体系理财公司首要服务的客户来说,其总需求仍然是比较稳健的。因此资管和财富管理融合的过程还要不断地深入,例如理财公司的专业团队和财富部门的专业团队结合在一起,和客户做交流、读懂客户的诉求,这是首要的,也是给客户提供资产配置的解决方案的基础。作为理财公司的定位应该是全能型的,要和财富管理相融合,而不是简单埋头做产品、搞投资。

  汪圣明认为,要回应客户诉求,提升客户体验,既要管理好市场波动,又要能够为客户提供财富保值增值。其中落实手段不一,但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大类资产配置。利用不同资产之间的相关性实现风险内部对冲,以及在大类资产配置谱系中注入低波资产元素,都能有效平滑净值波动,提高经风险调整之后的产品收益率。

  肖雯也认为,资产管理机构与财富管理机构应加强合作,根据投资者的差异化需求给投资者提供解决方案,同时给投资者提供陪伴式服务,缓解净值波动时投资者的焦虑情绪。一套大规模的“数智化”的营销支持中台对资管机构应对挑战,做好客户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数智化”的营销支持中台可以在客户洞察方面发挥重要价值,其中的核心是建立用户标签体系,通过跟投资者更多的交互和大数据建模,不断的提高投资者标签体系的准确性,深度理解用户的差异化需求,帮助客户找到最合适的优质产品。另一方面,“数智化”的营销支持中台可以帮助资管机构更好的做好用户陪伴。

  应对银行理财频频“破净”,张东认为应从三方面去努力:一是要坚持以资产配置为最内核的投资。理财是多资产、多策略投资的综合体现,在这个过程中间,就要坚持定性与定量、以量化为主,并做好配置组合。二是做好产品的定位、投资策略和投资者陪伴,三者并行缺一不可。今年以来很多的客户投诉是由于客户对于产品的定位不理解,所以理财公司需要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交流。三是销售文化向投顾文化转型。平安理财一直认为理财公司要行稳致远,要有“帮老百姓(603883)守住钱袋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老百姓长期创造正向的价值。

  李文表示,对专业机构投资者来说,在面对市场波动时,要努力做到“四个心”:一是基金产品要“贴心”,要坚持销售适当性,根据客户的风险收益特征提供相匹配的产品,将合适的产品销售给合适的客户;二是投资业绩要让客户“安心”;三是客户服务要“用心”,越是在市场波动的时候,越是要做好客户的陪伴,积极向客户做好安抚、传递信心,帮助客户穿越波动的周期,真正做到“基金赚钱、基民赚钱”;四是公司发展要让客户“放心”,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团队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持续提升公司的核心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真正打造值得客户信赖和托付的资产管理公司。

  理财公司与其他资管机构有哪些差异?

  理财产品投资者之所以在面对净值波动时,更容易出现焦虑情绪,与银行投资者的结构和特点有关。张东认为,理财公司与其他资管机构有三点显著差异:

  第一,普惠性强。理财与公募基金最大的区别在于客户结构,理财行业90%以上都是个人投资者,公募占比大概在50%,银行理财在促进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以及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上,担负着更大的使命和责任。

  第二,产品体系差异化。伴随行业产品转型净值化,理财行业较为普遍的是打造以绝对收益为特征的产品体系,这也是四年以来银行理财摸索实践的结果。

  第三,理财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整个银行理财持有的信用债券规模是15万亿,占目前市场存量的大概接近30%。这也促使理财业务成为优化市场融资结构,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我们为投资者做好资产配置和组合管理,然后形成产品。原则上投资者不需要再去判断资产的涨跌等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我们所一直倡导的绝对收益运作目标,也才能实现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的首要目标。”段兵表示。

  段兵认为,理财公司一定要明晰自身的“能力圈”,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拓展能力范围,也可以与合作伙伴加深合作,来提升理财公司的“能力圈”。大型理财公司将来可能都要成为全能型资产管理机构。

(责任编辑:李悦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